南京安泰移动式压力容器液氧充装质量保证手册内容摘要:

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 ,确定管理人员 ,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理 ,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 ,做到职责分明。 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 ,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 ,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和选型。 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果使用性能。 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 ,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 ,标明每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 能 ,确定检修 ,校验周期 ,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 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校、检修报告。 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 ,保证产品性能稳定 ,结构合理 ,动作灵敏。 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 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 ,灵敏可靠 ,容器操作人员要加强维护 ,防止其铅封损坏和发生不能正确动作的现象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处理。 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必须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 其中安全阀需由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单位负责检调。 压力表、温度仪表需由经计量部门认可的单 位校验。 爆破片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定期更换 ,对超过标定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要及时更换。 新购置的安全附件投用前应进行校准。 危害性大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排出口排出的介质要用管道引出 ,妥善处理 ,不得任意排放 ,污染环境。 应妥善保管安全附件的备用品和配件 ,保持完好状态和清洁 , 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 、安全阀、液位计、温度计的安装与使用管理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关规定 ,压力表安装前就进行校验 ,并在刻度盘上标注最高工作压力指示红线 ,注明下次校验日期。 、测温表校验后应粘贴校验合格标记 ,校验证书随档案保管。 、测温表每半年校验一次 ,校验工作由设备管理员负责。 ,停止使用进行校验或更换 ,更换后的压力表安装前也应校验 : 1 有限止钉的压力表 ,在无压力时 ,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 无 止钉的压力表 ,在无压力时 ,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 允许误差。 2)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模糊不清。 3)封印破 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 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 5)指针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 6)其他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 ,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 1 玻璃板有裂纹、破碎。 2)阀件固死。 3)出现假液位。 4)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目的 :因为我公司在生产过程 ,许多设备都是特种压力容器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 ,特制定此制度。 范围 :我公司所有参与特种设 备操作生产员工 ,也包括生产管理人员 ,以及检验人员。 职责 : 生产部提出用人计划申请 ,提出培训以及持证要求。 办公室负责和外部培训机构联系 ,组织培训员工参加外部培训。 有国家强制要求的 ,必须持证上岗的岗位 ,只有经过培训 ,考试合格人员才可以上岗。 没有取得相关证件的员工 ,公司必须组织其重新参与培训考试 ,对于第二次仍没有通过考核 ,公司有权调离其工作岗位。 办公室对证书进行保管 ,生产人员上班时间必须佩戴上岗操作证。 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 由安全管理员负责。 ,严格泄密。 ,收发有记录 ,需借阅的资料要办理借用手续。 : 1 仪器设备档案 2 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3 充装前、后及充装记录 4)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5 设备运行、检修和安全检查记录 6 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记录 7 压力容器、气瓶、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报告 8 年度压力容器、压力表、衡器检验、检定计划 9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手册等。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定期举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以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认识 ,并加强员工处理发生意外事故的能力。 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制度。 ,每半年举行一次 ,由站长统一指挥 ,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具体配合 ,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在岗在位。 ,应设置明显的标识 ,并事先向演练范围内的群众公告 ,并针对本站作业特性 ,对本站 危害较大的灾害状况 ,如管道破裂、阀门泄漏等状况 ,列为本站演练的重点。 同时对演练进行检查和监督 ,并将演练结果记录在案。 ,参练的部门和人员应总结经验 ,并根据实际需要 ,不断完善预案。 1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 初次进入站内的用户宣传液体氧、氮安全使用常识 . 向用户宣传入站须知 :严禁烟火 ,严禁接打手机 ,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 ,严禁敲打铁器 ,严禁在作业现场穿 ,脱 ,拍打化纤服装 ,摩托车应脱离危险区域后发动 . 定期向用户宣传液体氧、氮的特性知识 ,懂预防措施和扑救方法 ,会报警 ,会用灭火器材 ,会扑救 . 向用户介绍检查管线是否完好无损的检验方法 . 对到期未年检的槽车用户拒绝加气 ,登记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 向用户说明违反车用液体氧、氮管理要求的处罚办法 . 1事故上报制度 ,当班人员要立即报警 ,同时按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扑救 ,不得隐瞒。 ,单位安排值班人员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和配合事故的调查取证 ,经同意后方可组织清理现场 ,恢复生产。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 ,分清责任 ,总结教训 ,落实防范措施 ,根据事故情节和严重程度 ,对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构成犯罪的要求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的法律责任。 ,应将事故的经过、损失和调查处理情况 ,在事故记录中详细记录 ,并写出书面报告 ,呈报有关部门。 、压力管道、气瓶方面的事故 ,按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条查处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紧急情况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1接受安全监察制度 ,任何职工不得拒绝、阻碍各级部门的检查 ,一 经发现我站将严肃处理。 ,应当跟踪记录上级领导检查的事项和内容 ,对提出的问题要热情作答。 事后要将上级领导检查的情况向本站站长汇报。 ,对当场无法进行整改的要认真解释。 后 ,应当立即整改 ,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毕。 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 ,具体负责人要及时向站长报告 ,我站将向上级部门提出整改延期的申请。 隐患未消除前不得投入使用。 隐患整改期内 ,要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1. 本单位工作人员对产品用户直接、间接、当面口头、电话、书面及其他形式提出的意见分类登记。 2. 记录人员对记录的反馈信息应及时告知本单位责任人员。 3. 要本着用户利益高于一切、用户就是上帝的理念正确对待用户的要求 ,有关责任人员立即着手处理 ,并尽快处理 ,能当场答复解决的 ,立即解决 ,涉及重大问题的 ,要马上召开质量会议研究处理 ,尽快回复 ,要有记录。 第二章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内介质分析和余 压检测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避免充装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特制定槽车罐内介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