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衬的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图 弯起钢筋 箍筋末端弯钩 弯起钢筋 箍筋末端弯钩 图 图 钢筋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要符合下列规定: 表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的上排与下排钢筋间距 177。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 平间距 拱 部 177。 10 3 边 墙 177。 20 4 分布钢筋间距 177。 20 尺量连续 3 处 5 箍筋间距 177。 20 6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模筑衬砌 模板施工 衬砌采用整体式衬砌模板台车,台车长。 台车设计必须经过结构受力分析和验算,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达到承载要求,避免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移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模板杆件加工制作应符合金属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台车进洞就位前对该节初支面的围岩欠挖情况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对与设 计不符应作二次爆破处理,杜绝二衬厚度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 12 合同段 大崛坑 隧道洞身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诚信 合作 创新 卓越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8 不足或衬砌侵入隧道净空。 台车拼装完成后必须经过正确放样,调试检查无误后再立模。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板缝宽及板间高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涂刷好脱模剂。 模板缝应平整严密,不得漏浆。 为能充分保证施工后隧道净空,台车定位时按加高、加宽各 5cm 处理(注:洞身开挖时已预留变形量,足以充分保证隧道成洞净空,就位后必须复核中线及标高是否正确,及时报验。 模筑衬砌 混凝土施工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运输车从洞外拌合站运到洞内混凝土输送泵内,由混凝土泵泵送入模,泵车使用前采用 水灰比较大的砂浆或混凝土先对管节进行润湿处理,以免发生首批混凝土丧失水泥浆而降低其流动性,出现混凝土通病。 衬砌台车因其边墙部分高且直,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溜槽导流,避免落差大导致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施工中应分层水平对称灌筑,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灌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灌筑混凝土。 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筑,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在预埋件处、钢筋密排及其它特殊部位应事先 制定措施,严禁漏振、不振或过振。 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模板支撑、防水板、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次衬砌砼施工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衬砌的外观质量,衬砌模板台车安装完毕用全站仪检测其尺寸,特别是台车前后端曲线要一致;台车的模板拼缝处用 3 米靠尺检测其平整度;确保台车支撑系统的钢度。 台车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衬砌台车使用前要经过铣磨及涂刷脱模剂,大面圆滑、线条流畅,封窗口板面错台要控制在 2mm 以内;就位前,必须清除基底泥浆及虚渣,采用隧道洞渣铺筑,垫平压实,避免混凝土浇筑施 工中出现沉陷现象,另外台车就位后,需做好台车防滑移工作,防止台车工作中偏移跑位,导致结构物出现质量事故。 在软硬岩分界处设置的沉降缝,止水带安装时必须定位准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避免因地基承载力不同而引起衬砌下沉不均匀导致的环裂,甚至引起其他的病害。 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与不透水性,因此拌制混凝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 12 合同段 大崛坑 隧道洞身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诚信 合作 创新 卓越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9 土时必须经试验确定其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及外加剂剂量,优化施工配合比,做到既经济合理,又施工方便。 二衬施工时,拱圈灌筑自两侧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防止 模板偏压变形。 台车就位后均应经过测量检查其位置准确性。 二次衬砌砼拆模注意事项 混凝土拆模时间要准确把握,不宜过早,既要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及外观质量,又要满足加快台车周转使用要求,一般 非承重结构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并达到 后拆模,拱部及承重结构达到 100%设计强度后拆模,最小拆模时间必须满足 的强度要求 拆模后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 14 天。 混凝土应加覆盖物或洒水。 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第三章 二次衬砌砼常见通病预防措施 蜂窝原因分析及对策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蜂窝 : 砼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规定。 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工作部分长度的 倍。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倍;对轻骨料砼拌合物 ,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 5cm。 ,必须掌握好每层每点的振捣时间。 ,没有拌合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