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研毛概小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最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 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贫农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980 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正式使用了“ 对外开放 ”的表述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把实行对方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1992 南方谈话 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 1992 十四大 把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又相适应又 相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 对外开放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开放 全方位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 :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 :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的方针。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 十四大 明确把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7 十五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作为 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 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实践是在不断提升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 配置资源。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 市场经济 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