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课程设计----河北工程大学08测绘内容摘要:

9 9 七、高 程 控 制 、高程控制的一般规定 (一)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三)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 当加密时,宜 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四)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 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 小于 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应布设成环形网。 当加 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布网形式和要求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 2 次。 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 DSZ3 以上型号的水准仪,中丝法读数,各测段测站为偶数。 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 进行检校。 4)水准点示意图见图一 (只对方案一)。 总测段距离经估算大致为。 5)控制网也水准网的连测由相应水准点处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传递。 实施方法参考相关规范。 、 水准与三角高程网的联测 精度估算 (网型布设见图一) 网形及精度统计表 项目 单位 数据 备注 平面已知点数 个 2 陈平: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10 10 平面未知点数 个 8 方向观测设站数 站 10 方向观测总数 个 38 边长观测数 条 19 最大边长 m 56 最小边长 m 910 验后平面单位 权中误差 s 验后测角中误差 最大平面点位中误差 mm 最大平面相邻点间误差 mm 最大方位角误差 最大边长误差 m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1/97735013 56 高程已知点数 个 2 高程未知点数 个 8 高差观测数 段 38 验后高程单位权中误差 mm 最大高程中误差 mm 最大高程相邻点间误差 mm 八、技 术 依 据。 、技术依据 ( 1)平面采用 1980 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 2)《城市测量规范》( CJJ8— 99); ( 3)《工程测量规范》。 ( GB500262020); ( 4) ZB 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现标及标石规格、材料和埋设方法 1)各等级三角点均应建立永久性的测量标志。 2)标石是三角点永久性的点位标志,标石中心应嵌入中心标志,中心标志代表三角点的中心位置。 3)建造的觇标必须标形端正,标心和圆筒应与铅垂线平行,结构牢固;内架与陈平: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11 11 基板结构密合;基面平整;内外架无接触。 觇标的圆筒中心、回光台中心、标石中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其最大偏离以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为准,不得超过。 4)应在橹柱的适当位置用色漆注明三角点的点名、等级、建造单位、建造年月;无外架的墩标,则用红漆写在仪器墩向南的侧面上。 5)造标埋石时要将点之记的点位说明,标石断面图的相关高度和有关数据填注清楚。 标石采用四等三角点标石。 标石材料: 三角点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 标石埋设要求: ( 1)、盐碱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须加涂沥青,以防腐蚀。 ( 2)、在泥土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沼泽地区埋设标石时,除应尽量选择好埋石地 点以外,应在盘石下边浇灌混凝土底层。 ( 3)、埋石时,须使各层标石的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 并用钢尺量取各层标石面间的垂直距离,填记于点之记的标石断面图中,结果取至厘米。 九、观 测 纲 要 、 仪器的选择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备注 1 自动安平水准仪 DS3 用于水准测量 2 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 用于水准测量 3 经纬仪 DJ6 用于跨河水准测量和高程导线测量 4 全站仪 KTR440r 用于平面控制 、水平角观测 (一) 、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光学经纬仪,在 作业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 陈平: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12 12 (1) 、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 DJ1 型仪器不应超过二格, DJ2 型仪器不应超过一格; (2)、 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 DJ1 型仪器不应大于 1″ , DJ6 型仪器不应大于 6″ ;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 DJ1 型仪器不应超过 10 ″ , DJ2 型仪器不应超过 15″ DJ6 级不应超过 20〃。 (4 )、 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5)、 仪器的底部在照准部旋转时,无明显位移; (6)、 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1mm。 ( 二 ) 、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应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 15″ ,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 (三)、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 当方向数不多于 3 个时,可不归零。 各测回间度盘和测微器位置的变换,应按规范执行。 二等三角点水平角观测可采用全 组合测角法。 (四)、 当测站的方向总数超过 6 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值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 2 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五)、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 格。 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177。 3 176。 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水准观测 (一)、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有关 的规定。 (二)、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DS1 型不应超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