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备技术标准及检修工艺内容摘要:

MH150、硬铜绞线的承力索 JT95JT150断股数达到总股数的 20%及以下 (如:当 19 股时断 1~3 股 ): 用同型号、同材质的承力索对断股处进行补强处理。 A 用平锉将承力索断股头打磨平整,并将其按原在承力索上的缠绕方向、位置重新 缠绕,然后用绑扎线将两断头侧分别绑扎。 20 B 在距承力索断股头处合适的位置安装紧线器,并挂手扳葫芦连与其中紧线。 紧线至两紧线器间的承力索略有松驰不受力后,停止紧线。 C 在平均温度安装时,将补强线贴在承力索上并在断股点两侧平均分配。 先装一侧的钢线卡子,当一侧钢线卡子紧固螺母后,一人抓住补强线末端上钢线卡子的端侧拉直并与承力索紧贴,另一人安装此侧的钢线卡子。 使用钢线卡子进行补强线与被补强的承力索固定时,断股两侧的钢线卡子各安装 3 个,且为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严禁同侧的三个钢线卡子同方向安装;钢线 卡子间距 100mm,留头 100mm,留头中间用铜绑线绑扎 20mm。 D 紧固各部螺母,检查受力情况。 E 待确认无误后,稍松一下手扳葫芦,确认补强线受力良好后完全松开并撤除所有紧线工具。 F 再次检查、紧固螺母,涂电力复合脂。 ○2 镁铜合金绞线 承力索 JTMH70JTMH150、硬铜绞线的承力索 JT95JT150 断股数超过总 股数的 20%以上 (如:当 19 股时断 4股及以上 );硬铜绞线的承力索 JT70断 1 股及以上 : 方法一 :采用锥套式承力索接头线夹进行接头处理。 A 旋开线夹: 对接头线夹规格型号及外观进行检查,确认与 承力索型号一致,无裂纹和损伤,旋开接头线夹取出线夹内的楔子。 B穿线: 将接头的承力索端部 绑扎 后剪成齐头,用钢锉锉平,达到光滑无毛刺;将左右两螺纹大楔套分别套入两边 的承力索端头上。 用木锤轻轻垂直敲打楔套,使承力索端头向线夹内穿绞线端部 绑扎线随之向上移动,留在线夹外面。 C穿楔子 当承力索端头外露时,绞线外层自动松 21 股 散开,然后把楔子穿进承力索绞线的芯线股上去。 同时将绞线外层的每股线自然、均匀分布在内楔子四周表面上;两手配合,一手向外拉承力索,一手顶紧大楔子,使内小楔子平端部外露于绞线端部 2mm。 D紧固 两人配合把左、右两楔套对准线夹本体,先用手把住左、右两楔套,旋转线夹本体逐渐旋进线夹本体,直至用手旋不动为止。 用三把 450mm 扳手,二把分别卡住接头线夹的左、右螺纹楔套六棱上,另一把扳手卡住线夹本体,两边扳手不动,中间扳手旋转紧固;用力矩扳手复合紧固力矩,使达到标准要求力矩。 E结束 接头完毕,拆除留在楔套外边绞线 上绑扎线。 方法二 :采用 2 套双耳楔型线夹、 1 件 770 型双环杆、 1 组短接电联结的方式进行接头处理。 A在断股处两侧各 2m 的位置安装紧线器,挂好手扳葫芦紧线使承力索卸载。 B将断股的承力索断点两侧绑扎后从断点处剪断。 C制作回头。 回头长度约为 400mm,回头的绑扎长度为 100177。 10mm,露头 20mm。 D连接 770 型双环杆,拆除手扳葫芦和紧线器。 E安装短接电联结。 F检查两侧吊弦偏移,不符合要求时要按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图中: 双耳楔形线夹; 770 型双环杆; 2 双环杆 770 100 1 4 3 22 短接电联结线; 电联结线夹 承力索锈蚀、腐蚀情况 承力索局部锈蚀,用砂纸打磨后涂电力复合脂进行防腐处理。 螺栓紧固力矩。 各部位螺栓紧固力矩值按标准执行。 办理收工手续 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 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 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 填写检修记录 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 3 技术标准 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半斜链型悬挂,直线区段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 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 100mm。 限界值:标准值177。 200mm。 承力索磨耗及损伤程度 承力索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承力索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 和损伤则应更换; 承力索接头: A 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承力索: 23 项目 运行速 度 km/h 标准值 安全值 限界值 锚段长度在800m 及以下 锚段长度在800m 以上 锚段长度在800m 及以下 锚段长度在800m 以上 V≤ 120 0 4 5 4 5 120V≤ 160 0 3 4 3 4 V 160 0 2 4 2 4 B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 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C承力索用钢芯铝绞线 或铝包钢绞线时,其钢芯若断股,必须切断重新接续。 螺栓紧固力矩 紧固力矩按标准值进行紧固(标准值见附表)。 4 注意事项 V 停作业,在曲线内侧区段调整承力索座时:向平腕臂端部插入定位管时要注意与邻线保证 202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600mm)的安全距离。 做锥套式承力索接头时应注意: 安装前应检查接头线夹规格、型号是否与线材一致,外观有无损伤,配件是否完整。 螺纹楔套有左右之分,左螺纹楔套和本体有槽沟,操作时不得装反。 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 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车梯作业时,工作领导人和推扶车梯人员,要时刻注意和保持车梯的稳定状态。 当车梯在曲线上或遇大风时,对车梯要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当车梯在大坡道上时,要采取防止滑移的措施;当车梯放在道床、路肩上或作业人员超出工作台范围作业时,作业人员要将安全带系在接触网上,不得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车梯在地面上推动时,工作台上不得有人停留。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车梯应有防滑措施。 24 整体吊弦检修工艺 1 检修准备 组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 2) 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 4) 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 人 2 正、副司机各 1 人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或 车梯) 台 1 2 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 DJJ 台 1 3 钢卷尺 2m 把 1 4 钢卷尺 10m 把 1 5 安全带 条 现场作业人员每人 1 条 6 温度计 个 1 7 小绳 φ 12mm 条 2 8 梅花扳手 1016mm 套 2 9 力矩扳手 0— 套 1 10 扭面器 套 1 工艺编号 项 目 内 容 JY03 整体吊弦检修 25 11 作业凳 高 个 1 12 安全帽 顶 作业人员每人 1 顶 13 电工工具 套 作业人员每人 1 套 14 验电器 套 2 15 接地线 组 2 16 钢丝刷 把 2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吊弦 套 适量 根据 现场 选择型号 2 铁线 φ mm kg 适量 3 铁线 φ mm kg 适量 4 砂纸 张 2 5 电力复合脂 Kg 适量 2 检修程序 流程图 方法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作业准备 完成安全措施 检查测量 调整 参数复测 填写记录 调整 调整 办理收工手续 调整 调整 26 测量检查 ○1测量吊弦偏移 A把线坠挂在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 B把线坠挂在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 C用钢卷尺量出两投影间的距离 H。 D用钢卷尺量出吊弦的长度 L。 E计算出吊弦的偏移 E=H/L。 F利用安装曲线图查出当时温度的吊弦偏移值,比较计算的 E值是否符合标准。 ○2吊弦状态 检查吊弦是否过松或过紧。 ○3吊弦线本体状态 检查吊弦线有无断股、散股、烧伤。 ○4接触线吊弦线夹 检查接触线吊弦线夹是否倾斜。 ○5承力索吊弦线夹 检查承力索吊弦线夹是否倾斜。 ○6线鼻子 检查线鼻子是否倾斜。 ○7载流环 检查吊弦载流环与接触线夹角是否过小。 ○8调节螺栓 检查调节螺栓是否损坏、紧固情况、是否可以进行调节。 ○9螺栓力矩紧固 用力矩扳 手检查各部螺栓紧固是否符合标准。 调整 吊弦偏移超标 A用小绳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 B松开接触线或承力索吊弦线夹。 27 C根据吊弦偏移值 E调整吊弦到符合要求的位置。 D复测接触线高度。 E紧固后涂电力复合脂。 F拆除小绳。 调整好的整体吊弦如图 1: 图 1 调整好的整体吊弦 吊弦过松或过紧 可调整体吊弦:松开调节螺栓,调整吊弦到合适长度。 整体吊弦:更换,方法如下: A拆除原吊弦,用φ 铁丝模拟测出长度。 B制作吊弦: a、根据预制计算单和吊弦部 件图 (图 2) 、整体吊弦类型(图 3)领取材料。 1线鼻子 2吊弦线 3压接环 4心形环 2 4 3 1 行车方向 承力索 吊弦线夹 载流环 线卡子 整体吊弦 28 图 2 吊弦部件 A载流整体吊弦 B整体吊弦 C滑动整体吊弦 HTS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 ; HFD接触线上的吊弦线夹 ; GHTS承力索上的滑动吊弦线夹 1线鼻子 ; 3压接环 ; 4心形环 ; 5线夹 图 3 吊 弦类型图 b、将吊弦线穿过压接套环,在线的终端形成一个环后,再将线头穿回压接套环,并拉出。 c、测量压接套环外的直线长度( 200mm) ,做上标记。 d、在这个位置上,轻压压接套环的回头侧,将压接套环固定在该位置 (图 4)。 图 4 固定压接套环图 e、拿一个心形环固定在载流环弯曲处,将线和压接套环置于压接槽内,压接套环紧靠导向板,并处于压模相对中心的位置(见图 5)。 图 5 压接套环在压钳模内图 29 f、拉紧线尾,使线套按顺时针方向紧固在心形环上,在此过程中,导向板起着终点档板的作用。 压接套环两端 应对称。 h、检查两线在压接套环中是否互相密贴,确认后,启动冲压(在液压操动阀门单元的控制阀门;在手动压接钳,用控制杆关闭压模)。 i、使用液压设备时,通过启动控制阀门(打开手动压接钳)打开压接槽,取出心形环。 j、压接完一个心形环后,测量吊弦线切割的长度,在切割处两边缠捆胶带,以防吊弦线散股,再用断线钳切断吊弦线。 k、按上述第一个心形环制作程序制作第二个心形环。 l、复核吊弦长度。 m、在载流环线头上安装线鼻子,心形环和线鼻子的排列方向见图 6 图 6 心形环和线鼻子排列及方向图 n、固定线鼻 子在压接钳口位置,压接第一个压痕和第二个压痕。 o、重复上述程序固定压接另一头的线鼻子,并注意线鼻子的相对位置。 C 安装吊弦: a、在承力索处涂抹适量导电膏,将承力索吊弦线夹线安装在承力索上,并在承力索和线夹中间安装线卡子,用扭矩扳手拧螺母至设计力矩,同时按要求安装防松垫片。 b、将接触线吊弦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