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word档p内容摘要:
影分析 图 大寒日日照阴影分析 由于 XX 在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南向房间均处于阴影区域。 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 10:00~14:00 之间场地内大部分空地均无遮挡,可通过地面绿化或增加透水面积以改善小区微气候,降低局部热岛 效应的影响。 04由于为东西向布局,其房间在夏季的东西晒问题比较严重,东、西向房间需安装遮阳设施,其余建筑由于大部分时间均有相互遮挡,低层部分遮阳效果较好,仅高层部分日照时间较长的区域需设置遮阳设施。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GB/ T 50033)对 办公建筑 和居住建筑的自然采光要求如下: 表 ( 会所 ) 建筑的采光系数 标准值 采光等级 房间名称 侧面采光 室内天然光临界 照度( lx) 采 光系数最低值Cmin(%) Ⅳ 办公室、会议室 100 2 Ⅴ 卫生间、过厅、楼梯间 25 表 标准值 采光等级 房间名称 侧面采光 室内天然光临界 照度( lx) 采 光系数最低值Cmin(%) Ⅳ 起居室、卧室、书房 50 1 26 Ⅴ 卫生间、过厅、楼梯间、餐厅 25 室内自然采光需保证冬季典型日( 12 月 22日 15: 30)的采 光满足要求,由图 可以看出, 04 、 0 0 09楼 的底层部分区域被前方 建筑遮挡,采光会受到影响,具体的室内照度需在设计中做详细的室内采光分析。 可以通过选择可见光 透射比 较 高的玻璃 及设置反光板提高室内 照度。 图 15:30日照阴影 (三 )建筑风环境分析 自然通风是一种最简便和容易实现的一种节能技术,其主要作用包括 提供新鲜空气 ; 生理降温 ; 释放建筑结构中蓄存的热量。 自然通风的评估方法有 风洞试验、网络法及数值计算方法。 风洞试验是当前建筑室外风环境及风工程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制作实际建筑物的缩尺模型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的,通过必要的手段产生类似于实际建筑周围的风场,然后通过布置在模型表面及其周围的试验仪器测量风速、风压等相关数据,当前研究内容已经涵盖了建筑物在不同地貌下以 及各种体型的高层建筑的风压风速分布研究以及不同高度比和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相互27 干扰影响。 但是风洞试验也存在着诸如模型制作费时费力,试验周期较长,难以同 时研究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等缺点,而且缩小尺寸的试验模型并不总是能反映全比例结构的各方面特征,另外,在测点布置、同步测压一等系列问题上也有很多不足有待解决。 网络法是从 宏观角度 对自然通风进行分析,主要用于自然通风建筑 设计初期的 风量预测。 它利用 质量、能量守恒 等方程计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 但由于网络法不考虑房间内部的空气流动形态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所以 无法给出房间内部的空气详细流动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计算已成为评价方法的主流。 而通风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有节点法、数学模型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 计算流体力学 (CFD)法因其快速简便、准确有效、成本较低等优点,受到广泛认 可。 CFD 模拟是从 微观角度 ,针对某一区域或房间,利用 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等基本方程 对流场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其空气流动状况。 采用 CFD 对自然通风模拟,主要用于 自然通风风场布局优化 和 室内流场分析 ,以及 对象中庭 这类高大空间的流场模拟,通过( CFD)提供的直观详细的信息,便 于设计者对特定的房间或区域进行通风策略调整,使之更有效的实现自然通风。 本项目采用选用 PHOENICS 作为模拟计算工具,对 XX 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建筑周围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评价室外流场分布 状况。 气象参数设置。 XX 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 , 6 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 ℃ , 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 ℃ ,极端气温最高 ℃ ,最低 ℃。 由于无 XX 的气象数据,经与 XX 气象局沟通,气象局建议参考海口气象数据 ,因此本项目采用 海口的气象数据。 对建筑小区 的 春 /夏季、 秋 /冬季工况进行通风模拟 , 春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东南风,平均风速 ;秋 /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 小区风环境。 对本项目的 春 /夏季及秋 /冬季 分别进行 小区通风模拟 ,来考核其 人行区的风速是否符合人的舒适性要求 及 建筑前后压差是否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 本项目 01~08建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09会所比 01~08建筑低约 ,模型中28 同时建出了可能对风环境模拟结果有影响的 周边建筑 ,如下图所示。 图 小区建筑模型图 ( 1)风速流线 图 01~08建筑春 /夏季 人行高度 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 29 图 09建筑春 /夏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 图 01~08建筑秋 /冬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 30 图 09建筑秋 /冬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 风速流线图 由图 到 图 可以看出,本项目 春 /夏季 的小区风速流线比较流畅,8楼迎风面存在滞风区或涡流区,不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秋季通风顺畅,不存在滞风区,利于秋季自然通风的组织。 (2)风速值 图 01~08建筑春 /夏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 风速云图 31 图 09会所春 /夏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 图 01~08建筑秋 /冬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 32 图 09会所秋 /冬季 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 图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20 的要求,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 5m/s、风力放大系数小于 2 时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室外活动。 由图 至 图 可以看出 本项目 春 /夏季及秋 /冬季 大部分室外人员活动区 域风速控制在 , 秋 /冬季 少数区域风速较大,主要 存在于处于迎风面的 0 0 05楼, 局部风速最大处达 ,小于 5m/s,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20 的要求。 春 /夏季背风面建筑存在部分滞风区,主要是由前方建筑的遮挡造成的。 (3)风压值 33 09 01~08 34 01~0810m高度处 01~08 25m高度处 35 01~08 50m高度处 图 春 /夏 季压力场云图 09 处 36 01~08 01~0810m高度处 37 01~08 25m高度处 01~08 50m高度处 图 秋 /冬季 压力场云图 由图 和图 可以看出春 /夏季的 08及 09楼建筑前后压差较小。 不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其余建筑均有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组织 ; 秋 /冬 季建筑前后均有一定的压差,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 冬季除 了迎风面建筑的前后压差大于 以外,其余建筑前后压差均小于。 38 小区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压随着高度的增加降低,但是变化范围较小。 图 春 /夏季小区建筑 迎风面风压分布 图 春 /夏季小区建筑 背风面风压分布 39 图 秋 /冬季区建筑 迎风面风压分布 图 秋 /冬季区建筑 背风面风压分布 由图 ~ 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布局有利于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局部建筑的布置 在春 /夏季 自然通风条件不理想,主要是 08及 09楼。 3. 室内通风 由小区通风 模拟结果 可以看出, 本项目的布局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 ,只要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部分的 外窗可开启满足要求 ,本项目可达到良好的室内通风。 40 (四 )建设场地水体绿化设计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 1.水体、绿化对小 区 气候的影响 (1)水体对小 区 气候的影响 建筑场地水体系统是建筑水环境的一个小规模的水环境,其受水面蒸发、植物蒸腾、渗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水量损失,水体的供给需保证水质。 本项目的水体包括建筑场地的景观水池和游泳池,改善建筑微气候。 (2)绿化对小 区 气候的影响 ①防污 绿化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大气的能力,因此在居住小区内种植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有利于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最大吸收,并能将污染物托向高空,避免在建筑物附近积聚和扩散。 ②利于组 织小区风环境 根据 XX 的气候特点,全年风向来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新风环境。 结合建筑的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可以帮助建筑室内通风。 ③利于场地声环境的组织 合理的林带组成、结构、高度、宽度、长度和位置设置可以降低噪声,在建筑周围种植适用本地的树木,在树木周围配置灌木,形成不透光的稠密林墙,降低建筑周围噪声。 2.绿化、透水地面对微气候的影响 (1)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 ①滞尘 绿化可以防止地表尘土飞扬,加速漂浮粉尘降落,阻挡含尘气流向建筑物的扩散和侵袭,将粉尘 污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②遮阳 在建筑的西侧,利用落叶藤木、落叶乔木等进行遮阳设计,通过不 同的植物种类,合适的密度以及适宜的配置方式来满足建筑对日照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停车场种植上述植物,减少夏季对汽车的暴晒。 41 (2)透水地面对微气候的影响 将室外停车场和绿化地面作为透水地面,可以缓解城市及居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 改善排水状况。 (五 )建设场地绿色交通的规划对减排评价分析 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各种交通工具的绿 色等级如下图 图 绿色交通等级 本项目共有 688 停车位,因此在绿色交通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排量的汽车提供不同的停车服务,并且预留后期发展的新能源补充 站。 (六 )建设场地噪声分析 本项目为住宅小区和 配套会所 ,无大的噪声源,因此不会对周边造成噪 声污42 染。 (七 )综合评价建筑场地总体优化设计节能减排效果 本项目居住建筑达到《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20)和《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DJ012020),建筑节能率达到 50%;公共建筑达到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和《海南省公共 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DBJ03— 2020),建筑节能率达到 50%。 本项目综合节能减排目标如表 表 名称 节能量 ( tce/a) CO2(t) CO2(t) 烟尘( t) 数值 43 四、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一 )建筑 1.建筑平面布局、体形与空间设计 (1)总体布局 本项目用地现状规整,在空间布局上,根据自然地形采用台地和平坡地混合布置形式,总平面布局为 南北朝向, 会所 建筑 布置于西北侧,位了三期用地的交汇处,便于二、三期配套使用。 一期 小区 人行 出入口位于用地北侧的道路,车行出入口 位于西侧和北侧, 为满足消防需要;小区内道路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小区内沿建筑外侧设有环形车道,便于居民出入。 (2)单体设计 ①功能分区 本项目 1~ 8楼为 住宅 , 9楼为 会所。 住宅 功能包括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卫生间 、厨房等;会所 功能包括 办公室 、 茶室 、 活动室、多功能厅 等功能。 ②户型设计 本项目每 栋 住宅户型的功能和建筑面积如表 4. 1— 1。 表 建筑 户型 户 型 户型建筑面积 m2 1楼 单元 11A, 13A 三房两厅两卫 11B, 13B 二房二厅一卫 11C, 13C 二房二厅一卫 11D, 13D 三房两厅两卫 1楼 B 单元 12A, 12F 三房两厅两卫 12B, 12E 两房两厅一卫 12C, 12D 一房一厅一卫 2楼 单元 21( 2) A 三房两厅两卫 21(。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word档p
相关推荐
、早退时限到岗或离岗,且未提前请假的,记半天至一天旷工;以去工地、处理客户事宜等为由未到公司上班,经查不实的,假期届满未续假不到岗者;代人签到、签退者,经查明双方均按旷工论处。 ( 1)旷工半天,罚款 100 元; ( 2)旷工 1 天,扣除当月 3 天工资; ( 3)连续旷工 3 天或每月旷工累计达 5 天(包括 5 天)以上的予以辞退; 五、病假、事假: 病假:需填写请 假单
温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2)外保温作法中由于位于内侧的实体墙体蓄热性能好,热容量大,室内能蓄存更多的热量,使诸如太阳能辐射或间接采暖造成的室内温度变化减缓,室温较稳定,生活较为舒适;同时也使太阳辐射得热、人体散热、家用电器及炊事散热等因素产生的“自由热”得到较好的利用,有利于节能。 (3)由于采用外保温,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得到保护,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墙体内部温度变化发生在外保温 层内
装饰工程奖和设计奖); XX 等 8 项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奖; XX 等 8 项工程被评为省建筑装饰、幕墙工程科技文明示范工地; XX 等 3 项工程被评为市优工程奖”。 强化成本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内控监管 第 4 页 共 7 页 为进一步 规范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全面实施了资金计划管理。 各 部门每月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方案,加强了预算对生产经营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作用。 并规范财务报销流程
定义:综合考虑社会进步、技术发展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在建筑物的策划、建造、设计、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统称为太阳能建筑。 我国太阳能建筑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其次是被动式采暖太阳房。 我国在太阳能建筑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积极的研究与实践。 包括太阳能光热、光伏设备设施厂家在内,各地政府、研究机构
建筑业增加值 =建筑业总产值 — 建筑业中间投入 29; 建筑业增加值 ,是指建筑业从事生产安装活动所提供建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除去外购产品价值、中间投入价值、莱芜费用后的新创造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后的转移价值 29; 分配法(或收入法 )建筑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折旧费 +生产税净额 +盈余 +报酬 30; 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应遵循的原则 A;同建筑业总产出保持一致 B
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表面密度不应小于 20kg/m3 ( 2)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 ( 3) 压缩强度不应小于 100Kpa ( 4)吸水率不应大于 4% ( 5)氧指数不应小于 30 ( 6)熔接性不小于 20mm ( 7)燃烧分级达到 B2 级 注 :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与上述要求等同。 采用发泡水泥作为保温材料,保温厚度一般为 4050mm。 发泡水泥导热系数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