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张溪香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色圆形斑点,后渐扩大融合成园形成或不规则形轮纹斑,斑边缘围有暗绿色水渍状环带,湿度大时斑面现白色粉状薄层,并常伴随由坏死组织分泌 的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物,病斑多自中央腐败成裂孔,严重的仅残留叶脉呈破伞状。 叶柄受害,上生大小不等的暗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斑,病斑周围组织褪黄、病斑连片并绕柄扩展,终至叶柄腐烂倒折,叶片全萎。 地下球茎受害,部分组织变褐色直到腐烂。 发病条件 本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芋球茎内或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借风雨辗转传播为害,发病最适温度为 28℃ 高温高湿与雨水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过度密植与偏施 N 肥发病重。 种芋带菌,连作地,粘质土发病重。 我市香芋 5月开始发病, 6—7月发病高峰期。 防治措施 ① .实行轮作。 ② .选无病种芋做种,育苗前用 50%多菌灵 500倍液浸种半小时,晾干育苗。 ③ .易积水芋田高畦种植。 ④ .吉芋期增施钾、磷肥,不偏施氮肥。 ⑤ .粘质土增施石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 ⑥ .5月份经常检查芋田发病情况,发现叶发病经不低于 20%时(一般在 6 月初),开始喷药,使用药剂有: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 %普力克水剂 600—8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56%靠山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以上药剂每次任选一种, 7—10天喷药一次,连续 2—3次。 ( 2) 芋软腐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 叶柄基部染病,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扩展后叶柄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叶片变黄而折倒;球茎染病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球茎逐渐腐烂,心叶烈日下软化、萎垂,早晚恢复正常。 该病易剧发,剧发时病部迅速软化、腐败,终至全株枯萎、倒状。 拔起病株、腐烂的球茎似豆腐渣样,病部散发出恶臭味。 发病条件 本病属欧芪杆菌属的细菌。 病菌在种芋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从伤口侵入,在田间辗转为害,发病 最适温度为 2730℃。 遇高温高湿,特别是烈日后暴雨易发病。 该病必须从伤口侵入,如有虫伤、病伤,机械伤及自然裂口等芋株易发病。 我市以 7月开始, 8—9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① .水旱轮作。 ② .高畦种植,土壤中不易积水,有利于芋株伤口恢复,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③ .选无病种芋做种。 ④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菌来源与地下害虫。 ⑤ .增施钾、磷肥,提高芋株抗病性。 ⑥ .及时清除病株及其腐烂物,集中深埋,并用石灰消毒病穴,以减少菌源,防止蔓延。 ⑦ .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早、中期结合施水肥及时采用 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或 95%敌百虫精 1000倍灌根 2—3次。 ⑧ .发现病株开始腐烂或水中出现发酵情况时,要及时排水晒田,然后喷洒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600 倍液,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倍液, 4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50%靠山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波尔多液等。 以上药剂每次任选一种,每 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 2—3次。 ( 3) 芋白绢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柄基部及球茎。 叶柄基部染病,裙于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后软化,呈湿腐状,湿度大时,病柄基部及附近地面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菌比体。 球茎被害呈比状 软腐,后期腐烂处有许多油菜籽状小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褐色至茶褐色。 发病条件 本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比体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中及种芋上越冬,该病借灌溉水或农事操作而传播,病菌常从伤口侵入危害,高温高湿或雨后转晴有 6 利于发病。 发病最适温度为 3233℃ ,连作地或前作为大豆、茄科蔬菜等发病重。 我市在 6 月份开始发病, 7—9月为高峰期。 防治方法 ① .水旱轮作。 ② .选用无病种芋做种。 ③ .高畦种植。 ④ .早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病穴灌洒 50%代森铵水剂 500倍或措施石灰粉。 ⑤ .田间发现零星病株即可喷药,可用: 50%代森铵水剂 1000 倍, 40%多 •硫悬浮剂 500 倍液, 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以上药剂每次任选一种第 7—10天喷药一次,连续 2—3次。 ( 4) 芋枯萎病 症状 芋枯萎病又称干腐病,腐败病。 主要危害芋柄与球茎,导致枯萎或腐烂。 发病轻的症状不明显,先是芋株生长慢,老叶黄化迅速。 重病株表 现为生长不良,叶柄黄绿色,提早干枯或茎叶倒状。 球茎染病先是芋肉变色,皮层变红,并可见红色小斑点,严重时造成红褐色干腐或中空。 发病条件 本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以种芋或病残体越冬,通过伤口侵入为害。 母芋带菌率高,子芋次之,孙芋最低。 连作地,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土壤过干或过湿易发病,发病最适温度为 2830℃。 我市以 7—9月易发病。 防治措施 ① .水旱轮作。 ② .选用无病种芋做种,并用 50%多菌灵 500倍液浸种消毒半小时,晾干育苗。 ③ .高畦种植。 ④ .高温时畦面覆盖杂草、降低地温。 ⑤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⑥ .消灭地下害虫可用 50%辛硫磷乳油或 25%增效喹磷乳油 1200倍液或 8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或40%乐果乳油 800 倍等灌根。 ⑦ .发现病株开始喷药,可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每次任选一种,每隔 10天喷药一次,连续 2—3次。 ( 5) 芋污斑病 症状 仅为害叶片。 初呈淡黄色,后渐变为淡褐至暗褐色,叶背病斑较叶面色泽浅,呈淡黄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整齐形,直径 —1厘米,边缘界限不清晰,似污渍状。 湿度大时斑面生暗色隐约 可见的薄霉层,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臻叶片变黄干枯。 发病条件 本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高温多湿的天气或田间荫蔽高湿或偏施氮肥或肥力不足芋株衰弱等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 .注重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②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力争上游、磷肥,提高芋株搞病力。 ③ .在发病严重地区,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40%多 •硫悬浮剂 500 倍液, 30%氧氯化铜悬浮浮剂 700 倍液。 喷洒时雾滴要细 ,并加入 %洗衣粉或 400 倍 27%高脂膜乳剂以增加展着力。 ( 6) 芋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与球茎。 下部老叶易发病,初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绿病斑,后逐渐变为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四周具湿润的变色圈。 干燥条件下,病斑干缩成羊皮纸状,易破裂,上面轮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球茎染病,生圆形病斑,似漏斗状深入球茎内部,呈黄褐色或褐色或暗褐色干腐,无臭味。 发病条件 本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球茎表面或以菌比体潜伏在球茎内越冬,也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第二年条件适宜 时,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或寄主表皮直接侵入为害。 气温 2530℃ 易发病,高于 35℃ 发病少。 病菌孢子在有水膜条件下萌发,生产上遇连续阴雨或多雾、重雾的天气易发病,种植过密,灌水过多或排水不良芋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无病种芋做种,育苗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消毒半小时,晾干育苗。 ② .高畦种植。 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