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人大视察工作手册内容摘要:

48㎡,计划投资4143万元。 二期工程占地110亩,共修建住房528套,概算总投资8323万元,总建筑面积57420㎡,规划新建窑洞108孔、楼房12栋492套。 二期工程2013年计划完成住房240套,建筑面积28172㎡,总投资4180万元,包括新建窑洞108孔、楼房6栋204套;2014年完成住房建设288套,建筑面积29248㎡,总投资4143万元。 用于安置移民搬迁户和下驿村征迁户共528户。 安置小区住房分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类型,移民搬迁户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定户型,分别承担1万元、4万元建房费用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区域调解费。 与此同时,镇区已建成农贸市场、文化广场,水、电、路、绿化、公厕、垃圾台、河堤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跟进,派出所、交警中队、审判法庭、邮电所、税务所等基层站所实行统一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即将启动。 二、构建产业体系,夯实群众致富基础。 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集中精力建设三大园区:一是工业园区。 位于上驿村,占地1100亩,主要引进投资额度大、环境影响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示范带动效果好的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 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基础工程,正在实施的项目有京航科创生产基地项目、20万吨LNG项目、5万吨瓜尔胶粉生产项目、枣木工艺品生产项目等。 二是现代农业园区。 位于大梁家河区域和禹居镇,园区规划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定位为延安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的样板,分生态养殖示范园、标准化种植示范园、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三个板块,占地2200亩。 目前,;第五代示范大棚9个,冬暖式温棚150座;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玉米种植1200亩;500座高效设施农业大棚、杨凌本香集团年存栏3万头生态有机猪项目和西安中菲集团6万头仔猪繁育场项目正在建设。 三是文化产业园区。 位于下驿村及大梁家河区域,定位为延川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黄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建设目标为陕北文化旅游高地、延安市区的后花园,总占地850亩,分知青文化体验区、延川作家群文化体验区和陕北黄土风情文化体验区三个板块,目前已同陕西旅游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正在进行园区规划设计。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已累计实施治沟造地1500亩,新增农田6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面积12700亩,目前已实施面积5396亩。 三、提供均等服务,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围绕落实公民同等待遇,促进镇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建设镇村一体的基础保障体系。 目前,全镇19个村实现了道路“黑色化”,14个村通了自来水,电视、电话入户率100%。 二是建设镇村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全镇建有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已对镇卫生院、农业银行储蓄所等进行了改扩建,21个村全部办起了标准化卫生室,5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 三是建设镇村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5%,276户655名困难群众享受农村低保,77名优抚对象、150名残疾人员补助、救济资金全部按时发放到位。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文安驿重点镇经过近两年的集中开发建设,镇区框架迅速拉大,产业配套积极跟进,群众生活较大改善,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呈现。 今后,镇党委、镇政府将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持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将文安驿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示范镇、历史文化古镇、特色旅游名镇。 文安驿行道树栽植和绿化2012年以来,我县林业工作坚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统揽全局,积极争取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大力实施以三北、天保为主的重点区域绿化,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全县林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两年来。 其中:,;、完成投资1311万元;,完成投资1959万元;,完成投资885万元;,完成投资2358万元。 义务植树140万株,育苗5200亩。 文安驿大梁家河区域绿化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点。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梁家河村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 共绿化山体4754亩,栽植2米以上油松3万株,,,完成投资1211万元。 绿化文安驿镇至梁家河村口至前马沟道路21公里,栽植杨树5500株,完成投资88万元。 河滨公园栽植大柳树、中槐、垂柳等树种1200余株,种植草坪4200平方米,完成投资508万元。 为确保梁家河区域绿化工作顺利实施,达到美丽乡村的效果。 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个理念:即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见空补绿、身边增绿,实现低碳生活的理念。 强化两个措施:一是单株核算,保成活,工程款分三年付清;二是林业局领导包区域,技术员包标段,与三年绩效工资挂钩。 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招投标关,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参与竞标;二是严把苗木关,做到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苗木坚决不能上山;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派驻技术人员全程监督指导整地、栽植工作,确保成活率。 文安驿文梁路建设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关心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公路建设围绕“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以县乡公路改造为重点,以通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坚持“产业先行、道路跟进”,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今年投资8100万元,;旅游线路网(小伏路、土清路、土会路);通村公路14条63公里水泥路建设任务,现已全部完工。 公路建设为强县富民兴业提供了有力交通运输保障,更好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文梁路是我县今年公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路基宽5米,由陕西庆通道路勘测设计院设计,陕西利民公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监理,陕西远拓路桥公司承建,于2013年3月20日开工,10月底完工,总投资1300万元。 该路的建成,可全面带动延川县中部三乡镇与延长县的快捷沟通,促进文安驿镇、马家河乡沿线6个行政村近3000人快速致富。 文安驿镇梁家河果树管理大梁家河区域总土地面积4038亩,共有786户2626人,其中常住人口346户1129人,有中老幼园苹果4038亩。 我们抓住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积极动员群众,迅速掀起了果树管理工作的高潮:一、抓宣传培训,提高果农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农的积极性,我们采取走进果农家中宣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全村果农进行了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的管理技术。 同时我们还组织果农到外县参观学习好的果树管理经验和技术,使区域果农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二、抓树上管理,促进果树生长做好树上是提高果树产量与果实品质的重要前提。 因此,我们坚持从幼树抓起,科学管理,按照果树管理规范要求,严格落实修剪、拉枝、防虫等各项管理措施,确保果树健康成长。 三、抓田间管理,增强果树机能今秋我们利用土地墒情好的特点,及早动手,对全部果园进行清园、翻地、涂白,在行距之间种了油菜、树根底部全部覆膜,确保水分、营养的吸收。 四、抓目标管理,确保任务落实为了全面完成好秋季果树管理工作,我们向外聘请了20多名技术员,以果农为单位,每一户果农落实一名技术员和一名干部,负责一片果园的所有管理工作,做到了户户有责任、户户有人管,从而确保了秋季果树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马家河乡木军沟村灾后重建整村搬迁木军沟行政村位于延川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马家河乡政府27公里,属偏远沟道村,山大沟深,交通极其不便。 全村共有114户,341人,在村居住48户,148人,其中,在县城购房19户,72人,随子女8户,19人,在木军塬修建21户,57人。 自7月份强降雨后,导致道路损坏,电力中断,通信中断,房屋严重受损和倒塌,群众的窑洞全部成为危房。 为了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乡领导会议,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针对该村在强降雨后就连搭帐篷也没有安全地方,都是高坡、窄沟、滑坡地带,纯属地质灾害区,所以经乡村两级反复酝酿,决定在地质结构安全而且有苹果产业的木军塬新建平房共21户,44间。 在实施修建中,我们采取政府指导,村委会组织,群众自建,在资金上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分户实施的模式,乡政府采取预拨资金,协调匠工,调运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材料供给困难,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目前每户3万元全部拨付到位。 同时县委县政府在通村路、水电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现在已经通电,水正在协调中,目前21户已全部入住。 政府兑付补助资金63万元,发放棉被42床,门帘44块,被套63块,窗帘88块,取暖煤21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越冬,温暖越冬。 马家河乡安家塬新建苹果园安家塬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0公里处,全村36户126人,现有苹果面积920亩,其中今年新建720亩。 在示范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