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Alberto LeonGarcia, et 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key architectures. the McGrawHill panies , Inc. 1999James D. Taylor (Editor), Introduction to UltraWideband Radar Systems,CRC Press, 1995David , Jean Ponce. Computer Vision: A Modern Approach. Pearson ISBN0130851981. (美)福赛思, 《计算机视觉:一种现代方法》 ,林学訚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nds Coding》ed2, Robert J. McEliece,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英文版Sheldon M. Ross,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Ninth Edition,Elsevier ’s Science amp。 Technology六、必修环节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四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二选一,完成后获得 1 个学分。 教学实践:指承担面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辅导及论文指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可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以及担任硕士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等。 工作量不少于 40 学时,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予以书面证明,完成工作量后给予 1 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博士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 完成者获得 1学分。 2.学术活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并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博士生应广泛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须参加 10 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报告会,并主讲 1 次全校性学术报告,填写相关表格,报所在学院研究生科备案,全部完成后获得 1 学分。 3.博士生综合考试:作为必修环节之一,必须考核通过。 博士生综合考试是博士生修完课程后进行的、主要考查博士生有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试,同时适当检查博士生对所研究方向及有关领域前沿动态的掌握程度。 (1)博士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参加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在下一年参加一次补考,补考仍未通过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作退学处理。 (2)博士生综合考试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三名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实施。 考试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考试委员会其他成员必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 (3)综合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其中笔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4)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集中举行两次综合考试,时间定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 综合考试的试题、试卷、口试记录及评语等由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收齐后,与成绩一并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科备案保存。 4.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指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30 篇以上,并写出 5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七、学位论文(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属学科前沿或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两年。 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并向教(科)研室作不少于 4 次阶段性工作进展报告,按时完成相应工作。 1.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至少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 3 位博士生导师组成考评组,并给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 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作开题报告。 并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保存,以备检查。 若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作开题报告。 2.中期考评学位论文开题一年后,博士生向学院组织的考评小组作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报告,考评小组至少由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 3 位博士生导师(尽量为参加过开题报告的专家)组成。 考评小组对博士生论文工作进行认真审查,并将考评意见填入《中期考评表》 ,对未按论文工作计划完成阶段工作的要有明确的处理意见。 《中期考评表》交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保存,以备检查。 3.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自己所属学科领域的主流杂志上,以本人为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名义,发表或被录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详见《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手册》中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 )。 4.学位论文的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的成果,且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多人合作的课题应明确区分本人所做的工作,共同部分应加以说明。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执行。 博士研究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研究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工作,要经导师、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并保证每月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上述工作。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电、磁、声、光、热、力及生物等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理论、设计、制备、检测等,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处理与控制等。 它包括“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二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越来越紧密,如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等。 我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色和优势在于对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5 名,教授 18 名和一批由年轻博士为梯队的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作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本学科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定位于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特性测试技术的人才。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学风正派、工作严谨求实,善于与人团结共事;能胜任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产业部门的技术工作、或以上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电子材料与工程 2.磁性材料与工程 3.半导体材料及器件4.材料化学与工程 5.纳米及低维结构材料与器件 6.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7.材料分析表征 8.有机电子材料与工程 9.能源材料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五至六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提前完成博士学业者,可申请适当缩短学习年限;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学习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 14 学分。 学位课程要求不低于 8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至少修一门基础课,二门以上专业基础课;必修环节不低于 2 学分。 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 允许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 1~2 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替代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替代学位课。 硕士阶段已学过的硕博共选课程不能在博士阶段重复计算学分。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 非学位课中的自学课程 2 学分,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五、课程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1600600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 40 2 1 考试公 共基础课 13006000 博士生学位英语 60 2 1 考试10006001 泛函分析 60 3 1 考试20206008 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 60 3 2 考试基础课03036007 固体微观理论 40 2 2 考试03036001 材料物理学 50 1 考试学位课专 业基础课03017004 纳米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学 40 2 2 考试/考查03037001 材料分析理论与方法 60 3 1 考试/考查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20 1专 业选修课13006003~13006006第二外国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 80 3 200006006 自学课程 2非学位选修课其 它选修课跨学科相关课程00006001 教学实践00006002 社会实践二选一 100006003 学术活动(十次) 1考查00006004 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 不计学分必修环节00006005 博士生综合考试 不计学分博士生自学本领域经典专著清单:高观志,黄维. 固体中的电输运.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冯端,冯步云. 放眼晶态之外-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二.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冯端, 等. 金属物理学. 第二卷. 科学出版社,1990方俊鑫,殷之文. 电介质物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冯端,师昌绪,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冯端,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六、必修环节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四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二选一,完成后获得 1 个学分。 教学实践:指承担面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辅导及论文指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可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以及担任硕士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等。 工作量不少于 40 学时,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予以书面证明,完成工作量后给予 1 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博士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 完成者获得 1学分。 2.学术活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并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博士生应广泛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须参加 10 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报告会,并主讲 1 次全校性学术报告,填写相关表格,报所在学院研究生科备案,全部完成后获得 1 学分。 3.博士生综合考试:作为必修环节之一,必须考核通过。 博士生综合考试是博士生修完课程后进行的、主要考查博士生有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试,同时适当检查博士生对所研究方向及有关领域前沿动态的掌握程度。 (1)博士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参加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在下一年参加一次补考,补考仍未通过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作退学处理。 (2)博士生综合考试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三名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实施。 考试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考试委员会其他成员必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 (3)综合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其中笔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4)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集中举行两次综合考试,时间定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 综合考试的试题、试卷、口试记录及评语等由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收齐后,与成绩一并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科备案保存。 4.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指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30 篇以上,并写出 5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 七、学位论文(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属学科前沿或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两年。 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并向教(科)研室作不少于 4 次阶段性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