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2 = KN/M v=l/400=900/400=。 满足要求 三、高 7 米、宽 米、长 米支撑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 (m): ;纵距 (m): ;步距 (m): ; 脚手架搭设高度 (m): 7m; 采用的钢管 (mm): Φ48 ; 连接方式:扣件式连接; 2)荷载参数 2 kN/m2 (二)、 平台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 (轴力 ): 作用于 平台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 (1)脚手架的自重 (kN): NG1 = 7 = kN; : NQ = 2 = kN;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 = ; (三)、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 22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 : N =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 : i = 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cm3): W=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 [f] = 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 ; u = ;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 =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 2 = m; L0/i = / =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φ=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7800/( )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f] =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 1取值 ;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h+2a = 按照表 2取值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 2) = m; Lo/i = 2500/ = 158 ; 23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φ=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7800/( ) =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f] = N/mm2,满足要求。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四)、 水平杆计算 ① 抗弯强度验算 水平杆 上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将由不妨传递至水平杆上的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 水平杆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2 KN/m2 所以楼板底立杆纵、横距采用 q=2 =3KN/M Mmax== 3 = σ =Mmax/W= 106/ 103=205 N/mm2 满足要求。 ② 支座扣件抗滑验算 R== =RC=8KN 满足要求。 ③ 变形验算 24 直接支撑在水平杆上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按活荷载、自重组合计算: q=2 =3 KN/M v=l/400=900/400=。 满足要求 四、高 米、宽 米、长 米支撑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 (m): ;纵距 (m): ;步距 (m): ; 脚手架搭设高度 (m): ; 采用的钢管 (mm): Φ48 ; 连接方式:扣件式连接; 2)荷载参数 2 kN/m2 (二)、 平台 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 (轴力 ): 作用于平台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 (1)脚手架的自重 (kN): NG1 = = 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 = kN;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 = ; (三)、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 : N =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 : i = cm; 25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cm3): W=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 [f] = N/mm2; L0 计算长 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 ; u = ;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 =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 2 = m; L0/i = / =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 杆的稳定系数 φ=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10100/( ) =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f] =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 1取值 ;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h+2a = 按照表 2取值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 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 2) = m; Lo/i = 2500/ = 15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φ=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10100/( )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f] = N/mm2,满足要求。 26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四)、 水平杆计算 ① 抗弯强度验算 水平杆上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将由不妨传递至水平杆上的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 水平杆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2 KN/m2 所以楼板底立杆纵、横距采用 q=2 =3KN/M Mmax== 3 = σ =Mmax/W= 106/ 103=205 N/mm2 满足要求。 ② 支座扣件抗滑验算 R== 3 =RC=8KN 满足要求。 ③ 变形验算 直接支撑在水平杆上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按活荷载、自重组合计算: q=2 =3 KN/M v=l/400=900/400=。 满足要求 27 第十一章 附图 一、 营业厅满堂脚手架搭设简图 二、 大会议室满堂脚手架搭设简图 休息中庭双排脚手架搭设附图 28 下面是赠送的 excel 操作练习 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 Excel 2020 部分) 1. 公式和函数 1.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利用函数计算每个人各阶段总成绩,并利用函数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成绩; ( 3)“平均成绩”行数字格式都为带一位小数(例如 )格式; ( 4)同名存盘。 步骤: a) 文件→在各阶段总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求和函数“ SUM”,在对话中 Number1 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 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选择算术平均值函数 AVERAGE,出现对话框后,采用求和时的相同方法,完成操作→选中平均成绩行,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点数字,在分类项下点数值,设小数位为 1, b) 确定→保存 2.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根据工作表中给定数据,按“合计 =交通费 +住宿费 +补助”公式计算“合计”数,并计算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数; ( 3)所有数字以单元 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 2 位数表现(如:¥ 2, 格式); (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交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 E3) +住宿费(同上) +补助(同上)”,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求和函数,参考 1 中的方法完成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选择文件中的所有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为“¥”,设置小数点后为2 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3.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计算“总成绩”列的数据。 总成绩 =一阶段成绩 +二阶段成绩 +三阶段成绩 ; ( 3)“总成绩”列数据格式为小数点后 2 位小数(例: ); (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一阶段成绩(在该行的单元 29 格,假如说是 E3) *+住宿费(同上) *+补助(同上) *”,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总成绩列的数据单元格 ,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置小数点后为 2 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4.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计算“审定费”和“税后款”,“审定费 =全书字数247。 1000 3,税后款 =审定费 审定费 5%”; ( 3)利用菜单将“审定费”和“税后款”列格式设置为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 1 位(例¥ 1,); (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在审定费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全书字数(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 E3) /1000*3”, 回车(其他的审定费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税后款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审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 F3) 审定费 *5%”,回车(其他的税后款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审定费及税后款列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设置小数点后为 1 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5.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利用函数计算“总成绩”,利用公式“平均成绩 =总成绩247。 3”来计算“平均成绩”; ( 3)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 目录下文件 →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求和函数“ SUM”,在对话中 Number1 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平均成绩(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 B3) /3”,回车(其他平均成绩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6. (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 ; ( 2)利用公式计算每个项目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