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车身修复工艺内容摘要:

来定位。 这时可以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 点对点测量就是每次通过测量车身上的两个测量点(一般是车身上的孔、螺栓等)来与标准数据对比,判定是否在标准尺寸误差范围内。 一般使用的测量工具比较简单,如卷尺、钢板尺和轨道式量规等。 测量时要注意:车身上的孔或螺栓的中心才是测量的位置,而一般修理工在测量是只是测量孔或螺栓的边缘,不同情况下测量会有误差或者测量错误,只有当两个测量孔同样大时才可以直接 测量同侧边缘得出测量值,否则应该测量两个孔的内侧边缘和外边缘,然后取其平均值就是两个孔的距离。 而对于车身的底部板件如前后纵梁、门槛板、地板纵梁等部件发生变形后的浅谈汽车 车身修复 工艺 5 修复或更换必须要使用三维测量的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这些部件的尺寸恢复后,其上部板件的尺寸如发动机舱、门框、行李箱等部位,可以大量的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来维修。 最后的覆盖件的调整可以使用目测的方法来恢复板件之间的配合。 三种测量方法使用要根据车身不同的损坏程度和修复的不同部位来确定,不能用目测和点对点的方法完成所有损坏类型板件的修复,这样不能保证底部板件尺寸的正确性;也不要用三维测量来完成所有板件的修复,这样对上部板件的修复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在操作中只有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高质、高效的。 我们这次面对的的车辆就是前车身受到碰撞导致车身前端的撞击使得汽车的前纵梁严重的变形 ,所以我们就根据 4s 店的现有设备地八卦大梁修复艺仪器,对车辆底盘及车身进行了全面的车辆,当然测量的依据是根据雷克萨斯 ES350车辆数据图进行的,由于该事故车属于中高档车系,所以其车身数据也是相当复杂的,对于这些现场的维修师傅都给我进行详细的解说,我觉得通过和师傅的交流学习,我学到 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钣金修复测量经验,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师傅和我详细测量我们得到了事故车的变形程度最真实的情况。 测量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师傅的技术状况和损伤部位制定对事故车的修复方案了。 三、 根据对事故车的测量和查看确定修复方案 对车辆进行损伤诊断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直接受损部位、间接受损部位及惯性效应受损部位,确定具体的修复方式;根据车身各部位材料的应用情况,确定需要采用的焊接工艺;考虑在校正拉伸过程中如何使用辅助支撑定位,以确保顺利修复 ;考虑在实施焊接换件作业中如何对所需更换部件进行准确定位,以避免在焊接完毕后再对所更换的部件位置进行校正。 制定的修复方案,除了要考虑降低维修成本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整体维修质量,比如局部拉伸时如何保证周边部位不受影响,切割和焊接时如何保证金属内部结构尽量不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使用何种钻孔、打磨工具不会对安装造成影响。 凡是与整体修复方案有关的因素,考虑得越周详越好,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有备无患。 要掌握科学高效的修理工艺,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当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车架浅谈汽车 车身修复 工艺 6 结构知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车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和传递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对车辆碰撞损伤程度的确认、需要更换的部件、需要修理的部位、修理方式的确定、设备工具的选用以及各种操作规范化等方面的知识都必须熟知,才能确保修复效果最佳化,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4. 车漆未受损伤的维修方案 确定维修方案需要视情而定,择优而取。 在碰撞部位损伤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采用传统钣金喷涂方案,还是新兴的凹陷修复技术。 实际上,只要车漆未 受损伤,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采用凹陷修复技术。 凹陷修复技术是由日本于 1986 年研发出来的,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在汽车美容行业形成了一项单独的项目,在日本及欧美国家已得到广大车主的认可。 1999 年,北京中民通汽车修理厂将凹陷修复技术引进中国,经过国内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具备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推广方案。 汽车凹陷修复技术是对汽车车身各部位,因外界力量撞击而形成各种凹陷进行修复的的新兴技术。 它操作简单,运用光学、力学及化学等多方面技术原理,对未损伤车漆的凹陷部位通过局部的特殊工艺进行修复,无需传统的钣 金、喷漆就可以达到 100%的复原,让车辆恢复原有状态,该技术大大缩短了修复时间。 凹陷修复技术主要针对尚未损伤车漆的凹陷,由于保留了原有车漆,就避免了烤漆所造成的漆雾、漆流,色差、色变和桔皮等缺陷,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车辆原有价值,这是传统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