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方案模版内容摘要:

的污染负荷人口当量分别为 3000, 1500。 宾馆和医院的废水水质缺乏实质资料,可以根据服务的人口取与生活污水相似的人口当量值。 ⑴ 设计 BOD5浓度的确定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BOD5人口当量值取 40g/ 居民生活污水中含 BOD5值 m1= 104 40=5 106g 工业废水中含 BOD5值 m2= 104 40= 106g 宾馆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含 BOD5值 m3= 104 40= 106g 9 总流量为: Q 平均 = Q 平均 1+ Q 平均 2+ Q 平均 3+ Q 设计 4=( 2+++) 104= 104 m3/d BOD5浓度为( m1+ m2+ m3) / Q 平均 =取设计 BOD5浓度为 230 mg/L ⑵ 设计 SS 浓度的确定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SS 人口当量值取 50g/ 居民生活污水中含 SS 值 n1= 104 50= 106g 食品厂废水中含 SS 值 n2= 104 50= 106g 宾馆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含 SS 值 n3= 104 50= 106g 总流量为: Q 平均 = Q 平均 1+ Q 平均 2+ Q 平均 3+ Q 设计 4=( 2+++) 104= 104 m3/d SS 浓度为( n1+ n2+ n3) / Q 平均 =取设计 SS 浓度为 280mg/L ⑶ 设计 TN浓度的确定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TN人口当量值取 7g/ 居民生活污水中含 TN值 k1= 104 7= 106g 食品厂废水中含 TN值 k2= 104 7= 106g 宾馆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含 TN值 k3= 104 7= 106g 总流量为: Q 平均 = Q 平均 1+ Q 平均 2+ Q 平均 3+ Q 设计 4=( 2+++) 104= 104 m3/d TN浓度为( k1+ k2+k3) / Q 平均 =取设计 TN浓度为 40 mg/L ⑷ 设计 TP 浓度的确定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TP 人口当量值取 居民生活污水中含 TP 值 s1= 104 = 106g 食品厂废水中含 TP 值 s2= 104 = 106g 宾馆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含 TP 值 s3= 104 = 106g 总流量为: Q 平均 = Q 平均 1+ Q 平均 2+ Q 平均 3+ Q 设计 4=( 2+++) 104= 104 m3/d TP 浓度为( s1+ s2+s3) / Q 平均 =取设计 TP 浓度为 mg/L 综上所述: 设计进水的水量: Q1= 104 m3/d 水质状况: BOD5=230 mg/L SS=275 mg/L TN=45 mg/L TP= mg/L 二期工程设计进水水量: Q2= 104 m3/d 构筑物尺寸确定 粗格栅 (按照二期流量设计 )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Q=47000m3/d 栅前流速: v1=栅条宽度 s=,格栅间隙 e= 栅条前部分长度 L1=,栅条后部分长度 L2= 格栅倾角 α=75176。 10 41 粗格栅草图 计算过程: 假设水流由两条渠道经过格栅, 栅前断面面积 S=12/vQ = = 则栅前渠道宽 B1=400mm,最大有效水深 he=950mm 栅条间隙数 n=2sinehvaQ =  o=,取 n=34 栅槽宽度 B=S(n1)+ne=  m,取 B= 选用 FH900 型旋转式格栅除污机,共两台。 进水渠渐扩段长 L3=oBB20tan 1=o20tan =,取 L3= 出水渐缩段长 L4= 23L = 过栅水头损失 (按照一期流量计算 ) H1= agvk sin22 = o75s in 23/4 = 总高度 H= 格栅总长度 L=L1+ L2+ L3+ L4+oH75tan=++++= 泵房 通过高程计算,从吸水面到泵后细格栅栅 栅前水深之间距离为 ,压水管路上水力损失为,水过泵的损失估计在 ,所以提升扬程在 13m 左右,参照选泵的依据,选择潜水泵型号 11 为 S2508H型芬兰沙林泵,电动机功率 , 1482r/min,两用一备。 泵房建设按照二期流量建设,泵前集水井的体积 V= 4二期TQ = 4 86 40 047 00 036 050m3 42 图 泵房布置图 细格栅 (按照二期流量设计 )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Q=47000m3/d 栅前流速: v1=栅条宽度 s=,格栅间隙 e= 栅条前部分长度 L1=,栅条后部分长度 L2= 格栅倾角 α=75176。 计算过程: 假设水流由两条渠道经过格栅, 栅前断面面积 S=12/vQ = = 则栅前渠道宽 B1=500mm,最大有效水深 he= 栅条间隙数 n=2sinehvaQ =  o=,取 n=40 栅槽宽度 B=S(n1)+ne=  m,取 B= 选用 WXBⅡ 型旋背耙式格栅除污机 电动机功率 ,共 2 台 进水渠渐扩段长 L3=oBB20tan 1=o20tan = 12 出水渐缩段长 L4=23L= 过栅水头损失 (按照一期流量计算 ) H1= agvk sin22 = o75s in 23/4 = 总高度 H= 总长度 L=L1+ L2+ L3+ L4+oH75tan=++++= 43 图 细格栅草图 曝气沉砂池 (按照二期流量设计 )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Q=47000 m3/d 水力停留时间: T=150 s 水平流速 v=,旋流速度 计算过程: 曝气沉砂池体积 V=QT =  = 过水断面面积 A= vQ = =,取过水断面面积 A= 断面尺寸: 取有效水深 h= 尺宽 B=hA =29 =,分两格每格宽 b= 13 校核尺寸:hb=  ,1 ,合格 尺长: L=AV==,取 L= 实际体积 V 实际 = 按照一期流量运行时,开一格,校核其是否符合要求: 一期设计流量 q=36000m3/d 校核水平流速: v=2/Aq=,  , 符和要求。 停留时间: T=qV 2/实际= s=,  3,1 符合要求。 曝气量的求算: 为达到良好的除砂效果,将曝气头淹没在水下 左右,则相应的每单位池长所需的空气量为29(m3/m2h) 则单池的空气需求量为 q 空气 =  = 44 图 曝气沉砂池(单格)草图 机械选型:选择 BX5000 型泵吸砂机 1 台功率泵功率 3kw,行走功率 LSF355 型螺旋砂水分离器 1 台,功率 3kw。 初沉池 采用两座幅流式沉淀池,每座分担流量 Q=750m3/h 设计参数: 表面负荷 q=沉淀时间 T=2h 计算过程: 单池表面积 F=qQ= = 单池直径 D= F4 =,取 D=25m 14 有效水深 h2=q T= 校核径深比 D/h2= (符合 612 的要求 ) 查阅资料初沉池对于 SS 的去除率约在 50%左右,初沉污泥的含水率在 97% 由此可以计算出初沉污体积 V=)1 0 0( 1 0 08 6 4 0 0)( 021 P tCCQ  平均 式中日平均流量 Q 平均 =23900m3/d 设计进水 SS 浓度 C1=280mg/L 设计出水 SS 浓度 C2=140mg/L 排泥时间 t=24h γ取 103 含水率 Po=97 V=)971 0 0(1 0 0 0 1 0 )(2 3 9 0 0  =56m3/d 泥斗以及贮泥区 小泥斗底部下半径 r2=,上半径 r1= 泥斗倾角 α=75176。 泥斗区高度 h5= tan)( 21 rr = 060tan)12(  = 泥斗的体积 V1= )(3 2221215 rrrrh = )241(3  = 泥斗上方锥体坡度 i= 锥体区高度 h4=(22 rD) i= )(  = 锥体体积 V2= ))2()2((3 22224 rrDDh = )(3 2  = 泥区总体积 V= V1 +V2=+= m3/d> 56m3/d 沉淀池的总高度 取沉淀池的超高 h1= 缓冲层的高度 h3 H=h1+ h2+ h3+ h4+ h5=++++= 确定出水堰的尺寸构造、校核堰上水力负荷: 初沉池采用单侧环形集水槽,槽宽度取 b= 槽宽度 b= )( kQ = )(  =,取 b= 槽内起点水深 ha==, 槽内终点水深 hb== 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 按照要出水点低于终点水深的要求,初沉 池出水跌水为。 校核堰上水头负荷 出水堰的长度 L= )2( bD = 15 堰上水力负荷 q′=LQ= L/s m,符合初沉池要求。 图 45 初沉池草图 出水堰的设计: 出水采用三角堰,堰上水头 hc= 依据公式 Q′= 2/ ch = 内、外侧三角个数: n== =,取 n=790 个 则三角的尺寸为:边长 a=95mm 的正三角形。 初沉池总水头损失 H= 选用 DZG25 型周边转动刮泥机 A/A/O 生物池 初沉池去除 BOD5约 20%,则进入生物池的 BOD5值约在 230 =184mg/L 核算是否可以用 A/A/O 工艺, `5TNBOD =184/40=4 TPBOD5 =184/=17 进水碱度约为 280mg/L 设计参数: BOD5去除负荷 N= BOD5/kg MLVSS 回流污泥浓度 Xr=6600mg/L 污泥回流比 R=100% 池体悬浮固体浓度 X=rXRR1=3300mg/L TN去除率 η=50%,内回流比 R 内 =1=100% 计算过程: 16 反应池的体积 V=NXSSQ eO )( = ) (36 00 0  =14910m3 反应池停留时间 T=QV= 243600014910=,取 T=10h 反应池各段水力停留时间: T 厌氧 : T 缺氧 :T 好氧 =1: 1: 3 则 T 厌氧 =2h。 T 缺氧 =2h。 T 好氧 =6h 相应的各段池子的体积为 厌氧池 V 厌氧 =3000m3 缺氧池 V 缺氧 =3000m3 好氧池 V 好氧 =9000m3 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总氮负荷好氧XVTNQ 0 = 90003300 4036000 = 厌氧段总磷负荷厌氧XVTQ 0P = 30003300  = 由于本法中采用改进的 A/A/O,厌氧段的 1/3 用作回流污泥反硝化、混合液回流控制点迁移,故重新校核总磷负荷,依据室外排水规范,考虑厌氧池内最短停留时间为 1h,则: 厌氧段总磷负荷2/P0厌氧XVTQ= 00513300  = 综上所述,负荷满足要求。 计算剩余污泥量: ⊿ X=PX+PS PX= fVXKSSYQ edeo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