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间完全可替代 ( 如两种燃料之间 ) , 斜率为常数; • ( 6) 等产量曲线为直角折线时 , 要素之间完全不可替代 , 投入比例必须固定。 5. 边际技术替代率 • ( 1) 含义: 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y substitution , MRTS , 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 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 ( 替代 ) 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 它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 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为: MRTSlk = - ΔK/ΔL = - dK/dL,它反映劳动对资本的替代能力。 ( 2)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对等产量曲线方程式 f( L, K) = Q0两边求全微分有: • Q/L dL+ Q/K dK = d Q0 = 0 • MPl dL = - MPkdK • - dK/dL = MPl /MPk = MRTSlk • 它表明 , 只有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资本投入所减少的产量相等 , 才能保持产量不变。 • 由于 MPl随着 L的增加而下降 , MPk则因 K的减少而提高 , 所以 MRTSlk具有递减趋势。 这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 6. 要素配合的合理区间 •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边际产量等于零以后 ,总产量开始下降 , 说明增加劳动不再能够替代资本。 • 在等产量曲线图上 , 把劳动力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A( 此点以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正 ) 连起来 , 把资本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 B连起来 , 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 ,要素最佳组合应该位于这个区间 , 具体要考虑成本。 A B L K 二.等成本线 • 1. 含义:在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时 , 假设各种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 , 花费相同成本能够购买到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成本曲线。 2. 推导: • 等成本线是从总成本函数推导出来的。 • 在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 , TC = PlL+PkK,对于既定的 TC0, 有 • K = TC0/Pk- Pl/Pk L , 这个一元线性函数就是等成本线方程式 , 它反映在保持总成本不变条件下 , 两种要素之间对的竞争关系。 • 例如 , 设 TC=20, Pk= Pl =1, 则 K = 20-L, 据此可以画出一条等成本线。 3. 等成本曲线图及其特点 • 根据一个成本函数及其推导的等成本线方程式 , 可以画出无数条等成本线 , 共同组成等成本曲线图。 • 特点: ( 1) 相互平行 , 不相交; ( 2) 离原点越远 ,代表的成本水平越高; ( 3)斜率为负 , dK/dL=- Pl / Pk,两种要素反方向变化。 ( 4)要素价格比发生变化时 ,等成本线的斜率改变。 K L K=Q0L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及其条件 • 一般来说 , 企业面临两种决策问题: • 1. 总成本既定条件下 , 寻求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方式。 在数学上是约束极值问题。 • 目标函数: max. Q = f(L,K) • 约束条件: . TC = PlL+PkK • 根据拉格朗日常数法 , 可构造拉格朗日方程式为: • Z。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