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标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耐久性技术规范征…内容摘要:

B 8076 的 有关 规定 ,若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含气量宜≤ 3%。 耐腐蚀管桩制作使用的 掺合料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硅砂粉 应符合 表 的规定。 表 硅砂粉 的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含水率 % ≤ 比表面积 /m2/kg 400~500 密度 /g/cm3 ≥ 6 烧失量 /% ≤ 氯离子 /% ≤ 二氧化硅 /% ≥ 2 矿渣微粉的 技术指标应符合 表 的 规定。 表 矿渣微粉 的 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密度 /( g/cm3) ≥ 比表面积 /( g/cm3) ≥ 400 活性指数 /% ≥ 7d 75 28d 95 流动度比 /% ≥ 95 含水量 (质量分数) /% ≤ 三氧化硫(质量分数) /% ≤ 氯离子质量分数) /% ≤ 烧失量质量分数) /% ≤ 玻璃体含量质量分数) /% ≥ 85 放射性 合格 3 粉煤灰的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粉煤灰 的 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不 大于 / %) 细度( 45u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 %) 需水量比,不大于 / % 烧矢量,不大于 / % 含水量,不大于 / % 三氧化硫 ,不大于 / % 游离氧化钙,不大于 / % 安定性(雷氏夹沸煮后增加距离),不大于 / mm 7 4 硅灰的 技术 要求 应符合 表 的规定。 表 硅灰 的 技术 要求 项目 指标 固含量(液料) 按生产厂控制值的177。 2% 总碱量 ≤ % SiO2 ≥ % 氯含量 ≤ % 含水率(粉料) ≤ % 烧失量 ≤ % 需水量比 ≤ 125% 比表面积( BET法) ≥ 15m2/g 活性指数( 7d 快速法) ≥ 105% 放射性 Ira≤ 和 Ir≤ 抑制碱骨料反应性 14d 膨胀率降低值≥ 35% 抗氯离子渗透性 28d 电通量之比≤ 40% 注: 1 硅灰浆折算为固体含量按此表进行检验。 2 抑制碱骨料反应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为选择性试验项目。 5 掺合料进厂必须有供方提供的该批材料的检验报告和质保书。 存放时应挂牌标明品种、生产厂家、数量及进厂日期,掺合料不得混合存放。 6 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 确 定,符合管桩混凝土质量 和耐久性 要求时,方可使用。 制作 管桩混凝土拌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 450kg/m3,矿物掺和料用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 40%。 2 耐久性管桩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3 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称量,其允许偏差为: 1)胶凝材料177。 1%。 2)外加剂177。 1%。 3)粗、细骨料177。 2%。 4)拌合用水177。 1%。 4 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宜每 工作 班抽测 2 次。 外加剂宜采用8 水剂,拌制过程中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 5 南方地区夏季搅拌时,水泥温度不应高于 60℃ ,水温不应高于 30℃ ,砂、石料温度不应高于 30℃ ,并适当加大混凝土的塌落度。 6 投料顺序宜为:投入胶凝材料、细骨料、部分水和外加剂 , 搅拌 后 投入 粗骨料、剩余水和外加剂 , 再 搅拌 1min~ 后 出料,搅拌时间的确定应满足混凝土的搅拌均匀。 7 应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混凝土塌落度宜保持 30mm~ 70mm。 观察有无离析、泌水,评定均质性。 离心工艺宜采用四阶段离心制度, 离心工艺制度 宜 符合 表 的规定。 离心过程应采用自动变频设备进行控制,操作人员应认真做好每根桩的离心记录。 表 离心工艺制度 管桩 外径( mm) 低速 中低速 中高速 高速 总离心时间( min) 钢模转速( r/min) 钢模转速( r/min) 钢模转速( r/min) 钢模转速( r/min) 400 45~ 65 115~ 150 210~ 260 335~ 400 14 500 40~ 60 105~ 135 190~ 230 300~ 360 15 600 40~ 60 95~ 125 170~ 210 275~ 330 18 700 35~ 55 90~ 115 150~ 200 255~ 310 20 800 30~ 50 80~ 110 140~ 185 235~ 300 20 1000 25~ 45 70~ 100 130~ 165 210~ 280 22 1200 20~ 45 60~ 90 120~ 150 200~ 260 25 1300 20~ 45 60~ 90 115~ 145 185~ 240 26 1400 20~ 45 60~ 90 100~ 140 180~ 220 28 注: 1 表中转速可根据胶凝材料组分情况通过试验作适当调整; 2 离心时间不宜低于表中规定的时间。 养护工艺 可 根据所制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可 采用 免蒸压工艺 、 常压蒸汽养护 与高压蒸汽养护结合的养护工艺。 当采用 常压蒸汽养护与高压蒸汽养护结合的养护工艺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常压蒸汽养护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常压蒸汽养护应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应 根据气温的变化、升温条件,设定蒸养 制度 ,并应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2) 静置时间 不应小于 ,静置时间以最后一根桩入坑的时间起计算。 3) 升温速度宜为 20℃ /h~ 30℃ /h,升温过程中应每 30min 记录一次温9 度。 4) 恒温温度不宜超过 85℃,总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7h。 2 高压蒸汽养护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压蒸汽 养护 应采用 升压、恒压、降压 三 阶段 养护方法 , 恒压控制在 MPa ~, 恒温控制在 170℃ ~190℃。 总蒸压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0h。 2) 升压 过程 应 严格注意蒸 汽 流量、压力,缓慢均匀 升压升温,降压时必须保持平稳下降。 3) 养护过程中,每 30min 记录一次。 桩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小于80℃后,管桩方可出釜。 管桩出釜后,桩身不得经受骤冷或淋雨(雪),如遇雨天、大风 降温天气 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管桩缓慢降温,防止因温差过大而引起管桩混凝土开裂。 标志、运输、贮存 管桩 标志应位于距端头 1000mm~ 1500mm处的管桩外表面 , 标志内容 应包括制造厂的厂名或产品注册商标、管桩标记、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合格标识。 管桩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合格证编号; 2 执行 标准号; 3 管桩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及壁厚; 4 混凝土强度等级 、抗弯性能、耐久性能指标 ; 5 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 6 制造厂厂名、出厂日期; 7 检验员签名或盖章 ,也 可用检验员代号表示。 管桩 运输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吊运:长度不大于 15m且符合表 规定长度的管桩,宜采用两点吊(图 )或两头钩吊法 ; 长度大于 15m 且不大于 30m 的管桩,宜采用四点吊(图 ) ; 长度大于 30m的管桩,应采用多点吊,吊点位置 应 验算 后确定。 表 管桩吊运长度 管桩外径D/mm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1200 1300 1400 吊运长度L/m 7~ 13 7~ 15 7~ 30 10 图 两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图 四 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2 管桩装卸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3 管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 本规范第 条 第 2 款 的规定,各层间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持同一平面。 4 管桩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可靠的防滑、防滚等安全措施。 管桩 贮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桩堆放场地应 坚实 平整。 2 管桩堆放 : 长度不大于 15m 的管桩,最下层宜 采用两支垫堆放( 图) ;长度大于 15m 的管桩及拼接桩,最下层应采用多支垫堆放,垫木应均匀放置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若堆场地基经过加固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图 两支点法位置示意图 3 管桩应按规格、类型、型号、壁厚、长度分别堆放,堆放过程中应采用可靠的防滑、防滚等安全措施。 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 的规定。 表 管桩堆放层数 外径 D( mm)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1200~ 1400 堆放层数 9 7 5 4 3 11 5 设计 一般规定 预应力 高强 混凝土管桩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管桩的设计使用年限 ; 2 水和土对管桩基础的腐蚀性等级; 3 管桩的结构构造及材料要求 ; 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 ; 5 管桩的连接要求; 6 管桩的裂缝控制要求 ; 7 严重环境作用下 合理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或多重防护策略。 预应 力 高强 混凝土管桩耐久性极限状态应按正常使用 条件 下管桩内钢筋开始发生锈蚀的极限状态考虑 , 且不应损害到管桩的承载能力和可修复性要求。 腐蚀环境 可 分为氯盐腐蚀环境、硫酸盐腐蚀环境及其组合。 管桩的耐久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耐久性能指标 等级编号 混凝土电通量 (库仑 ) 氯离子扩散系数 (1012m2/s) (RCM 法 ) 抗硫酸盐等级 KCM ≤ 1200 ≤ —— KCS ≤ 1000 ≤ —— KSM ≤ 1200 ≤ KS90 KSS ≤ 1000 ≤ KS120 KAS ≤ 800 ≤ KS150 注:表中根据中、强腐蚀环境等级对耐腐蚀 PHC 管桩产品分级: a) KCM 及 KCS:表示抗氯盐中等腐蚀环境及强腐蚀环境; b) KSM 及 KSS:表示抗硫酸盐中等腐蚀环境及强腐蚀环境; c) KAS:表示抗氯 盐 强腐蚀、抗硫酸盐强腐蚀综合环境。 管桩的设计使用年限 应 不低于上部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2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受环境类型影响,水和土对 管桩混凝土 的腐蚀性 等级评价应按 表 的规定 划分。 表 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 管桩 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等级 腐蚀介质 环 境 类 别 I II III 中 硫酸盐含量SO24 500~1500 1500~3000 3000~6000 强 (mg/L) 1500 3000 6000 中 镁盐含量 Mg2+ 2020~3000 3000~4000 4000~5000 强 (mg/L) 3000 4000 5000 中 铵盐含量 NH+ 4 500~800 800~1000 1000~1500 强 (mg/L) 800 1000 1500 中 苛性碱含量 OH 43000~57000 57000~70000 70000~10000 强 (mg/L) 57000 70000 100000 中 总矿化度(mg/L) 20200~50000 50000~60000 60000~70000 强 50000 60000 70000 注: 1 表中数值适用于有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 I、 II 类腐蚀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表中数值应乘以 的系数; 2 表中数值适用于水的腐蚀性评价,对土的腐蚀性评价,应乘以 的系数;单位以mg/kg 表示; 3 表中苛性碱 (OH)含量 (mg/L)应为 NaOH 和 KOH 中的 OH含量 (mg/L)。 4 I、 II、 III 类环境类别 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的规定划分。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和土对 管桩混凝土 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 管桩混凝土 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等级 pH 值 侵蚀性 CO2(mg/L) HCO 3 (mmol/L) A B A B A 中 ~ ~ 30~ 60 60~ 100 强 60 — — 注: 1 表中 A 是指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 B 是指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 强透水层是指碎石和砂土;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黏性土。 2 HCO 3含量是指水的矿化度低于 ,该类水质 HCO 3的腐蚀性; 3 土的腐蚀性评价只考 虑 pH 值指标;评价其腐蚀性时, A 是指强透水层; B 是弱透水土层。 13 当按表 和 表 评价的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 1 腐蚀等级中,只出现弱腐蚀,无中等腐蚀或强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弱腐蚀; 2 腐蚀等级中,无强腐蚀;最高为中等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中等腐蚀; 3 腐蚀等级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强腐蚀,应综合评价为强腐蚀。 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