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传播学考研完全手册——真题笔记信息内容摘要:

上海 “孤岛 ”时期以外商名义发行的中文报纸,时称。 8)新闻的真实性将新闻与 区分开来。 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开始了第三次新闻改革。 10)新闻价值是一种 存在。 二、名词解释: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2)癸丑报灾 3)邹韬奋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社 5)新闻纪录片 三、简答题: 1) 20世纪 30年代《申报》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2)互联网传播的特点。 四、论述题: 6)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朝的历史依据。 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8)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9)试论调查性报道的基本特点。 五、实践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 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 20名本科生。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 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这 20名本科生。 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需求。 第一批被公司除名的是两名来自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高才生。 他们在第一次与客 户谈完生意后,将价值 3万多元的设备遗忘在出租车上。 面对经理的批评,两人却振振有辞地说: “我们是刚毕业的学生。 学生犯错是常事,你就多包涵吧。 ”两人终因修养不够、 “言语有失 ”而被开除。 接着被公司 “扫地出门 ”的是一名本科毕业的女学生,喜欢睡懒觉,上班经常迟到,还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经多次警告仍置若罔闻,最终被公司 “开除回家 ”。 另有 3名大学生因 “张狂 ”而被 “卷了铺盖 ”。 他们在与客户吃工作餐时,夸夸其谈,大声喧闹,弄得客户和公司领导连交谈的时机都没有。 席间,更有一名男生张嘴吐痰,一口痰刚好落在了客户的脚边 ,惊得客户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起来。 该男生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吃饭。 结果可想而知。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一次,公司老总带领公司员工到外地搞促销,在海边租了一套别墅,有 20多间客房,但员工有 100多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老总都只能睡在过道上。 而有些新来的大学生却迅速给自己选定好房间,然后锁上房门独自看电视。 这些学生好几次走出房门看见长辈睡在地上,竟都视而不见,不吭一声。 此事又让几名大学生丢了饭碗。 最后被开除的是一名男生,他没与对方谈妥业务就飞到南京,让公司白白花了几千元的飞机票。 当领导问及此事, 他却不依不饶: “我没错,是他们变卦,你是领导我也不怕。 ”他被开除后,邀约两名同事一起走;接下来, 3人又从公司里拉走了几个人。 就这样, 3个多月下来, 20名本科生全都离开了公司。 经过考验唯一留下来的却是一名专科毕业的女生。 这名女生刚接触工作时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借公司其他员工的资料来看,有时常常看到深夜。 她的工作记录本的封面写着 “用心 ”两个字,正是因为她的用心,才使她笑到了最后。 1)请为上文制作一条标题。 2)请为上文改写导语部分。 根据这条新闻写一篇 500字左右的评论。 『八』传播学陈龙笔记 1楼 : [笔记 ]苏大传播学考研 ——《大众传播学》笔记 献给需要她的研友们 ~ 苏州大学传播学考研笔记 大众传播学 [绪 论 ] [第一章 ] 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 [第二章 ] 传播者 [第三章 ] 信 息 [第四章 ] 传播媒介 [第五章 ] 受 众 [第六章 ] 传播效果 [第七章 ]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 ] 传播的控制 [第九章 ] 国际传播 绪 论 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 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研究发端 ?0_40年代的美国,至 50 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 80年代。 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 ( 1)拉斯韦尔:五 W 模式 (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 3)卢因:守门人 (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 ( 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 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 “术 ”为重点。 (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 ( 3)从研究内容上 看,有差别。 (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 1)内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 ( 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 ( 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 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 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信号与符号: 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 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 …… ,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 象的概念。 区别:( 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才能掌握和运用, 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 质特征和范围。 (指抽象能力) 共同性:指说性 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 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 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 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范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传播的类型: A. 亚里斯多德模式 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适合描述公众传播 B. 拉斯韦尔模式 以 “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 ”为假室前提,忽略了反馈及动机的分析。 C. 香农一韦弗模式 “传播数学理论 ”,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比作人的传播过程,十分机械,忽视了内容,效果、情况,人的功能性,强调了噪音。 德 福勒模式:开始注意反馈的存在,直线性循环性、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与直线性模式决裂,适合人际传播的描述。 D. 丹斯模式:强调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上升,利于描述传播的连续性。 E. 纽科姆 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ABX 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作传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风筝 ”互向模式: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F.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传播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反馈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 G.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H. 赖利夫妇社会学 模式 6. 传播的种类: A. 内在传播(个体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 B. 人际传播(广义):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人对人,面对面的传播 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最具说服力,特点:直接性,获得的反馈机会多、规模小、范围易控制。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因素、个体差别(客观差异性别、年龄,主观差异心理、气质、兴趣爱好)、时空因素。 C.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内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 次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的交流。 (又叫群体内传播)组织形成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是组织活力的源泉 ,是组织关系的粘合剂,是组织功能的润滑油,是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特点: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关系。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D. 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众的传播。 基本上是单向的。 演讲是最普遍的形式: 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 受众类型:流动性、相对稳定、选择性、协同性、组织性。 E. 大众传播:利用传播媒介对大众进行的传播(社会大众的传播) 特点: 有专门传播媒介(机构) 受众多无组织性 反馈不易获得 速度快、时效性强、规模大。 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 (政治角度) 传播的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 传播技巧:要求: 目的隐蔽 诚实可信 指向明确 内容真实 手法灵活 技巧:美化、丑化、印证、认同、详略 第二章 传播者 传播者:传播活动第一要素,最活跃要素,主要指人员或机构。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 ( 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 ( 2)对 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 ( 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 传播者的地位和任务(卢因理论) ( 1)搜集信息( 2)加工制作( 3)筛选、取舍( 4)控制( 5)收集、处理反馈 传播者的素质 ( 1)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2)专业知识( 3)新闻敏感性( 4)政治敏感性( 5)勇于献身的精神 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 1)国家、民族利益致上( 2)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报刊的四种理论四种传播制度理论。 (教材无) 第三章 信 息 什么是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