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配套;形成推进畜禽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把低氮日粮、干清粪工艺、污水低成本处理等技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去,逐步达到源头减量排泻、过程减少流失、处理降低污染、利用增加效益的目标。 四 、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 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治理、区域推进,目标分解,逐步实施”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畜禽养殖发展现状、种养业结合程度、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基础等情况,对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分类、分批、分区域进行政策支持。 据初步测算,按照“ 12321”(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 要求,进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五年共需 投资近 400亿元,按一定比例补贴测算, 同时对有机肥使用和沼气生产进行补贴, 全省政策性投资约需 13 亿元。 重点实施“ 四工程一 基金一配套”。 一是实施畜禽粪污 处理利用示范县建设工程。 选择养殖量大、标准化程度高、财力充足、社会认知和管理基础较好的县,采取省级财政补贴、地方财政 12 支持、养殖主体投资相结合方式,进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示范县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设 20个县,省财政每县每年补贴 2020 万元 , 需 省级财政 补贴资金 4 亿元。 在项目执行时,地方按 1:1 进行配套。 扶持采取先建后补、贴息贷款、担保贷款、 PPP 等方式。 (表 11) 二是实施粪污处理利用改造提升示范场工程。 选择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省级财政补贴 养殖主体投资相结合方式,以“ 12321” (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 基本)及四种模式为主要 建设 内容,进行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财政采取先建后补、贴息贷款等方式。 2020 年升级改造养殖场 1245 个,其中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12321”) 500个,自然发酵模式 500 个、垫料发酵床模式 180 个、有机肥模式 60 个、沼气 工程模式 15个,需财政补贴 亿元;同样的, 2017年升级改造养殖场 740 个,需财政补贴 亿元; 2018 年升级改造养殖场 740个,需财政补贴 ; 2019年升级改造养殖场 595 个,需财政补贴 亿元; 2020 年升级改造养殖场 380 个,需 财政补贴 亿元。 “十三五”期间共需要 省级 财政资金 6亿元。 在项目执行时,地方按 1:1进行配套。 (表 11) 三是实施畜禽有机肥购买使用补贴工程。 借鉴浙江等省份的经验,种植者每购买使用 1吨畜禽有机肥补贴 200 元,以有效引导种植者减少使用化肥,加大有机肥使用量,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 13 本”目标, 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保障食品安全打好坚实 基础。 预计 20202020 年生产有机肥 3600 万吨, 对 其中200 万吨进行试点补贴 ,省级财政 补贴资金 2 亿元。 在项目执行时,地方按 1:1 进行配套。 ( 表 12) 2. 设立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利用 专项 引导基金。 省财政出资 1亿元,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财政资金,以投资入股方式,引导发展畜禽粪污区域性专业化集中处理模式。 重点对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密集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 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于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优先予以保障。 从事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的个人和单位,享受国家办理有关许可、税收、用电等优惠政策。 环保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区域性专业化粪污无害化处理厂(中心)的环评文 件审批工作。 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厂从事 循环经济 所得,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 金融机构要拓宽金融支持领域,加大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 (二)强化示范引导。 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示范和典型培育。 引导畜禽养殖场以“ 12321”为主要内容,进行标准化改造,对符合《山 14 东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的,进行命名,树立示范标杆。 及时总结典型,通过现场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粪污处理率。 制定发布我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意见,确定目标,明确重点,制定政策,落实措施。 根据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畜牧业发展实际,引导各地及早划定禁养区、限养区。 现代畜牧业、耕 地质量提升等相关项目继续向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倾斜。 拓宽现有的环保和涉农财政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整合,逐步建立各级财政、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强化科技支撑 项。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研究集成一批控源减排、清洁生产、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 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如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编制、粪污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等技术。 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力量, 对 场舍建设、饲料生产、饲喂方式、粪污处理、农牧结合等关键技术 组装配套。 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先进技术和设 备的引进与创新,为畜禽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示范、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 粪污处理 技术推广,把低氮饲料生产使用、干清粪、污水处理 15 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通过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技能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与 粪污处理利用 治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四)强化监督管理。 依据《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明确部门职能,落实预防措施,配套完善综合利用与治理设施,细化激励政策,明确法律责任,全面做好畜禽粪污处理,有效预防环境污染。 环保部门要把畜禽 养殖污染物排放作为经常性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搞好日常监管的同时,组织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联合执法检查。 逐步建立监督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日常抽查检测,定期公布检测结果。 畜牧部门要做好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农业部门应做好畜禽粪肥还田的组织与引导工作。 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各界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为搞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6 表 1 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示范 县 、示范场 建设工程项目表 分类 示范县建设 示范场建设 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12321” ) 自然发酵 发酵床 有机肥生产 沼气工程 总计 (万元 ) 总数 补助 标准 (万元 ) 合计 (万元 ) 总数 补助 标准 (万元 ) 合计 (万元 ) 总数 补助 标准 (万元 ) 合计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