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知识手册(带图)内容摘要:

期 )等周期性,在繁殖期,种群数量才能增加,繁殖期猎捕它们,这是竭泽而渔的绝后办法,必将导致野 7 生动物资源枯竭。 曾见一山区,野兔 、野鸡曾经很多,那里建了工厂以后,许多业余狩猎者不守猎规,在野兔交尾,产仔繁殖期大批猎杀它们,结果导致野兔大量减少。 在野鸡春天繁殖期,也利用野鸡求偶鸣叫自我暴露的有利时机,大量猎捕,现在周围三十余里,环颈雉已濒于灭绝。 这都是在鸟兽繁殖期狩猎导致的资源枯竭恶果。 3.规定猎期可以保证猎物质量:野生动物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有用价值,不是一年四季都一样的。 它们身上的毛皮、肉等有用部分,不是任何时候质量都很好,这与猎取的季节关系很大。 如果猎取时间不当,有用部分也会没用,如春、夏猎取的狐、貉等,它们的毛皮没有使用价值,猎 取时间不当,有用部分的价值也会减低,如冬季猎鹿,公鹿是角而不是茸,价值相差很大。 兽类不但有繁殖期,还有换毛期,不但在繁殖期应该禁猎,毛皮兽在冬毛没有长成以前也要禁猎。 规定猎期,就是要在最合理的季节开发利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 兽类的换毛期分冬毛脱落夏毛长出期、夏毛全盛期、夏毛脱落冬毛生长期、冬毛全盛期等几个不同的阶段。 以黄鼬为例,据有的学者考察,长江流域“立冬”前,气候较暖,黄鼬冬毛正在生长, “小雪”以后才是冬毛全盛期.,因此,长江流域黄鼬准猎期,若从“立冬”推迟到“小雪”开猎,可使收购的等内皮从百分之六十 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不但提高了猎人的收入,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国家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不同,它们的猎期也有差异。 例如松鼠、黄鼬、紫貂等以冬猎最好,毛皮质量最高;那些给人们提供肉食的野猪、狍子等野兽,秋未冬初,膘肥肉厚,这时猎捕,质量最高;野鸭等候鸟,春季飞来的时候最肥……。 合理的规定猎期,既能保护野生动物的繁衍,又能给人们提供优质的狩猎产品。 准猎期是获取狩猎产品最佳时期。 4.猎取量的规定:猎取量是由狩猎管理部门规定的。 规定年度猎取量必须考虑:①动物的繁殖速度;②社会对毛皮和肉食的需求情况。 二者兼顾,但第 ①项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猎取量规定的合理,野生动物资源才能被合理地开发利用,并保证了种群数量的恢复。 (七)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珍禽、珍兽或者其他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发生汽枪射杀飞来的疣鼻天鹅,引起社会公愤,肇事者受到刑事处分。 陕西省洋县法庭,也判处了枪猎朱 鹮 的肇事主犯一年半徒刑 (缓刑 ),罚款一百五十元;同案犯一年徒刑 (缓刑 ),罚款一百元。 并同时 没收了二人的猎枪。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猎人必须依法狩猎,决不能无视国法,乱捕滥猎,否则将会犯罪。 (八)单纯保护不可取 有些人往往只谈保护,不谈开发利用,这是不对的。 单纯保护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一旦某一地区被保护的种群超过自然界允许的数量,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也会带来灾难。 而且,单纯保护任凭野生动物自生自灭,势必造成巨大的财富浪费,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此,只有按照“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护猎”并举才是正确的与合理的。 自然界,野生动物种群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 由 于数量巨增,一旦失去平衡,将受到自然界其他因素的调节,甚至引起破坏,给被保护动物种群带来灾难。 如野猪,草兔过度繁殖,数量巨增,常常招致瘟疫,自然淘汰而 大量死亡,使种群出现新的数量平衡关系。 苏联沃罗涅茨禁猎区,为河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河狸数量巨增,大批树木被河狸咬断筑坝,树林被毁,河狸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这个地区的生态失去平衡,自然淘汰,河狸数量反而巨减。 这是单纯保护收到的欲速而不达的相反效果。 肯尼亚大象保护区象群数量巨增,饿象觅食,大树被毁,灌林也被踏平,破坏了这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失去 平衡,肯尼亚政府不得不采取人为的调节,在一九六五年杀掉大象五千只(三分之一)。 乌干达河马保护区,也由于河马数量巨增,野草被吃光和水土流失,河马破坏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反过来能不威胁河马的生存吗 ? 狼是大家公认的害兽,但挪威有些人认为狼是珍稀动物,要求政府颁布法令保护。 一九七三年挪威“捕鱼与狩猎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严禁猎狼。 十年之后狼群巨增,狼害严重,不得不在一九八二年发布商额奖金的灭狼通告。 法令规定:每猎捕一只狼,奖励两千美元。 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五人灭狼小组。 但这些灭狼措施,目前正遭到一些动物保护者的强烈反 对,他们四出活动,游行示威,大造舆论,抗议灭狼。 这许多具体的事实。 说明单纯保护将使某一地区被保护的动物数量巨增,自然生态一旦失去平衡,能不招致自然法则的淘汰吗 ?大力保护野狼,必然要受狼害。 自然保护也不能实行单纯锁起来的消极保护。 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同时,要定期对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长 8 进行调查,必要时须进行恰当的经营性质的狩猎管理。 单纯的消极保护,将招来被保护动物的灾难,以上事实都是单纯保护的悲惨结果。 我们口口声声“维护生态平衡”,为什么都要用单纯保护的消极作法制造某一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不平衡呢 ? 就 全国范围的野生动物资源来说,正确、合理的开展狩猎工作,不但开发了国家丰富的动物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还能抑制害鸟、害兽,保护益兽、珍禽,起到抑制某一地区由于某些物种过盛而招致的灾难,保护野生动物在自然界的种群平衡,起到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 因此说,合理的狩猎不仅向自然索取了最多的财富,而且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达到了有意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目的。 五、发现猎物和接近猎物 (或使猎物接近猎人、猎具)的方法 —— 踪迹、引诱、隐蔽和狩猎观察 狩猎是为了获得猎物。 要猎捕和获得野生动物,必须发现它们, 接近它们,才能猎捕它们。 要达到这个目的,猎人进入猎场之后,必须善于发现鸟兽的踪迹,根据踪迹搜索。 还要运用引诱、隐蔽等手段去接近它们,或者使它们主动接近猎人和猎具,才能猎捕它们。 现在分别介绍发现猎物、接近猎物或者使猎物接近猎人和猎具的一些技术方法。 (一)踪迹和踪迹利用 1.踪迹是寻找野生动物的基本方法:要打胜仗,必须了解敌情,狩猎也是这样。 猎人如果不了解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进入山林猎场,不会识别鸟兽的踪迹,不能利用鸟兽踪迹侦查、搜索,这样的猎人不会有好收获。 猎人进入猎场,为了能更快更多地发现猎物,猎人必 须熟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要善于识别野生动物留下的各种踪迹,循踪觅找,才能发现正在隐蔽着的动物。 野生动物要活动,它们在行走和奔跑、觅食和休息、拉屎和撒尿等时 候都要留下它们的足踪、隐伏处和粪、尿等踪迹。 有些踪迹较明显,猎人在猎场很容易发现,如雪地足踪,猎人只要留心一点就能发现。 由于动物都善于隐蔽自己的踪迹,因此还有许多踪迹不明显,比较隐蔽,如野兔等在隐伏休息的时候,往往轻轻走一段距离,尽量隐去它们的足踪,或踩着旧踪走,或把足踪踩在很不显眼的地方,把它们的新踪隐蔽起来。 狼等狡兽也是这样。 有些踪迹比较隐蔽,是 鸟兽固有的生活习性决定的,例如野鸡的粪,常常在浓密的草丛里,猎人如果不留心察看,不易发现。 野鸡平时喜欢潜伏草莽,因此.在它的栖地留下许多鸡粪。 踪迹是猎人觅找猎物的重要线索,是猎人发现猎物的依据。 猎人要从鸟兽留下的各种踪迹入手,直接调查了解,依靠踪迹,侦察搜索,结合猎人丰富的狩猎经验,分析判断,不但要找到动物,还要隐蔽接近它们,使鸟兽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猎人的突然袭击。 猎人是否善于识别野生动物的踪迹,往往是狩猎成败的重要原因。 2.踪迹的种类和利用:野生动物在地面活动,留下的踪迹很多。 现把常见的几种踪迹,介绍如 下: ( 1) 足踪 :足踪就是鸟兽留下的脚印,是野生动物留给人们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痕迹。 猎人利用鸟兽留下的足踪,可以直接寻找它们,发现它们。 足踪是搜索猎物最重要的线索。 猎人要根据鸟兽足踪的形状、大小、数量、方向和新旧程度,分析判断,鉴别利用。 对那些有追觅价值的新踪,要跟踪追击,常能发现正在隐蔽栖息的鸟兽。 由于季节不同,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鸟兽在地面留下足踪的环境也不一样,泥踪和雪踪是最常见的动物足踪。 我国南方狩猎,常在无雪地面觅踪,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松软的新翻地、雨后初晴的湿泥地或动物经常饮水的水源地,才能 留下它们比较清晰的足踪。 由于地势不同,地面有干有湿,雨后的足踪也往往是断断续续的,只有经验丰富的猎人,根据被追击动物的生活习性,结合当地情况和可见足踪,才能判断它们的去向和隐蔽栖息的地方。 白雪皑皑的季节狩猎,觅找动物留下的足踪比较容易,但能很好的鉴别利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凭猎人的丰富知识去准确判断才行。 那么,如何鉴别、利用雪地足踪呢。 ①雪地上的动物足踪,如果踪穴里的雪很松,与猎人自己刚踩过的一样,这是新踪,动物刚过不久,或者就在附近,有跟踪追击的意义,如果踪穴穴壁已经板 9 结,这是陈踪,动物早已远去。 ② 在天降新雪之后,旧踪皆掩,动物雪后留下的新踪清晰可辨。 如果降雪不多,不能将旧踪全掩,那么,旧踪有落雪,新踪无落雪,这是新踪与旧踪的区别。 ③早晨雪地行猎,如果夜间有风,大风过后,旧踪均掩;小风过后,旧踪也有落雪,踪穴坑壁板结。 新踪则无落雪,印穴也不板结,边缘特别明显。 ④野兽在薄冰层上走过,留下被踩碎的薄冰碎片,还会留下稀疏的足踪。 不管泥地追踪还是雪地觅踪,在跟踪搜索时,还要根据动物留下的粪便,尿斑等踪迹,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 2) 粪便 :粪便踪迹,是指鸟兽拉的粪和撒的尿。 大自然是野生动物生活栖息的场所 ,它们在日常活动中,随时都排泄粪便,这些排到地面上的污物,是猎人寻找它们的依据。 有丰富踪迹鉴别知识的猎人可以根据动物粪便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泽的新旧程度,粪便成分和尿斑的位置,判断动物的种类,大小、雌雄和留下粪便的大致的间,为追踪猎物提供可靠线索。 许多动物都习惯在觅食、休息或行走活动时排出粪便,往往在它们的觅食地、隐蔽栖息地或行走活动的兽径上,留下许多粪便,如野羊栖息的危崖羊台上,常有成堆的羊粪;野兔觅食地区,兔粪也很多等,这都是动物留下的重要踪迹。 识别和研究鸟兽的粪便,对追踪猎物,发现猎物,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去研究分析鸟兽的粪便呢 ?①从动物粪便的形状,判断动物的种类。 鸟兽不同,它们排出的粪便形状也不一样,但同类动物的粪便都有共同的特点,这是猎人判断动物种类的依据。 例如野兔粪的形状都是扁圆形的,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黄色的多,也有黑色的,这与它们吃的食物有关系。 鹿粪外形象羊粪,但比羊粪大得多,黑色而有光泽,这是鹿粪的共同特点。 狼粪外形象狗屎,表面白色,但把它弄碎之后,里面是由毛团和碎骨组成,这是狼粪与狗屎的明显区别。 狐粪比狗屎细小,油黑而有光泽,弄碎之后,内含碎骨和毛团,这是它的特点。 野猪粪 绿色成堆,象家猪粪。 环颈雉雌鸟的粪象家禽小母鸡的粪,雄鸟的粪膏状,褐黑色。 灰鹤粪象雁粪,排粪处必然还留下它们的爪子印,如果排在浅水里,这是它们过夜的栖息处,等等。 猎人这些观察分析,结合动物粪便的固有特点和当时发现的其他踪迹,就会很容易判断出是哪种动物留下的,从而也就知道哪种动物曾经在这里呆过。 ②从动物粪便的新旧程度,猎人可以判断动物离去的时间。 一般来说,新粪完整,湿润,表面有光泽有粘液;陈粪破碎而干燥,表面无光泽无粘液。 猎人在作分析判断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当时的天气情况和各种动物粪便的特点,如鹿的陈粪虽无光泽 ,但常常比较完整,不象狼粪那样易于破碎。 从动物粪便的湿润程度判断粪便的新旧,应该注意:新粪不但湿润,表面还有光泽,陈粪如受雨、露滋润,也会潮湿,但表面无光泽。 以野羊粪为例,如果在早晨发现羊粪,外表虽干,但掰开之后里面还湿,而头一天又是晴天的话,那么此粪排出的时间不久,野羊就在附近。 ③从尿斑与足踪的位置和尿斑的形状,猎人可以推断野兽的雌雄。 一般来说.雄兽撒尿的位置较高或靠前,雌兽撒尿的位置靠后。 如果雪地岩石上有狼的尿斑,这必是公狼的尿。 公狼爱在明显的目标下抬起后腿撒尿,狐也爱这样。 这些踪迹,也为猎人追踪猎捕提 供了依据。 ④从动物的排粪布列,猎人可以判断动物的栖息处。 野鸡群的栖息处,鸡粪必然成堆,野猪的临时隐伏处,常常布列着新、旧不同的猪粪;青羊隐蔽休息的地方,在悬崖陡壁的羊台上必有大量的羊粪,等等,这都为猎人侦查发现猎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 3) 受伤动物的痕迹 :受伤动物留下的血斑和血斑的形状、毛皮碎片,不正常的跳踪、受伤腿的拖拽痕迹等,这都是猎人搜索的重要依据。 根据这些痕迹,猎人可以判断动物受伤的部位,伤势轻重程度,以及逃匿去向。 受伤动物留下的踪迹,是枪猎经常遇到的,猎人必须善于鉴别,跟踪追击.把受伤动物猎获。 动 物受伤之后,十分警觉逃命时尽量隐蔽它们的踪迹,经验丰富的猎人,不被狡兽所欺,会在细小的痕迹上,发现它们的去向。 ( 4) 洞穴、窝巢和隐蔽处 :找到了这些地方,就是发现了动物的“家”。 狼、狐、獾、早獭、黄鼬、紫貂等都有自己的洞穴;鹿、野猪、野鸡、草兔等平时虽无定巢,但也有临时栖息隐藏痕迹;“兔埯子”就是野兔临时隐蔽所。 猎人搜索,必须注意这些踪迹,识别判断,跟踪追击发现它们,猎捕它们。 ( 5) 食物残渣及觅食痕迹 :这也是猎人确定动物种类和猎捕动物的重要依据。 猎人在猎场发现鹿或野猪被咬死,这必是虎、豹等猛兽所为;如果一 些小树苗的根部或刚出土的黄豆苗的顶芽被啃,这必是兔子吃的,土壤和落叶被拱掘的乱七八糟,这必是野猪曾经在此觅食。 猎人根据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觅食活动留下的这些痕迹,可以判断动物种类和觅食规律,以便确定猎捕方策。 ( 6) 鸟兽的其他踪迹 :大自然中的鸟兽,为了觅食、寻偶、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等,除留下上述踪迹以外,还会留下一些有狩猎价值的其他痕迹,如狼在黎明返穴趟过的晨露,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