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3)、挂篮特点 ( 1)、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整体刚度大。 ( 2)、工作面开阔,方便施工操作。 ( 3)、走行装置构造简单,外侧模、底模可一次就位,内模可以整体抽拉就位。 ( 4)、利用箱梁竖向预应力筋锚固轨道及挂篮,省去 后平衡重量,减轻了挂篮自重。 ( 5)、主要材料采用 Q235型钢及钢板,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 ( 6)、可用于合拢段施工。 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2 页 共 63 页 ( 7)、挂蓝受力检算附后。 挂篮加工、拼装预压 1)、挂篮加工技术要求 ( 1)、挂篮部件多为组焊件,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 各种变形不得超过《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的有关规定。 ( 2)、焊条选用: Q235 母材采用 E420 焊条, 16Mn母材采用 E506 焊条。 ( 3)、销座等重要部件必须保证焊接质量,焊后按技术要求进行探伤或抗拉试验。 ( 4)、除图中另有要求外,各部件的表面光洁度要求均为 25 ( 5)、加工下料前应仔细核对设计图,并在加工过程中随时组拼各部件,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 6)、构件底面涂一层防锈漆,层面涂橘黄色护面漆。 ( 7)、挂篮出厂前要进行试拼装,并通过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挂篮拼装 0段张拉结束后,即可在其顶面拼装挂篮。 拼装挂篮的顺序是:第一步 ,铺设轨道,将轨道底部与竖向预应力筋锚固。 第二步 ,在轨道上安装前支座和后支座及反扣轮 ,然后组装主构架。 第三步 ,安装横向连接系,将两片主构架连成整体。 第四步 ,用粗钢 筋将主构架后端锚固在梁上,吊装顶横梁。 第五步 ,安装前后吊带及内外模滑行梁。 第六步 ,安装底模及内外模,调整标高,提起并锚固前后吊装置,拼装工作结束。 3)、挂篮预压 挂篮是施工悬臂梁的主要设备,它即是施工梁段的承重结构,又是施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3 页 共 63 页 工梁段的工作面,为了检验挂篮的安全性,测量挂篮的弹性变形值,挂篮必须进行预压。 ( 1)、挂篮预压的目的 检验挂篮的安装质量,安全性能,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挂篮的弹性变形,为箱梁各段支设模板提供预拱度依据。 ( 2)、预压方案 预压三角形主桁架 A、挂篮三角形主构架为挂篮的主要承重构件 ,由于挂篮采用钢吊带 ,挂篮受力后产生的非弹性变形及弹性变形量主要由三角形主构架的非弹性变形量和弹性变形量组成,故须在挂篮拼装前对三角形主构架进行预压。 三角形主构架预压荷载为 70t,计算如下 : F 前吊 6m=梁段重 2m+(部分挂篮 +施工荷载 ) 3m 梁段重 = =238T 部分挂篮 +施工荷载 =1/2走行梁 +内模 +外模 +底模架 +底模 +前横梁 +3T =++++++3 = F 前吊 =106T F 预压 =(F 前吊 +顶横梁 +前吊带 )247。 2 =(106++)247。 2 = B、预压时先将每片三角形主构架拼装成型,将两片三角形主构架相对平放在地面上,前支点用螺栓固定,并用φ 32 精轧钢加力锚固 ,后端用扁担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4 页 共 63 页 梁锚固,然后用 6 根φ 32 精轧钢施加 100t 力后锚固 ,在前支点处拼装扁担梁,扁担梁用φ 32 精轧螺纹钢筋连接,用一台 YC60A 型千斤顶通过 2 根精轧钢顶压扁担梁,将荷载传递给两片三角形主构架,以达到预压目的,预压方案见后附的《主构架试压方案图》。 C、加载前测量两个三角架的间距,每级加载结束后测量间距,卸载时按照加载荷载分级卸载,每卸载一级测量间距,加载及卸载应缓慢、均匀、平稳进行。 预压完成后计算出非弹性变形值及弹性变形值,并根据挂篮的弹性变形值控制每个节段的施工标高。 D、预压注意事项。 预压场地必须平整,确保三角形主构架水平放置于水平面上。 在预压过程中,设专人测量三角形主构架变形量,并注意观察构件的受力情况,构 架内及千斤顶后严禁站人。 悬臂浇筑施工和挂篮行走 悬臂浇筑施工各梁段的基本流程是:底模、外模、内模标高和中心线定位→安装调整模板→绑 扎底板钢筋、安装底板预应力管道→绑扎腹板钢筋→安装腹板预应力管道→内模定位→绑扎顶板钢筋及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对称浇筑梁段混凝土→养护、拆模、梁端凿毛→预应力张拉封锚压浆→移动挂篮到下一梁段。 挂篮行走时, T 构两端同步进行。 挂篮行走程序如下:铺设轨道并与竖向预应力筋锚固;放松前后吊带将底模架下落,并用倒链将后横梁挂在外模走行梁上;拆除后吊带,解除挂篮后锚筋;在挂篮前端轨道上安装 2个 10T倒链(一个挂篮),用油漆记好前支座前端位置;用倒链牵引挂篮,使挂篮、底模架、外侧模一齐前移直达前端标定位置(移动时后端设 15t 倒链作保险);安装后吊带将底模吊起将外侧模就位,拉出内模,按测量要求调整底模及外模标高、中心线、挂篮移动即告完成。 箱梁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和测量工作 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5 页 共 63 页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T构两边要注意均衡作业,严格控制不平衡弯矩的产生,悬臂两端混凝土的累计浇筑量相差不得大于设计限定数量。 挂篮移动同时同步进行,施工机械不得任意放置,尤其到最大悬臂时,施工人员上桥也需严格控制。 为了能正确合理地控制梁体挠度,在每梁段前端底板横向布设三个测点。 施工中,及时观测挂篮走行前、挂篮走行后、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6个时态 的挠度变化,将实测值及时反馈给计算机进行分析,以便调整计算参数,推算下一个梁段的预留量。 合拢前,相邻的两 T构的最后 2 段,在立模时进行联测,以便互相协调,保证合拢精度。 梁段接缝处理 梁段浇筑混凝土终凝 10h 后,拆除端模板,并将接头面凿毛,并挂草帘加强养护,在下一梁段浇筑之前,用高压水冲洗表面,使端头混凝土面充分吸水和消除杂物,浇筑新混凝土时加强接头部位振捣,防止接头上出现蜂窝麻面。 三)、预应力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详见图 6 后张法施工工艺框图 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6 页 共 63 页 Y 图 6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框图 N 封锚 压浆 封端 质量检测评定 灰浆拌制 准备工作 张拉设备配套标定 钢绞线下料穿束 安装张拉设备 张拉 千斤顶、油表标定 预应力材质检测 预应力材料锚固试验 操作人员岗前培训 质量评定 处理 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7 页 共 63 页 施工准备 1)、准备工作 要求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班进行技术交底,对张拉工进行岗前培训。 2)、张拉设备配套标定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的配套标定:在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校验合格以 后,将其组成套,并绘出油表读数和相应张拉力关系曲线。 3)张拉力计算 A、 钢绞线控制张拉力为: 12 140 1395 = B、 : 9 140 1395 = C、 : 1 140 1395 = D、 248。 32 预应力精轧螺纹钢控制张拉力为: 540KN 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包括预应力粗钢筋张拉和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两部分,主桥纵、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顺序为:张拉 n节段纵向钢束后,张拉 n3节段的横、竖向预应力钢束。 全桥合拢后,张拉剩余节段的所有钢束。 1)、张拉预应力粗钢筋。 由于预应力粗钢筋较短,且为直线孔道,所以采用一端张拉。 A、清除张拉槽内浮浆及杂物,安装锚具。 B、在粗钢筋顶部安装联接器。 C、安装千斤顶。 张拉采用 YC60A 型千斤顶,安装千斤顶并在千斤顶内穿入张拉杆,张拉杆与联接器联接 ,联接器各拧入张拉杆和粗钢筋一半高度,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8 页 共 63 页 在千斤顶后部安装垫板及工具锚。 D、张拉。 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σ con→ con(持荷 2min)→ 锚固 ,初应力取 10%σ con。 张拉至初应力时测量钢筋伸长量, 并持荷 3min,张拉至 100%σ con时测量钢筋伸长量,张拉至 105%σ con时测量钢筋伸长量 ,千斤顶卸荷 后测量钢筋回缩量,计算预应力粗钢筋张拉伸长值,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应控制在理论伸长值的 177。 6%范围之内。 若超出该范围,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后再张拉,张拉时应缓慢、均匀、平稳加压,张拉至 105%σ con时,持荷 2min,使用专用扳手拧紧工作锚,然后卸荷锚固。 2)、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由于预应力钢绞线较长,且为曲线孔道,所以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采用应力与伸长量 双控。 A、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严格按照设计图中的下料长度下料,下料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焊、氧焊切割,施工时严禁电焊在钢绞线上打火。 B、钢绞线的穿束。 钢绞线在穿束前先穿入一个工作锚环,然后按照锚孔布置方式将钢绞线同锥头焊接。 穿束时将锚环抵在垫板上,用人工或卷扬机穿束,锚环像梳子一样将钢束梳理直顺,确保钢束穿入过程中顺直,不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穿束完毕后将焊接锥头一端离锥头 80cm 处用扎丝绑扎紧,然后割去锥头。 钢绞线穿束示意图锚具钢绞线 图 7 钢绞线穿束示 意图 C、安装工作锚及限位板。 清除孔道口及锚垫板表面浮浆及杂物,安装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29 页 共 63 页 工作锚环及工作夹片,工作锚环应安装在锚垫板表面的槽口内,工作夹片缝隙用螺丝刀调试均匀,并用 φ 20 的齐头钢管将每组工作夹片敲平,打紧;限位板应与千斤顶、工作锚配套使用 ,限位板的槽口必须卡住工作锚环,限位板后部卡入千斤顶槽口内。 D、 安装千斤顶及工具锚。 千斤顶在自制工作平台上用倒链吊起安装,安装时应保证预应力筋在千斤顶内顺直,不能交叉错位,千斤顶后部槽口应卡住限位板,工具锚安装在千斤顶前端的槽口内,工具夹片在安装前应涂抹石蜡或专用退模 剂,工具夹 片安装后调匀夹片缝并用φ 20 的齐头钢管将每组工具夹片敲平,打紧。 E、张拉。 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 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 100σ con(持荷 2min)→ 锚固 ,初应力取 10%σ con,初应力推算伸长值采用 10%σcon 至 20%σ con 张拉伸长值。 张拉时应随时注意观察张拉情况,测量伸长值人员可在千斤顶侧面量测,严禁站在千斤顶后,两端千斤顶应同步、平稳、均匀加压,为了保证加压同步,两端操作人员应相互报出油压读数,以使两端同步加压。 张拉至100%σ con时持荷 2min,计算张拉伸长值,若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 误差在理论伸长值的177。 6%范围之内,即可锚固。 若超出该范围,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后再张拉。 张拉时必须做好张拉记录。 F、当钢绞线的钢束较长时 (即超过 100米) ,采用超张拉,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 100σ con→ con(持荷 2min)→ 锚固 ,初应力取 15%σ con,初应力推算伸长值采用 15%σ con至 30%σ con张拉伸长值。 3)、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 ( 1)、悬臂浇“ T”:按悬浇节段顺序,纵向对称于墩中心,先 WC 束,后 TC 束。 TC 束横向根据设计锚固根数,先中间后两边张拉,锚固于悬浇段端头。 箱梁施工技术方案 第 30 页 共 63 页 ( 2)、边孔合拢:对 SWC 与 SBC 束,先长束,后短束,按设计要求根数由两侧向中间对称张拉,先 SWC 束,后 SBC 束,钢绞线束两端同时张拉,最后张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