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守则内容摘要:
着色渗透检测通用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方法、操作过程及记录报告等的基本要求2引用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第四篇〈表面检测〉3检测的基本要求,复检和签发报告人员应有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色盲、色弱、。 、易挥发、微毒的物质,操作时应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以防中毒。 ,应对受检部位表面及附近25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油污、氧化皮、涂层、焊渣、锈蚀等,表面应见金属光泽。 4检测方法和着色剂的使用: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采用船牌HD系列,升益牌、金晴牌等着色喷灌检测剂,其性能应符合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有关规定。 :使用镀铬辐射状裂纹试块5着色渗透检测的操作:,以能见到最小的辐射状裂纹为其达到的检测灵敏度。 :被检工件表面及附近25 mm范围内用清洗剂清洗,并进行自然干燥。 :用喷灌喷涂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喷嘴距被检表面不宜过远,以30mm左右为宜。 渗透剂必须润湿全部被检表面,渗透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渗透温度为1550℃。 :先用干净的不脱毛的布将多余的渗透剂擦去,然后用占有清洗剂的不脱毛的布擦去残留的渗透剂,以露出工件的本色为准,不准直接对工件喷清洗剂,以防把缺陷中的渗透剂冲掉,造成漏检。 :清洗后,经过510min的自然干燥,在受检表面上喷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显像剂,喷嘴距工件表面为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表面灰角为3040176。 ,显像剂应薄而均匀。 :喷涂显像剂730min内进行检查,当表面有开口性缺陷时,则会在白色的背景上显示出红色迹痕。 :检测结束,为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工件,应用水洗或布擦等方法清除残余显像剂。 6记录、报告和评定,对发现的迹痕应及时进行评定和复检,在排除假缺陷迹痕后,对真缺陷的迹痕检测人员和复检人员应依照JB4730标准进行等级评定,被判为不合格的工件必须进行返修,返修后要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测,直至合格。 ,应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应包括工件名称,编号,材质,规格,热处理状态,检测剂名称,及检测方法,检测部位,检测比例,检测日期,检测结果及缺陷部位和示意图等。 ,记录齐全,不得任意涂改,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应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至少七年锻件超声检测通用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仪器、方法、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环型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焊缝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守则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焦炉砌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表面平整误差不超过 177。 5mm。 2)砖的检查 耐火砖的检查内容,主要是硅砖,异形粘土砖的外观缺陷和几何尺寸等,检查的方法分逐块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两种。 几何尺寸需进行全数检查的有小烟道砖,蓄热室单墙砖,主墙砖、箅子砖;斜烟道,燃烧室的砖和过顶砖。 其它的砖经抽查发现有严重外观缺陷,尺寸偏差超标太大的也需全数检查。 3)砖的加工 通过预砌筑和大、小公差搭配后,剩
焊接工艺规程要求及焊接检验(1)
咬边如经磨削修整并平滑过渡,则只按焊缝最小允许厚度值评定。 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本工程的焊缝质量要求 1)、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焊条的品种、牌号必须与被焊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相当,并具有良好的焊接 工艺性能; 2)、手工焊接的焊缝焊渣必须敲铲干净; 3)、焊接质量和检验要求 A、钢管塔加工企业焊接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按照
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 不等厚)对接焊缝的探测面 试块 标准试块: CSKⅠ A、 RBIII; 钢箱梁角焊缝的超声检测 钢板厚度, K 值、检测面的选择见表 82。 表 82 板厚, K 值、检测面的选择 焊缝名称 板厚 ( mm) K 值 检测面 检验等级 声程范围 纵隔板 /顶板( T 型) 12/1 14/116/16 5PK3 14 双面单侧 (隔板上) B 级 0~ 跨距 18/16 14 纵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