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火灾报警信号和不可恢复的故障信号,且应正常运行。 消防联动系统 工艺流程 检查相关专业→线缆敷设→接口模块安装→接线→联合调试 操作工艺 1. 消防联动系统开始施工之前,应对涉及的其他专业如下内容进行检查: (1) 土建专业: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防火门、卷帘门等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2) 电气专业:火灾报警设备用电 (双电源 )是否配套到位;防火门、卷帘门电动控制装置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 给排水专业:消防泵、喷淋泵、消火栓、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等的配置位置是否吻合。 (4) 通风空调专业:防火阀、排烟阀、排烟风机、送风阀、送风机等型号规格是否相匹配。 2. 线缆敷设 除按 第 条第 1 款要求执行外,尚 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消火栓泵、喷淋泵配电线路要求 1) 阻燃型电线穿金属管并埋设在非燃砌体内或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2) 耐火电缆宜配以耐火型电缆桥架或选用防火型电缆。 3) 当变电所与水泵房相邻或距离较近并属于同一防火分区时,供电电源干线可采用耐火电缆。 4) 当变电所与水泵房距离较远并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时,应采用防火型电缆。 (2) 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要求 1) 防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排烟机、防火阀等,一般布置较分散,其配电线路防火既要考虑供电主回路线路,也要考虑联动控制线路。 2) 防排烟装置配电线 路、联动和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型电缆。 3) 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在敷设时,应尽量缩短线路长度,避免穿越不同的防火分区。 (3) 防火卷帘门配电线路要求 1) 防火卷帘门的电源应引自各楼层带双电源切换配电箱,以确保供电可靠。 2) 当防火卷帘门水平配电线路较长时,应采用耐火电缆并使用耐火型电缆桥架明敷,以确保发生火灾时仍能可靠供电。 (4) 消防电梯配电线路要求 1) 消防电梯应有两路专线配电,并应采用耐火电缆。 2) 当有供电可靠性特殊要求时,两路配电专线一路可选用防火型电缆。 3) 垂直敷设的配电线路应尽量 在电气竖井内,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当与延燃电缆敷设在同一竖井时,两者间必须用耐火材料隔开。 (5) 火灾应急照明线路要求 1) 火灾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火灾事故照明、备用照明。 2) 火灾应急照明线路应采用阻燃型电线穿金属保护管暗敷于不燃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3) 在吊顶内敷设时,应采用耐热或耐火型电线。 (6) 消防广播、通信等配电线路要求 1) 包括火灾事故广播、火灾警铃、消防电话设备。 2) 宜采用阻燃型电线穿保护管单独暗敷; 3) 当必须采用明敷线路时,应对线路做耐火处理。 3. 接口模块安装 接口模块包括输入输出、切换及各种控制动作模块以及总线隔离器等。 (1) 总线隔离器设置应满足:当隔离器动作时,被隔离保护的输入输出模块不应超过 32 个。 (2) 为便于维修,应将其装于设备控制柜内或吊顶外,吊顶外应安装在墙上距地面高 处 (若装于吊顶内,需在吊顶上开维修孔洞 )。 (3) 明装时,将模块底盒安装在预埋盒上;暗装时,将模块底盒预埋在墙内或安装在专用装饰盒上。 4. 调试 (1) 报警控制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调试人员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持有消防专业上岗证书 的人员担任。 (2) 审核检查调试方案,并提供下列文件: 1)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实际施工相符的竣工图; 2) 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设计修改通知单等 ); 3) 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检验记录及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3) 检查构成系统的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及备品备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 检查系统管线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无不同性质线缆共管的现象; 2) 各种接口模块接线应正确,接线排列合理,接线端子处标牌编号齐全; 3)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正确。 (5) 联动功能调试 1) 消火栓系统 ①在消防控制中心应能控制消防泵的启、停。 试验 1~ 3 次,并能显示工作及故障状态。 ②在水泵房就地控制消防泵的启、停及主泵、备泵转换,试验 1~ 3 次,应正常,并在消防水泵控制箱上能显示泵的工作及故障状态。 ③动作消火栓箱内的手动控制按钮,在任何楼层及部位均能启动消防泵,并可通过输入模块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以明确报警的部位。 2) 喷水灭火系统 ①在消防控制中心应能控制喷淋泵的启停,试验 1~ 3 次,并能显示工作及故障状态,显示信号阀及水 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 ②在水泵房就地控制喷淋泵与备用泵转换运行,试验 1~ 3 次,应正常; ③进行末端放水试验:检查末端的压力表及放水阀,然后进行放水,检查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和压力开关启动喷淋泵的动作应正常,符合要求,在喷淋泵控制箱上能显示泵的工作及故障状态。 3) 泡沫及干粉灭火系统 ①在消防控制中心应能对泡沫泵及消防泵的启停,试验 1~ 3 次,并显示其工作状态。 ②对干粉系统控制启停试验 1~ 3 次,应正确,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 4) 有管网的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①应进行人工启动和紧急切断试验 1~ 3 次; ②显 示系统手动、自动工作状态; ③在报警喷射阶段,应有相应的声、光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消防控制中心应有喷放显示; ④在延时阶段,应有自动关闭防火门窗、空调机及有关部位的防火阀,落下防火幕等动作,试验 1~ 3次均正常,并显示其工作状态; ⑤应抽一个保护区进行喷放试验 (卤代烷采用氮气,用量为 1 瓶,二氧化碳采用 CO2 气体,其用量按系统用量的 10%以上喷放 )。 5) 报警装置及通讯的检测 ①走道或室内的两个相邻的有编码的探测器动作,应控制着火层及相邻层的火灾应急广播或警报装置投入工作。 对于共享扬声器,应做强行切换试验。 ②消防通信设备应功能正常,语音清楚。 ,进行 1~ 3 次通话试验。 “ 119”进行 1~ 3 次通话试验。 6) 检查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接到已确认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技术交底
相关推荐
完成合同设备安装后,买方和卖方应检查和确认安装工作,并签署安装工作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设备安装、调试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后买卖双方应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 ( 试运行时间在合同谈判中商定 )。 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如果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及质保期内技术指标一项或多项不能满足合同技术部分要求,买卖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如属制造方面的原因
扶名单并报教育局备案。 (四) 各镇优质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安排 由各镇中心校拟 定本镇 若干 所优质学校,在本镇内确定结对帮扶名单并报教育局备案。 3 四、工作 措施 (一)学校管理水平帮扶 、农村优质学校帮助受援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 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日常管理规范化水平。 1 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对口学校挂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支援学校的领导
了电除尘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袋式除尘技术 袋式袋除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袋式除尘技术是利用纤维状编织物做成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烟尘的技术。 与电除尘相比,袋式除尘不受飞灰比电阻的影响,飞灰浓度和粒度的变化、锅炉运行负荷的变化、烟气量的波动等对出口浓度的影响也极为有限,出口浓度可以低于 50 甚至达到 10mg/nm3。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在多个电厂开始试用袋式除尘器
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同一地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专家不能超过评委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39 回避:与投标单位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委会,凡近五年在投标单位工作过的专家不得参加本次评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成员不 得担任评委工作。 40 保密:在开标之前,有关人员对所聘任的评委人员名单必须严格保密;在定标之前,招标领导小组成员、评委和参加评标工作的人员对评标过程及结果均应保密。 41 评标纪律
演练圆满结束。 (三)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 在 现场 召开 了 总结会,参加 本次演练 所有人员 分别在会上对本次的演练提出了 意见和建议,对 改进和完善 ***应对 处置 火灾 事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 对本次演练评价 (一)取得的成绩 本次演练的参演人员表现出色,演练获得了圆满 成功,基 本达到了演练的目的,实现了策划组的最初设想。 通过演练起到了锻炼队伍、检验应急能力的作用。
灌南 县 的土地级别调整以及基江苏省苏 信 房地产 评估 咨询 有限 公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4 准地价更新成果。 土 地 定 级 与 基 准 地 价 更 新 成 果城 市 地 价 动 态 监 测 体 系 成 果初 步 划 分 地 价 区 段地 价 监 测 点地 价 区 段 需 要调 整。 监 测 点 是 否 灭失 、 变 更。 调 整 、 划 分 地 价 区 段调 整 、 补 充 地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