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内容摘要:

广场休闲的安全、亲切的文化氛围。 竖向设计: ( 1) 根据现有地形,合理规划,减少工程土方量。 ( 2) 考虑百年一遇洪涝不利情况,场地平整标高以高出省公路 500 高为基准。 ( 3) 雨水及污水向 305 道及新华路方向排放。 ( 4)设置无障碍设施,室外通道均设盲道及残疾人坡道。 绿化: ( 1)用地北侧零星的民宅影响北向景观,在基地临北高渠一侧设置较高大乔木绿屏。 ( 2) 整个用地园林化,建筑空间与绿化有机结合,利用草皮、灌木、乔木等 组合成各种形态及不同性质的绿化群落空间。 ( 3) 馆前广场设休闲绿化铺地及旱喷泉、文化柱、雕塑等建筑小品。 技术经济指标: ( 1)、总用地面积: ( 2)、建筑占地面积: ( 3)、总建筑面积: ( 4)、容积率: ( 5)、建筑密度: % ( 6)、绿地率: 56% 四、综合博物馆设计: 平面布局: 利用泉州地区气候常年温和,室内外空间可交溶流通,有利于博览性空间内外置换。 平面布局按 传统内庭院式结合露天展示场地设置。 南主楼以高大体量,镇座 公顷的馆前广场。 主楼一层为技术层,以展品的整容、美工制作,库藏及研究工作和设备用房。 二至四层为陈列用房,展室平面逐层双向收缩,四层平面设观景廊,主踏步直上二层陈列室大厅。 庭院北向三栋副楼分别为 500 座报告厅和陈列室及行政管理用房。 参观交通路线,大空间灵活隔断: “泉博 ”属综合性博物馆,区别于一般专题性博物馆的单一性,其路线要有顺序性相结合的灵和性及可选择性。 因此,水平交通路线以双层联廊环道为主。 周边桥廊还可以俯视庭院展 品,丰富观览视角的多样性。 陈列室由大空间与专题性陈列室组合,大空间陈列根据布置灵活设置隔断。 环形联廊边栏设 “美人靠 ”,既作交通道路又作为敞开式休息空间。 使参观人群在室内封闭空间漫长行走路线后转换到开放式庭院空间休息调整。 这是适应南方地域布局上的又一特色。 主楼一层及副楼一层行政用房,由于底层跨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