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重点内容摘要:

为方形或矩形。 曝气设备可采用表面曝气机,置于池的表面中心,废水从池底进入,在曝气机的搅拌 下和全池混合,水质均匀。 不像推流曝气池那样上下段有明显的区别。 延迟曝气法 : 延时曝气 40年代末到 50年代初在美国流行。 特点是曝气时间很长, MLSS 较高(可达 30006000mg/L),活性污泥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出于内源呼吸状态,产生污泥少而稳定,从而减少需要处置的污泥量,同时长时间曝气可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代价是反应器体积较大。 主要有氧化沟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池两种曝气池结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法 ) : 1) 序批间歇式的含义: ① 、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序列、间歇运行的。 ② 、每个 SBR反应器运行时间上也是按次序排列间歇运行的。 2) 工艺性能特点: ● 流程 简单,造价低。 ● 耐冲积负荷,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设调节池; ● 自动化程度高,易于维护管理。 ● 运行操作灵活,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 污泥沉降性能好; ● 反应推动力大,出水水质好。 氧化沟( Oxidation Dictch) :延时曝气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称连续环式反应池。 ● 特征为: (a)呈环状沟渠,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总长为几十米至百米以上; (b)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一般为 2— 6m; (c)流态特性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 ● 特点: (a)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b)污泥龄一般可 达 15— 30d; (c)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的程度,不需再进行消化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 MBR) :是用超滤膜代替二沉池进行污泥固液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的有机结合。 1曝气设备 :主要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两大类。 1)鼓风曝气:系统是进风空气过滤器、鼓风机、空气输配管系统和浸没于混合液下的扩散器组成。 2)机械曝气(了解) : 一般机械曝气包括表面曝气和淹没叶轮曝气。 表面曝气用安装于曝气池表面的表面曝气机来实现的。 表面曝气机分竖式和卧式两种。 P 课本 137 1 A2/O 工艺 :在一个处理过程中同时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能够同时做到脱氮、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 : (了解) 1)环境因素:如温度、 pH、 DO; 2)工艺因素:如污泥泥龄、各反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二沉池的沉淀效果; 3)污水成分:如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物浓度、 BOD5与 N、 P的比值等。 1二次沉淀池(简称二沉池) : 是整个活性污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个系统分处理效能与二沉池的设计和运 行密切相关,在功能上要同时满足澄清(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提高回流污泥的含固率)两方面的要求,它的工作效果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1污泥浓缩 : 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1沉淀池表面积计算公式 qQA 式中 A— 澄清区表面积, m2; Q— 污水设计流量,用最大时流量。 m3/h; q— 表面水力负荷, m3/(m2﹒ h)或 m/h。 1污泥回流比 : 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 R。 污泥量回流量的大小一般为 20%~50%,有时也高达 150%,其直接影响曝气池污泥的浓度和二次沉淀池的沉降状况。 课后习题 : 4.解释污泥泥龄的概念,说明它在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答: 1) 污泥泥龄为在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 2)作用: 污泥泥龄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在理论上也有重要意义。 以污泥泥龄作为生物处理的控制参数,其重要性是明显的,因为通过控制污泥泥龄,可以控制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及系统中微生物的 生理状态。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的定义 :污水和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转化,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2 生物膜法的净化过程 :生物膜法去除污水中污染物是一个吸附、稳定的复杂过程,包括污染物在液相中的紊流扩散、污染物在 膜中的扩散传递、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和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过程。 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特征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技术因为操作方便、剩余污泥少、抗冲击负荷等特点,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①微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的食物链长;②存活世代时间长的微生物,有利于不同功能的优势菌群分段运行。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适合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③剩余污泥产量少; ④运行管理方便。 缺点: ①滤料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投资;②生物膜法工艺设计和运行不当可能发生滤料破损、堵塞等现象。 生物滤池的概述 :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 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早期的普通生物滤池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都很低,虽然净化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易于堵塞。 后来开发出采用处理水回流,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都较高的高负荷生物滤池;以及污水、生物膜和空气三者充分接触,水流紊动剧烈,通风条件改善的塔式生物滤池。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曝气生物滤池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滤池法的基本流程 :有初沉池、生物滤池、二沉池组成。 生物滤池流程分选择 在确定流程时,通常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① 是否设初沉池;②采用几级滤池;③是否采用回流,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分确定。 废水含悬浮物较多时,采用拳状滤料时,需有初沉池,以避免生物滤池阻塞。 处理城市污水时,一般都设初沉池。 考虑用二沉池出水回流的情况: ①入流有机物浓度较高,可能引起供氧不足时,有研究提出生物滤池的入流 bCOD应小于 400mg/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