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示需氧物的 多少,称为生化需氧量。 :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的方法。 :若吸附剂和吸附质 之间是通过分子间的引力(范德华力) 而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通过药剂与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废水中有毒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处理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 :是与 活性污泥法 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 自净作用 :自然水体通过与气候,地质等其他要素相 互作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的作用得到降低转化,从而改善水质的过程。 物理净化 :污染物质通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化学净化 :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得河流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现象 . 生物净化 :由于水中生物的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自净容量 :水体通过正常生物循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浓度的现象。 氧垂曲线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消耗,到达临界点后又逐渐回升的现象。 回流 :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 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为回流比。 2 床体 : 平面多呈圆形,多由钢板焊制,需要时也可以由钢筋混凝土浇灌砌制。 2 载体 : 是生物流化床的核心部件 .表中所列数据是载体无生物膜覆盖条件下的数据,当载体为生物膜所包复时,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对其各项物理参数,特别是膨胀率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时的各项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实地测定确定。 2 脱膜装置 : 及时脱除老化的生物膜,使生物膜经常保持一定的活性,是生物流化床维持正常净化功能的重要环节。 气动流化床,一般不需 另行设置脱膜装置。 脱膜装置主要用于液动流化床,可单独另行设立,也可以设在流化床的上部。 混合液悬浮固体 : 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 以 MLSS( mg/l)表示。 污泥沉降比( SV) : 是指曝气池混和液在 100mL 量筒中,静置沉降 30min 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 污泥体积指数( SVI) :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 30min 后,每克是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 mL)。 污泥密度指数( SDI) : 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 30min 后,含于 100mL 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悬浮固体 的克数。 推流式 曝气池 : 水旋流推进与气体混合由一端进入流经整个曝气池后,至池末端流出。 完全混合 曝气池 : 废水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后,就立即混合均匀,对入流水质、水量、浓度等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1 鼓风曝气 : 压缩空气通过微气泡扩散器或射流器产生微气泡提高效率。 2 氧化沟 :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 2 接触稳定法(吸附再生法) :直接用于原污水的处理比用于初沉池的出流处理效果好;可省去初沉池;此方法剩余污泥量增加。 2 膜生物反应 器( MBR) :是用超滤膜代替二沉池进行污泥固液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分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的有机结合。 3 污泥负荷率 :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 BOD5 量。 4 过滤 法 : 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简答题 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答:产生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有:废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 N、 P 营养元素、水温高或 pH 较低时都会使丝状菌或真菌增殖过快, 引起污泥膨胀。 发生污泥膨胀后可采取以下的控制措施:( 1)加强曝气,维持混合液 DO 不少于 1~ 2mg/L;( 2)投加 N、 P营养元素,使 BOD5:N:P 约为 100: 5: 1;( 3) 在回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杀灭丝状菌或真菌,投加量按干污泥 ~ %;( 4)调整 pH 至 6~ 8;( 5)投加惰性物质,如硅藻土等;( 6)废水处理规模较小时,可考虑采用气浮池代替二沉池。 简述生物法脱氮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答:生物脱氮机理为,原污水在氨化菌作用下,将污水中有机氮 (ORN)转化成氨氮 (NH4N),与原污水中 NH4N 一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亚硝化及硝化自养菌,将污水中 NH4N 硝化,生成亚硝酸盐氮 (NO2N)和硝酸盐氮 (NO3N)。 然后再利用原污水中 BOD 成分 (或外加甲醇等为碳源 )作为氢供体 (有机碳源 )进行反硝化,将亚硝酸盐氮 (NO2N)和硝酸盐氮 (NO3N) 转化成 N2 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废水脱氮。 影响因素,( 1)酸碱度: pH;( 2)溶解氧:DO;( 3)碳氮比: BOD5/TKN 简述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历程。 答:(注:答间歇培养或连续培养均正确) 污泥间歇培养过程 :( 1)将过滤后的粪便水投入曝 气池并加生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至 BOD5约 200~ 300mg/L,连续曝气;( 2)一周左右,当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絮体后,静沉 60~ 90min,排放约 60~ 70%的上清液;( 3)投加新的生活污水或自来水与粪便水的混合液,连续曝气一天后重新换水;( 4)反复操作,直至污泥沉降比达到 30%左右为止。 污泥连续培养过程 :( 1)第一次加料曝气至出现活性污泥絮体后,连续投入生活污水或自来水与粪便水的混合液,投加量按每天使曝气池内混合液更新一次计算;( 2)从二沉池内回流污泥,回流比约 50%左右;( 3)不断增大进水量,至曝气池 内混合液每天更新 2 次,当污泥沉降比达到 30%左右时,培养成功。 污泥驯化历程 :在进水中不断增加待处理的废水,第一次废水投加量按曝气池设计处理规模的 20%,达到设计处理效率后,按 20%的幅度继续增加进水量,直至达到满负荷运行。 活性污泥的培养还可以从附近污水处理厂直接取性能良好的污泥投入曝气池,并投加一定量的 N、 P 营养物质后连续曝气,随后逐渐加入废水进行驯化,可大大缩短培养和驯化时间。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优点 :( 1)污泥、废水、溶解氧混合程度高,传 质快,处理效率高;( 2)既可用于大规模污水处理,也适合小型污水处理;( 3)运行成本较低。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缺点 :( 1)占地面积大,容积负荷低;( 2)抗冲击负荷能力差;( 3)运行管理难度大;( 4)剩余污泥量大,含水率高,较难处置。 生物膜法的主要优点: ( 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2)生物相丰富,对废水适应性强;( 3)容积负荷大;( 4)占地面积小;( 5)剩余污泥少,含水率低,易于处置。 生物膜法的主要缺点 :( 1)处理效率略低;②不适合大规模污水处理。 与好氧生物处理比较,厌氧生物处理有何优缺点。 答: 工艺优点 : ( 1)应用范围广。 好氧工艺只适用于中、低浓度和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而厌氧工艺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也适用于中、低浓度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 ( 2)能耗低。 当原水 BOD5 达到 1500mg/L 时,沼气能量可以抵消消耗能量,原水有机物浓度越高,剩余能量越多。 一般厌氧法的动力消耗约为活性污泥法的 1/10。 ( 3)负荷高。 通常好氧法的容积负荷为 1~ 4kgBOD/m3 d,而厌氧法为 2~ 10kgCOD/m3 d,高的可达 40~ 50 kgCOD/m3 d。 ( 4)剩余污泥量少,且易脱水处置。 剩余污泥量仅为好 氧法的5~ 20%,且污泥稳定,易脱水,甚至可作为饲料、肥料。 ( 5)对 N、 P 营养元素要求低。 通常只要求 BOD5:N:P= 200~ 300: 5: 1,甚至在 BOD5:N:P= 800: 5: 1 时仍能正常运行。 ( 6)可杀菌解毒。 ( 7)可间歇运行。 工艺缺点: ( 1)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厌氧反应速度慢,所以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时间长。 ( 2)废水处理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