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温度 275- 315℃ 4. 1. 2 蒸发用蒸汽:压力 - MPa 温度 170177。 20℃ 4. 2 压缩空气 4. 2. 1 生产用:氧化铝厂区管网压力≮ MPa 温度≤ 40℃ 4. 2. 2 仪表用:无油、无尘、无水 车间入口处压力 MPa 4. 3 新水 给水压力 - 3bar(表), PH 值 - , 悬浮物≯ 10mg/l,总碱度≤ 200mg/l, 总硬度≤ 250mg/l, 碳酸盐硬度≤ 175mg/l 8 5 生产过程的技术条件指标 5. 1 均化库 均化后同堆矿石 A/S 波动不大于177。 5. 2 石灰石煅烧及石灰消化 5. 2. 1 石灰煅烧分解率≥ 89% 5. 2. 2 湿 焦比 8- 11% 5. 2. 3 出灰温度≤ 75℃ 5. 2. 4 炉顶温度 170℃ 5. 2. 5 炉顶压力: 100- 400Pa 5. 2. 6 灰乳浓度 CaO= 120- 200g/l 5. 3 原料磨 5. 3. 1 磨矿细度 100%500μ, %315μ, 70% 63μ 5. 3. 2 循环母液 Nk235- 250g/l 5. 3. 3 石灰加入量:干矿石重量的 812% 5. 3. 4 配料 Rp≥ 5. 4 高压溶出 5. 4. 1 隔膜泵( GEHO 泵) 5. 4. 1. 1 隔膜泵工作压力 177。 ,最大 5. 4. 1. 2 进料料浆温度 80- 90℃,最大 100℃ 5. 4. 1. 3 进料料浆固含≤ 280g/l 5. 4. 2 高压溶出 5. 4. 2. 1 预热温度≥ 190℃ 9 5. 4. 2. 2 新蒸汽:压力 - 温度 275- 315℃ 5. 4. 2. 3 溶出温度: ≥ 253℃ 5. 4. 2. 4 反应停留时间: 45- 60min 5. 4. 2. 5 相对溶出率η≥ 91% 或稀释赤泥 A/S≤ 5. 4. 2. 6 溶出液 Rp≥ 5. 4. 2. 7 赤泥钠硅比( Na2O/SiO2)≤ 5. 4. 2. 8 末级闪蒸出料温度≥ 105℃ 5. 4. 3 稀释 5. 4. 3. 1 稀释后矿浆苛性碱浓度 Nk170- 185g/l 5. 4. 3. 2 稀释后矿浆固含 52- 85g/l 5. 5 赤泥沉降分离 5. 5. 1 沉降槽温度 102℃- 106℃ 5. 5. 2 底流固含≥ 400g/l 5. 5. 3 溢流浮游物 150mg/l(最大 250mg/l) 5. 5. 4 絮凝剂添加量 5. 5. 4. 1 天然絮凝剂 5001200g/t 干赤泥 5. 5. 4. 2 合成絮凝剂 15- 25g/t 干赤泥 二种絮凝 剂同时使用。 5. 6 赤泥洗涤 5. 6. 1 φ 40 6m 洗涤沉降槽底流固含≥ 450g/l。 φ 40 8m 洗涤沉降槽底流固含≥ 500g/l 10 5. 6. 2 一次洗涤沉降槽温度 90℃ 二次洗涤沉降槽温度 90℃ 三次洗涤沉降槽温度 85℃ 5. 7 絮凝剂配制: 合成絮凝剂: ; 天然絮凝剂: 300400kg/槽; 配制用水: Na2O 含量 5g/l,温度≤ 80℃ 5. 8 赤泥过滤洗涤和输送 5. 8. 1 过滤机进料固含≥ 450g/l 5. 8. 2 洗后赤泥附 碱 Na2O≤ %(干基) 5. 8.。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化、尊贵性的全新产品,并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包装和定造各类产品,先声夺人地推出产品和引导 第 5 页 共 5 页 篇二:商博城水上乐园推广人气活动案 禹州商博城水上乐园 开业推广案 一、商业地点: 禹州商博城西南角 二、试营业时间: 2020年 5 月 15日 —18日 三、试营业活动: 活动口号:四重大礼,享不停。 只要你敢来。 我就让你爽不停。 活动内容: 全城相邀 1000 名体验者。
级监理人员考取监理岗位证书 ,了解掌握新政策、新标准,为做好监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为本人 一年 来从事监理工作的总结,因到公司工作时间较短,有些问题提法可能比较片面,工作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公司领导、同事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指正。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承包总公司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监理部 年 1 月 13 日 市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部 度监理工作总结 年 11 月 6 日,
年 2 月 10 日至 2020 年 4月完成;通过细分流水段,合理组织劳动力、调动全公司资源,确保投入充足的、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严格按项目法施工,加上我公司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我们将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内容。 为有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工期目标顺利实现,我们将在本项目部设置工期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推动整个体系有效运转,并通过有效的控制方法和资源协调,保证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达 180 多个。 每年的测报错情率 ‰。 尤其是大气自动站的建立给我增添了一项新的业务,在面临老一辈的观测员即将脱离测报一线的岗位,新聘的人员还未独立上岗的情况下,作为测报上的业务骨干,我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培训 新聘用的测报人员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先后带班六人,亲自讲解测报和自动站的操作规范,在解决他们在台站工作实际中遇到的关键和疑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