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内容摘要:

转接点( 选用 ) 图 4 配线架功能的组合 图中,前面 建筑物中的配线架是分开设置的,而后面建筑物中的建筑物配线架 BD 和楼层配线架 FD 的功能就组合在一个配线架中。 航 站楼综合布线系统中各段缆线的限值:各段电缆、光缆的最 大 长度如图 5 所示。 转接点 电信引出端 终端设备 G F E B D 1500m C 500m B 90m A 建筑群主干 航站楼 主干 电缆(光缆) 电缆(光缆) 支线电缆(光缆) 图 5 电缆、光缆最大长度 图中: A+ B+ E≤水平子系统中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设备电缆和接插软线或跳线的总长度; C 和 D≤ 20m 在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中的接插软线或跳线长度; F 和 G≤ 30m 在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的设备电缆、设备光缆长度。 8 TO O TO O TO O TO O TO O TO O FD TD FD FP FD FD FD FD/BD FD FD BD TD CD 设备 设备 设备 TB 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 离限值应符合表 1 所列的规定。 表 1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表 系统分级 最高传 输频率 双绞线传输距离( m) 光缆传输 距离( m) 应用举例 100Ω 3 类 100Ω 4 类 100Ω 5 类 150Ω 4~ 100 MHz 多模 多模 A 100MHz 2020 3000 3000 3000 — — PBX B 1MHz 200 260 260 400 — — N— ISDN C 16MHz — — 100 — — — 10BaseT D 100MHz — — 100 注 1 — — — 100BaseT BISDN( PMD) 光 缆 100MHz — — — — 2020 3000 注 2 CSMA/CD 10BaseF 100BaseF FDDI ATM 注: 100m距离包括国连接软线 /跳线、工作区和设备区接线在内的 10m 允许总长度,链路的技术条件按 90m水平电缆, 3 个连接器来考虑。 如果采用综合性的工作区和设备区电缆附加总长度 不大于 ,则此类用途是有效的。 3000m是国际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介质极限。 系统指标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综合布线系统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应符合表 2 的规格。 表 2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表 频率( MHz) 最大衰减限值( 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内。 9 线对间最低近端串音衰减限值: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线对间最低近端串音衰减限值表 频率( MHz) 最 小近端串 音 衰减限值( 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27 — — — — — — — — 40 25 — — — — — — — — 39 29 23 19 — — — — —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注: 1 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 10dB。 2 在大对数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累计来衡量。 3 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用连接到多重信息点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组 或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 4 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一个数值: △ =6dB+ 10lg( n+ 1) dB 式中: n 为电缆 中非光纤的对称电缆组数。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 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表 频 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限值表( dB) C 级 D 级 1≤ f≤ 10 18 18 10≤ f≤ 16 15 15 16≤ f≤ 20 — 15 20≤ f≤ 100 — 10 最小 ACR 限值: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最小 ACR 限值表 频率( MHz) 最小 ACR D 级 — — 40 35 30 28 23 13 4 注: ACR( dB) =an( dB) - a( dB) 10 式中: an— 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a— 链路传输的衰值 本表所列的 ACR 值优于计算值,在衰减和串音衰减之间允许有一定限度的权衡选择,其选择范围如 表 6 所示。 表 6 衰减和近端串音衰减的选择极限表 频率( MHz) 最大衰减量( dB/100m) 在 100m时的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量( dB) 20 8 41 39 15 33 100 19 29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 规定的范围内时,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表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最大环路电阻(Ω) 560 170 40 40 注: 100Ω双绞线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 /100m; 150Ω双绞线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 12Ω /100m。 最大传输延迟限值: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延迟限值,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表 8 最大传播时延限值 级 别 测量频率( MHz) 时 延(μ S) A 20 B 1 5 C 10 1 D 30 1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的最大传播时延不得超过 1μ S。 纵向差转换衰减限值: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纵向差分转换衰减(平衡)限值,应符合表 9的规定: 表 9 纵向差分转换误差限值表 频率( MHz) 最小纵高差分转换衰减限值( 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30 45 35 40 — 20 30 40 — — 待定 待定 — — 25 30 — — 待定 待定 — — 待定 待定 100 — — — 待定 注:纵 向 差分转换衰减的测试方法正 在研究。 11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表 光纤 模式,标 称波长( nm) 下 限( nm) 上 限( nm) 基准试验波长 ( nm) 最大谱光度 FWHM( nm) 多模 850 790 910 850 50 多模 1300 1285 1330 1300 150 单模 1310 1288 1339 1310 10 单模 1550 1525 1575 1550 10 注 : 1 多模光纤 : 芯线标称直径为 ; 并 应 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12357 规定的 A1b 或 A1a 光纤 :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量为 ( 20℃ ) ; 最小模式带宽为 200MHzkm( 20℃ ) ;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量为 ( 20℃ ) ; 最小模式带宽为 500MHzkm( 20℃ ) ; 2 单模光纤 : 芯线应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19771 标准 的 类光纤 ; 1310nm和 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 1dB/km; 截止波长应小于 1280nm。 1310nm 时色散应≤ 6PS/km nm; 1550nm 时色散应≤ 20PS/km nm。 3 光纤连接硬件 : 最大衰减 ; 最小回波损耗 : 多模 20d, 单模 26dB。 光纤链路允许最大传输距离: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在 条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光缆链路可允许的最大传输距离,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 表 11 光纤布线链路允许最大传输距离表 光 缆 应 用 类 别 链路长度 ( m) 多模衰 减值( dB) 单模衰减值( dB) 850( nm) 1300( nm) 1310( nm) 1550( nm) 配线(水平)子系统 1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