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特色林果业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户, 1141 口人,人均耕地 ,交通便利,通讯便 捷,区内农田林网、机耕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较齐全。 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推进,全村 已实现滴灌设施主管道全覆盖, 农业结构 基本实现了低效、高耗向高效、节水种植方式的转变, 为项目 的 实施 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 项目 建设 必要性 和可行性 项目必要性 项目建设 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约束趋紧,寄希望于扩大种植面积而获得更多农业收入的外延式发展途径已成为历史。 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从调整结构入手,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双6 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可以起到‚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项目建设 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民勤的生态县情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集约化道路,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与节水增收相结合的林果产业,将‚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参与主体的经济收入,使生态治理由纯生态型向生态经 济复合型转变,将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项目建设 是建设现代林业,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有效途径。 现代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加快林果产业发展,能够充分体现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为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建设的多种需求,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项目可行性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民勤界于东经 103176。 02′─104176。 02′,北 纬 38176。 05′─ 39176。 06 ′之间,境内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 3028 小时,有效积温 ℃,≥ 10℃活动积温 3200℃,年平均气温 ℃,平均昼夜温差 15℃,无霜期 162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且耕作土壤多以7 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优良,病虫害发生轻微,是我国优质葡萄的最佳产区。 生产的果品具有果粒大、产量高、着色浓、品质好等特点,发展特色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具有相对成熟的发展技术。 民勤林果产业发展起步较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面积发展红枣,主要以枣粮间作和群 众自发在庄前屋后栽植为主。 九十年代末开始发展酿造葡萄,以政府扶持、示范带动、分户建园为主要模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培养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发展壮大特色林果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我县林果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中药材、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产业‛;省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 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中,提出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省政府出台了《 2020— 2020 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对酿造葡萄的种植、加工、营销等做了详细规划,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市上明确提出‚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将林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 与同类地区相比,民勤在林果产业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8 成功经验,将有效缩短发展时间,降低发展成本。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全县已建成威龙公司苏武山葡萄 榨汁厂、石羊河林业总场酿造葡萄榨汁厂 2 家加工企业,窑街农场葡萄榨汁厂已经开工建设。 其中威龙公司年加工能力达 4000万 kg以上,石羊河林场年加工能力 300 万 kg,窑街农场年加工能力为 100 万 kg,县境内年加工能力达 4400 万 kg。 加之外商收购,全县酿造葡萄原料需求量达 10000万 kg以上,酿造葡萄基地至少达 10万亩以上,才能保证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 从近几年葡萄和红枣销售情况看,产品价格稳定,市场前景广阔。 四 、 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建设标准 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 2020〕 48 号)和《 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0年土地治理项目胜败指南的通知 》 (甘农发办〔 2020〕71号) 等文件精神和《河西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规划》的要求,在执行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民勤县实际提出如下技术指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