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种植技术内容摘要:

保叶技术 樱花叶片易受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病害的侵染,如防治不及时,会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影响养分积累,从而对明年开花不利。 可选用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 15 天喷施一次。 尽量避免使用敌敌畏,以免引起落叶。 适当浇水,并增加叶面喷肥( 0. 3%至 0. 5%尿素、 0. 3%磷酸二氢钾),以确保叶片完整、质厚、浓绿。 樱花细菌性根癌病的防治技术 细菌性根癌病是我国北方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 一,多发生于土壤偏碱地区。 该病除危害樱花外,还能危害榆、月季等蔷薇科植物,以及银杏、石竹等室内外花木,其寄主涵盖 60 科 300 余种植物。 一、症状 该病常发生在根颈部,尤其在苗木嫁接口处,有时在侧根、支根或枝(蔓)上也会发生。 癌瘤初生时呈球形,可互相愈合,颜色为乳白色或略带红色,随肿瘤长大,内部木质化变硬,表皮龟裂粗糙并逐渐变成褐至深褐色,癌瘤可小如豆或大如拳。 病苗须根较少、生长缓慢或叶黄早落、枯枝增多、花期变短,甚至死亡。 该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可生出。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 该病系革兰氏阴性根癌 土壤杆菌引起,该病原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远距离苗木带菌,人为因素、虫或根结线虫等造成伤口传播;在 10℃ 至 34℃ 范围内生存,最适湿度 22℃ ,低于 18℃ 或高于 30℃不易成瘤;耐酸碱范围 pH 值 至 ,在 至 8 内可致病;在偏碱粘重的连作地,湿度越高发病越重;在疏松的沙质壤土地发病少。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加强检疫,抛弃病株,发现可疑苗木,应用 1%硫酸铜液浸根 5 分钟再放入 2%的石灰水中浸 1 分钟,也可直接用链霉素溶液泡 30 分钟栽植观察。 2.按每平方米 30 克至 50 克施呋喃丹 3%颗粒剂,翻地 15 厘米至 20 厘米后浇透水杀灭根结线虫以及地老虎等害虫; 9 嫁接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 75%的酒精或 1%的甲醛液消毒。 3.发现病株,应背肿瘤与其周围一起切除,伤口可用医用高度碘酒或用链霉素 400 国际单位消毒后涂凡士林封闭;病株周围可一次施入硫磺每平方米 50 克至 100 克,并灌注 20%土霸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4%多效灵水剂 150倍液消毒,以后每半月灌消毒液一次,共三、四次即可,在癌瘤切除 20 天后灌 50%吲荼粉剂 100 至 150ppm 液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复壮病株。 其他处理同前,治疗在早春或夏季根系进入旺盛生长前进行效果较佳。 如何防治樱花褐斑穿孔病 一、症状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 樱花褐斑穿孔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 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 35 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 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二、发病规律 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 每年 6 月始发, 89 月病重。 大风 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① 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② 加强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③ 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必菌鲨 10001500 倍液,或 65%代森锌 500 倍液或波美 35 度石硫合剂或 1: 1: 100200倍波尔多液等进行预防。 当病害发生后,可以使用喷克菌 20203000 倍液,可以及时控制病害的扩展。 还可以使用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樱花树病虫害防治 樱花又名山樱花,福岛樱,青肤樱等。 蔷薇科李亚科落 叶乔木。 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 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 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 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 花于 3 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 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 7 月成熟。 病害防治 樱花叶片易受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流胶病和根瘤病等病害的侵染,如防治不及时,会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影响养分积累,从而对明年开花不利。 对于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可选用必菌鲨 10001500 液, 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 15 天喷施一次。 流胶病为蛾类钻入树干产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虫卵,同时改良土壤,加强水肥管理。 根瘤病会导致病树的根无法正常生长,不管怎样施肥,树还是不健壮。 要及时切除肿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利用腐叶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 虫害防治 危害樱花树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 应以预防为主,每年喷药 3至 4 次,第一次在花前,第二次在花后,第三次在 7 至 8 月。 尽量避免使用敌敌畏,以免引起落叶。 适当浇水,并增加叶面喷肥 (%至 %尿素、 %磷酸二氢钾 ),以确保叶片完整、质厚、浓绿。 樱花的栽培技巧 樱花( Prunusserrulata)别名山樱花,蔷薇科李属。 一、概述: 枝叶繁茂,绿阴如盖,花开满树,大而艳丽,气势热闹,是重要的园林观花树种。 在我国已有 2020 多年的栽培历史。 大片栽植造成 “ 花海 ” 景观,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樱花路、樱花坡等以樱花为主的著名景点。 二、生态特性: 10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 喜温暖、空气湿度大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耐寒,耐旱,怕积水。 生长适温 13~ 18℃ ,冬季可耐10℃ 低温。 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 壤土为宜,耐盐碱土,忌烟害。 三、繁殖技巧: 1.扦插:春季用硬枝扦插或梅雨季用嫩枝扦插。 插条基部用 %~ %吲哚丁酸溶液处理 1~ 2 秒,插入沙床,喷雾,保持较高空气湿度。 插后 20~ 30 天生根,成活率高。 2.嫁接:春季 3~ 4 月用切接或 7~ 8 月用芽接。 砧木常用樱桃、山樱桃的实生苗。 嫁接苗成活后培育 3~ 4 年移栽定植。 四、栽培要点: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场所栽植,最怕积水。 栽植前施足基肥,早春和花后各追肥 1 次。 栽培过程中一般不修剪,花后和早春发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长枝,以保持 树冠圆满。 五、病虫防治: 常发生穿孔病危害,可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洒。 虫害有红蜘蛛、刺蛾、介壳虫和军配虫危害,用50%杀螟松乳油 1500 倍液喷杀。 樱花的栽培和管理 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樱花在含腐殖质较多的沙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中( 至 )都能很好地生长。 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制腐叶土(收集树叶及酸性土、鸡粪、木炭粉沤制而成的土壤)。 注意,混合前必须将原有粘土块全部打碎,否则起不到改土作用。 在地下水位不足 1 米的地方采用高栽法,即把整个栽植穴垫平 后,再在上面堆土栽苗。 北方碱性土,需要施硫磺粉或硫酸亚铁等调节 pH 值至 6 左右。 每平方米施硫磺粉 2 克,有效期 1至 2年,同时每年测定,使 pH 值不超过 7。 山樱、染井吉野等品种树干通直,树体较大,是强阳性树种,要求避风向阳,通风透光。 成片栽植时,要使每株树都能接受到阳光。 栽植措施 定植时间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栽植,一般为二三月份。 栽植前仔细整地。 在平地栽植可挖直径 1 米,深 米的穴。 穴内先填约一半深的改良土壤,把苗放入穴中央,使苗根向四方伸展。 少量填土后,微向上提苗,使根系充分伸展,再行轻踩。 栽苗深 度要使最上层的苗根距地面 5 厘米。 栽好后做一积水窝,并充分灌水,最后用跟苗差不多高的竹片支撑,以防刮风吹倒。 管理措施 防旱:定植后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时充分灌水外,以后 8 至 10 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 灌后及时松土,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在定植后 2 至 3 年内,为防止树干干燥,可用稻草包裹。 但 2至 3 年后,树苗长出新根,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则不必再包草。 生长期管理:樱花每年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 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 后,施用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 一般大樱花树施肥,可采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挖一条深约 10 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 此法既简便又利于根系吸收,以后随着树的生长,施肥的环形沟直径和深度也随之增加。 樱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因此在树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 行人践踏会使树势衰弱,寿命缩短,甚至造成烂根死亡。 修剪养护: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 另外,一般大樱花树干上长出许多枝条时,应保留若干长势健壮的枝条,其余全部从基部剪掉 ,以利通风透光。 修剪后的枝条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防止雨淋后病菌侵入,导致腐烂。 樱花经太阳长时期的暴晒,树皮易老化损伤,造成腐烂,应及时将其除掉并进行消毒处理。 之后,用腐叶土及炭粉包扎腐烂部位,促其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樱花种植时应注意的问题 11 ① 樱花对土壤的要求 樱花在沙土和粘土中能生长。 在水位低于 1 米的地方要高栽,宁可把栽植的穴垫平后,再在上面堆土栽苗。 樱花树体大,喜欢阳光,怕风。 樱花栽植的时间在早春时期,一般为 23 月份。 ② 樱花的栽植方法 栽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径宽 米乘以 深 米的坑,坑里先填入 10 公分的有机肥,把苗放进坑里,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 樱花填土后,向上提一下苗使根深展开,在进行踏实。 栽植深度在离苗根上层 5 厘米左右,栽好后浇水,充分灌溉,用棍子架好,以防大风吹倒。 樱花根瘤病的防治 樱花根瘤病亦称冠樱病。 根瘤病寄主很广 ,约有 59 科 142属 330 余种。 危害 600 余种植物 ,主要危害森林植物、经济林植物和园林植物 ,桃、李、梨、苹果、月季和樱花等 ,很易受根瘤病的危害 ,感染此病的花木 ,影响根系的发育 ,常造成营养缺乏 ,呈现衰弱状态 ,最后枯死。 症状:主要发生 在根颈处和大根上,有时也发生在侧根上。 主要症状表现为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瘤。 发病初期为白色,表面光滑,逐渐变成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 樱桃感染此病后,轻者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结果能力下降,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苗木引进时,淘汰病苗,选择无病苗木。 苗木消毒移植苗木前,用 1%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 5 分钟,再转到 2%的石灰水中浸泡 1 分钟,防治苗木及土壤带菌。 发现病株,及时用小刀将根瘤切除,用 1%的升汞溶液或抗菌剂 402 处理伤口。 并涂抹波尔多浆保护。 切下的根瘤要集中烧毁。 3 处理土 壤,药剂防治病瘤。 栽植时用硫酸亚铁混合土壤,改变土壤的酸度。 当植株发病时,及时用小刀将根瘤切除,用 1%的升汞溶液或抗菌剂 402 处理伤口。 并涂抹波尔多浆保护。 切下的根瘤要集中烧毁。 同时用抗菌剂 402 浇灌植株根部进行土壤消毒。 对于三年以上的发病植株,可以试用细菌素(含有二甲苯酚和甲酚的碳氢化合物)处理病瘤,细菌素对苗木根瘤有很好的防效。 但因樱花树对许多药剂敏感,建议先做小范围试验,待试验成功后再大面积使用。 刺蛾对樱花有何危害。 怎样防治。 刺蛾对樱花有何危害。 怎样防治。 刺蛾主要是由其幼虫咬食 樱花叶片而形成危害。 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分散危害,严重时可将整枝叶片吃光。 危害樱花的刺蛾种类较多,有褐边绿刺蛾、中国绿刺蛾、樟刺蛾、小黑刺娥等。 刺蛾的成虫多密生鳞毛,一般为黄褐色至绿色,并有红色或褐色的简单斑纹。 其幼虫俗称痒辣子,体上有枝刺和毒毛,能刺激人的皮肤。 幼虫体短而肥,椭圆形,一般颜色比较鲜明,头小,能缩入前胸内。 刺蛾在华北地区一般 1 年发生 1 代,以老熟幼虫在土缝中结茧越冬。 第 2年 5 月化蛹, 6 月出现成虫,并产卵于叶背靠近主脉处。 卵块呈片状。 幼虫危害期 7~ 8 月份。 成虫白天,潜伏,夜间 活动,并有趋光性。 防治刺蛾的措施:一是冬季或早春消灭枝干及树皮上或土中的虫茧。 二是危害期及时摘除卵块和虫叶,砸死卵和幼虫,勿触及皮肤。 三是药剂防治,可喷 50%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晶体 1000~ 2020 倍液等。 怎样防治樱花上的蚜虫。 怎样防治樱花上的蚜虫。 危害樱花的蚜虫主要是桃瘤蚜。 它们群集于叶片背面、嫩芽、枝梢上吸食汁液,使被害叶从边缘向背面卷曲,卷曲处叶片肥厚,常分布着粘稠的蜜液,严重时枝叶畸形甚至干枯死亡。 桃瘤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 1?8 毫米左右,淡黄色,腹管圆柱 状,额瘤明显。 其无翅胎生雌蚜体长 2. 1 毫米左右, 12 长椭圆形,头部黑色,体深绿或黄褐色,腹管圆筒形市瘤蚜的若虫较小,淡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 卵椭圆形,漆黑色。 桃瘤蚜在华北地区 1 年发生 10 多代, 4 月份最严重, 11 月上、中旬在樱花枝条的芽腋处产卵越冬。 如何防治红蜘蛛对樱花的危害。 如何防治红蜘蛛对樱花的危害。 危害樱花的红蜘蛛多为山植叶螨,又称山植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危害樱花叶片。 早春其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将其口器刺入叶组织内吸食汁液,使被害叶呈现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山植红蜘 蛛的雌成虫体长 0. 5 毫米,卵圆形,身体背面共有刚毛 26 根。 虫体红色,有冬夏型之分:冬型体色鲜红,有绢丝光泽;夏型蜕皮时体色红,取食后变暗红色。 雄成虫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