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监测方案内容摘要:
第 8 页 等水准闭合 或附合 线路 ,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 ,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 (两次取平均 ),某监测 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 ,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采用轴线投影法。 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 A、 B, 经纬仪架设于 A 点,定向 B 点,则 A、 B 连线为一条基准线。 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 AB 基准线的垂距 E,某监测点本次 E值与初始 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 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采用瑞士 WILD T2 经纬仪来测试。 围护 结构 侧向 位移 监测 在 基坑围护 地下 钻孔灌注桩 的钢筋笼 上 绑扎安装 带导槽 PVC 管 ,测斜管 管径为Φ70mm, 内壁有二组互成 90176。 的纵向导槽 , 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 埋设时 , 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 围护 体 , 另一组平行于基坑墙体。 测试时 , 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 ,在恒温一段时间后 , 自下而上逐段 (间隔 米) 测出 X 方向上的位移。 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 在基坑开挖前 , 分二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 , 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 “+”值表示向基坑内位移,“-”值表示向基坑外位移。 仪器采用美国 Geokon603 测斜仪或北京航天 CX06 型测斜仪进行测试, 测斜精度177。 ,见下图: 测试原理见下图: 第 9 页 测读设备线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导轮导管回填钻孔导槽测头测读间距位移Ls in θ电缆总位移原准 计算公式: ij jjij ji BACLX 00 )(s in 0iii XXX 式中: △ Xi 为 i 深度的累计位移 (计算结 果精确至 ) Xi 为 i 深度的本次坐标 (mm) Xi0 为 i 深度的初 始坐标 (mm) Aj 为仪器在 0方 向的读数 Bj 为仪器在 180方向上的读 数 C 为探头标定 系数 L 为探头长度 (mm) α j 为倾角 坑外土体 侧向位移监测 采用钻孔方式埋设时可用Φ 110 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干钻进,埋设直径为Φ 70 的专用监测 PVC 管,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表水的渗入。 测试方法和原理同第 (4)项“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 坑外 潜水 水位观测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 ,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如果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性 影响,严重将造成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 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 第 10 页 一适当的水平 , 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 , 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 和承压水位 的动态观测和分析 ,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 ,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 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采用 SWJ— 90 电测水位计。 基坑内水位变化观测一般由降 水单位实施,可采用降水井定时停抽后量测井内水位的变化。 支撑轴力监测 为掌握混凝土支撑的设计轴力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 , 防止围护体的失稳破坏 ,须对支撑结构中受力较大的断面、应力变幅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 支撑钢筋制作过程中,在被测断面的左右两侧埋设钢筋应力计 , 支撑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微应变。 其应变量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 , 测试时 , 按预先标定的率定曲线 , 根据应力计频率推算出混凝土支撑钢筋所受的力。 计算公式: )( 202 ffKF ig ⑴ 然后根据支撑中砼与钢筋应变协调的假定,可得计算公式: FAAEA EAFggsgg cc ⑵ 式中: F 为混凝土支撑受力 (kN) (计算结果精确至 1 kN) gF 为钢筋计受力 (kN) (计算结果精确至 1 kN) As为钢筋截面积 (m2) Ag为钢筋计截面积 (m2) Ac为支撑混凝土截面积 (m2) fi为钢筋计的本次频率 (Hz) 水位孔剖面示意图PV C 管回填泥球回填黄砂透水段 第 11 页 f0为钢筋计 的初始频率 (Hz) K 为钢筋计的标定系数 (kN/Hz2) 采用 ZXY— Ⅱ型振弦式频率读数仪作为二次读数仪,将由公式⑵解得的 F 作为混凝土支撑轴力。 立柱桩垂直位移监测 由于基坑内土方的开挖,坑内土体卸载造成坑底土体回弹,带动立柱上升,回弹量的大小关系到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加“为保障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和仪器的安全,甲方需负责在立柱垂直位移监测点所在的支撑上做好防护栏杆等防护措施,否则,立柱垂直位移监测将无法实施。 ” 采用瑞士 WILD NA2 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来测试。 七、监 测工作布置 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 置及密度应与 桩基施工的区域、 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匹配;同时参照围护桩位置、附属结构位置及开挖分段长度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 设计 各监测项目布点情况如下: 周边地下综合管线 垂直、水平位移 监测 A、监测点设计原则 取距 施工区域 最近的管线 ; 取硬管线 (如上水 , 煤气 , 下水等 ); 取埋设管径最大的管线 ; 一条路上尽可能取一条最危险的管线设直接监测点 ; 监测点尽可能设在管线出露点 , 如阀门、窨井上。 B、管线情况 根据目前掌握的周边管线分布资料, 拟在 基坑周边的 配 水管线上布设变形监测点17 点,编号 S1~ S17;在 排水 管线上布设变形监测点 25 点,编号 Y1~ Y25;在 煤气管 第 12 页 线 上布设变形监测点 18 点,编号 M1~ M18。 共计布设管线变形测点 60个, 每条管线上测点间距为 20米, 测点具体布置 见附图 0 02。 待管线协调会后,再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对于监测的管线不便设置直接点的尽可能以管线敞开井、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结构直接观测。 具体布点时应针对不同管 线性质以及与基坑的距离关系,确定不同监测力度,密切观测其变形状况。 监测点 固定好后,用水准仪 测得监测点的标高,并以两次测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标高。 河堤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裂缝 监测 对 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建筑物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并注意裂缝观测。 在基坑开挖施工以前对建筑物外观进行观察,对能布点的主要裂缝设置裂缝监测点进行观测。 根据现场踏勘, 距施工区域较近的建 (构 )筑物主要为南侧的西厍里港河堤, 拟在河堤 上共 计 设置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监测点 20 点,编号 H1~ H20, 见附图 0 02。 因涉及测点布置及 仪器通视问题,具体监测点位需视现场情况进行布设。某基坑监测方案
相关推荐
施、施工机械设置和各种施工用房的搭设、施工道路的铺设、场容、场貌处理、对外联系 和有关协作事宜的洽谈。 主体施工阶段 根据工程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配备相应的木工、瓦工、砼工、钢筋工和各专业工种,采用立体交叉平面流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互不耽搁,直至工程施工验收交付。 内外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各专业工种预埋、预留等穿插进行 , 各施工班组在保证工期情况下 ,
2 该帐户为虚拟的,只是财务帐面上的操作,日常并无现金流量的产生。 3 “ 集团奖金池”总额≥“集团奖金池”入池额;“集团奖金池”入池额 =∑“个人奖金池”入池额。 好在一项工程完全决算后进行。 将周期设置为 5 年,较能保证工程的完整性,方便对核心人才进行连贯的考核。 适用范围 本方案所述的利润分享计划的适用范围为集团的核心人才。 分配方式 一般情况下的分配方式 1) 净利润为正值, 当
为 63lux; 传统 400 瓦高压钠灯实际输出光通量有 14800lm, 10 米高杆灯路面的照度最大可达到 72lux 左右,按照度修正指数 ,经过修正后的地面照度为 ; 由于钠灯是是漫射型配光,存在大量光污染和浪费,泰迪伦 LED 路灯采用蝙蝠翼型配光,产生矩形光斑。 照度均匀度能达到 . 光 源 理 论 光 效 lm/w 电 源 效 率 功 率 因 数 有 效 光 照 效 率 灯 具
根据钢筋砼结构构件的特点进行模板及支撑的设计计算出各种规格的模板及模撑的加工数量模板制作在现场加工厂进行模板安装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安装方法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沉陷及变形模板的内侧面必须平整接缝紧密不得漏浆模板安装好以后要仔细
000kpa,基坑 15 轴交 AD 轴为桩基础,坐落于中风化岩层上, 单 桩 竖向 承载力特征值 5838KN。 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 桩径分别为 800mm、 1400mm,桩长不等,桩身砼强度等级为 C35。 人工控孔桩施工,每天三班作业,每一个桩孔 配 4 人,现场机械水、电、维修保养 3 人,现场指挥 1 人,自 西 向 东 依次施工。 该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2mm 厚的钢板块卡垫,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在泵体及管道连接安装完毕,经检查各固定连接部份无松动后,可待电气安装完成后进行单体调试,调试方法详见电气部份调试内容。 各种洁具的安装工艺要求详见排水图集 S342。 4. 水压试验、灌水试验及冲洗、消毒 ⑴水压试验 在每一区管道施工完毕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管网进行水压试验。 在管网注水时,应打开管网高处的排气阀,将空气排尽。 灌满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