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析 与排除 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心(一 体化教室) 待建 机械设备虚拟实训室 待建 实训场地面积 600 平米,多媒体教室 12个, 部分设施待建。 在 两 年建设中 计划 完成实训室的建设 费用见表 42 所列 : 表 42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室 建设 情况一览表 实训室 名称 需增加的设备设施 费用(万元) 机械拆装实训室 普车 , 卧铣 , 牛头刨床、平面磨床、钻床、 减速器、拆装工具 100 机械测量室 需添加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百分表、检测芯棒、直角尺、万能工具显示仪等以满足工位数要求 10 机械拆装仿真室 机械拆装、故障诊断维修仿真软件 20 零件修理 室 小型 压缩 机、电焊机、台钳桌椅 5 一体化教室 需添设投影仪、适合一体化教学桌椅 10 合计 145 (二)打造一支“ 一体化 ”教学团队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培养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懂先进职教理 念 、 熟练 掌握 机械设备维修技能 的“ 一 体化 ”结构教学团队。 经过 2 年的建设,使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拥有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2 人,专任教师达到 8~ 9 人,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达到 2~ 3 人,满足专业建设的师资需求。 1. 培养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培养途径:( 1) 参 与 学校日常教学管 理,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持 教研课题和一体化 课程建设 , 提升自身素质。 ( 2)到国内其他示范 学校 进修,参加国内同行学术活动或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 3) 到企业 学习, 参加国内 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 4)到职教发达地区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学习或参观考察。 2. 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培养途径: ( 1) 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教研课题和一体化 课程建设 ,提升自身素质。 ( 2)到国内其他示范院校学习 ,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 3)到企业 学习, 参加国内 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 4)到职教发达地区进行专业技 术能力和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学习。 3. 培养“ 一体化 ”素质教师 一体化 素质 教师 培养途径: ( 1) 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教研课题和一体化 课程建设 ,提升自身素质。 ( 2)到国内其他示范院校 学习 ,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 3)到企业 学习, 参加国内 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4. 聘请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具体途径为:( 1)通过合作企业定期发布兼职教师需求信息,聘用合作企业优秀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 2)把兼职教师的培养纳入学院教师培养规划,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 3)加大兼职教师在专业课程及校内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参与度,并根据他们的特长,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教学改革及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材建设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 ( 4)建立内部动力机制 , 明确兼职教师建设和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 (三)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1)校企合作共建机电设备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将在与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多年毕业生按企业要求供求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空间,整 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 学校将进一步与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 采取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及辅助工具、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提供建设设施及技能训练教师与管理者的形式建设,同时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还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学管理经费及奖学金,用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及激发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实训基地主要接纳学生实训,同时开展机电行业员工的培训。 江西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利用该基地一方面培养适合自身需要的毕业生,同时从该实训基地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学校将本着 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的精神与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深入的合作。 ( 2)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成立由专业教学科领导、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学校 机械设备 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它具有以下功能:进行机械设备维修岗位工能力分析,确认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进程和毕业标准,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教学质量,反馈学生的就业信息等。 ( 3)建立和完善“三大合作”机制,带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全面改革 1)建立和完善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进行企业调研论证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同实施的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互动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 2)建立和完善“互聘共培”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机制 学校将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与企业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的良好机制。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校企互聘共培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 一体化 ”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培养的机制。 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职称校企评聘机制。 3)建立和完善实训 室建设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管理体系。 2.校企合作建设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将在与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 我市 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人才供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建立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专业人才培养再到学生实习、就业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将在以前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机械、电器公司的资源 现状及企业的需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合作。 学校将与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冠捷科技公司等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将与这些企业合作,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学生顶岗实习轮岗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训练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考核办法及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学校将与 我市 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共同硧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拟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标 准及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职业技能课程由企业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担任的局面;与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 共建的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将采用企业提供资金与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形式建设,并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及效益共享。 学校利用共建的实训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教学质量, 我市 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利用共建的实训中心为自己培养满足自身要求的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同时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建设进度 1. 2020 年预期目标 (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确定人才培 养 目 标 ,初步构建“校企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