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及答案2套内容摘要:
图的微分方程式,并求其传递函数。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试求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及 ( 5%) 第 5 页 共 12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 递函数为 及其校正前和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 1)写出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 ( 2)校正后相角裕量 如图所示系统,假设该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中的超调量 =25%,峰值时间 =秒,试确定 K 和τ的值。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 1.绘出对数渐近幅频特性曲线以及相频特性曲线 2.确定系统稳定裕度 第 6 页 共 12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 ,求输入信号频率为 ,振幅为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输入 r (t)为阶跃信号时,试求下图所示系统中的稳态误差 essr(已知系统闭环稳定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综合自测题 2 一 填空 我们把输出量直接式间接地反馈到 ,形成闭环参与控制的系统,称作。 控制的任务实际上就是 ,使不管是否存在扰动,均能使 的输出量满足给定值的要求。 描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系统受扰动后偏离了原工作状态,扰动消失后,系统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这样的系统是 系统。 在初条件为零时, ,与 之比称为线性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二 阶系统的标准型式为。 的拉氏变换为。 若 ,则。 单位阶跃信号对时间求导的结果是。 第 7 页 共 12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 10,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e(∞ )为。 1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以划分为瞬态和稳态两个过程。 瞬态过程是指系统从 到接近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稳态过程是指时间 t 趋于 时系统的输出状态。 1频率响应是 响应。 1 若系统输入为 ,其稳态输出相应为 ,则该系统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 1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1离散信号 的数学表达式为。 1在复平面[ s]右半面上没有 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系统。 最小相位系统的 最小。 1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 均具有负实部; Routh稳 定 判 据 判 断 系 统 稳 定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及答案2套
相关推荐
第 18 页 共 42 页 ERP 咨询实施总部 业务流程描述 前置条件: 需要进行工序质检,该道工序已经完工 后续条件: 检验完毕后转入下道工序 特殊说明: 适用于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工,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 一、主业务流程场景 车间工人完成该道工序,并向统计员报工; 车间生产统计员统计该道工序生产数量,并向现场工序质检员报检; 工序质检员根据该道工序的检验方案
、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 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三级保养制度是我国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在总结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在我国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养修理制,它体现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养的转变,反 映了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进步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的更加明确
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主机箱、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引压胶管。 三、基本原理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单晶硅的基片上扩散出 P 型或 N 型电阻条,接成电桥。 在压力作用下根据半 导体的压阻效应,基片产生应力,电阻条的电阻率产生很大变化,引起电阻的 线为 4 芯线: 1 端接地线, 2 端为 U0+ , 3 端接+ 4V 电源, 4 端为 Uo- , 接线见图
圆弧插补指令的使用 和零件的加工方法 要求 手工编制轮廓数控铣削程序,在数控铣床上加工零件的轮廓,加工深度位 10mm。 教师准备 1. FANUC— OiMC 数控铣床若干台 2. 刀具、深度千 分尺、游标卡尺等 3. 毛坯材料: 180 100 20(㎜ ) 学生准备 1. 复习 直线插补指令、 圆弧插补指令 2. 复习用 G54 建立工件坐标系方法和补偿方法 3. 复习切削用量选择 4.
e them in endless variation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stresses can be applied to be a puter model and the results graphically displayed, giving the designer
废品在内的产品年产量称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分三种: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 5 分) 答: (1)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和统计互换装配法)。 ( 2)分组装配法;( 3)修配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 1. 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简述它们各自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 ( 5 分) 答: (1)工件材料的影响 工件材料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