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it运维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面: 实现对 IT 组件及其配置的识别,并形成具有逻辑关系视图的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和配置基线。 在配置管理层面形成了对上层流程的信息支持,并通过上层的变更管理流程形成对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的管控。 整合管理层面: 依据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的逻辑信息,对 IT 系统进行整合监测,形成完整的 IT 系统事态管理( Event Mgmt)。 IT 系统的整合管理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系统、存储系统。 业务服务管理层面: 依据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的逻辑信息,形成组织机构的业务应用与 IT 组件的支撑关系,同时依靠 IT 组件的整合管理数据,完成对业务应用的可用性状态感知和容量管理。 流程管理层面: 在具有了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的基础上,可为 IT 部门提供依据 ISO \IEC 20200 标准的 IT 运维管理体系,为用户形成“服务支持中心”和“服务交付中心”。 IT 运维 管理成熟度模型 通过 IT 运维管理模型的规划逐步提升对 IT 系统运维的效率和质量: 阶段一 初始阶段: 没有自动化工具进行监测, IT 系统故障依靠技术人员发现。 对于故障的处理、配置的变更等没有明确的流程定义。 阶段二 被动阶段: 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通过实施对 IT 系统的集中自动化监控,提高了对 IT 系统故障监测的效率帮助定位故障。 通过建立“事态管理管理流程”快速恢复系统运行。 阶段三 主动阶段: 规范运行管理,有序开展 IT 运维。 通过建立“知识和问题管理流程” 共享运维经验,完善知识库。 通过建立“变更管 理流程“和”发布管理流程“避免或降低因为人为操作因素而导致的故障,从而形成对 IT 基础设施的主动保障流程。 阶段四 面向服务阶段: 形成面向业务服务的 IT 服务管理。 通过对业务应用的优先级设置,确定服务响应的标准,以确保最关键的业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通过对业务应用的可用性管理, 当系统资源(如服务器、网络等)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定位受影响的业务区域。 通过对业务应用的容量管理, 对 IT 系统资源(如服务器、网络等)进行 合理利用。 阶段五 价值阶段: IT 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作改善了业务流程。 IT 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 案 IT 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围绕人、流程、技术为核心,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 人: 关注人员角色的定位和职责划分。  流程: 逐步建立基于流程化的工作机制,提高运维工作规范性,提高 IT服务交付质量。  技术: 以 IT 系统监测技术为依托,强化集中监控,提高运维效率。 通过四个主要功能模块,采用里程碑式的方法,逐步实现完整的 IT 运维管理:  IT 资产及配置管理:对 IT 资产和配置有掌控能力。  IT 基础设施的事态整合管理:对 IT 系统有整合管理能力。  业务服务管理:对 IT 业务应用的运行状态和容量有感知能力。  运行维护:以流程为基 础进行运维工作,对运维流程有管控能力。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的目标和价值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的目标:定义并控制服务和基础架构的组件,并维护准确的配置信息。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的价值: 1. 通过识别 IT 系统的资产和配置,为自动化监测 IT 系统 提供有关 IT 基础架构配置的准确信息 ,从而反映了哪些 IT 组件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哪些业务和客户的信息。 2. 通过配置管理数据库为事态管理 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 等运维流程提供了 的运作 基础。 3. 由于配置管理数据库中记录了 IT 组件和业务应 用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配置管理数据库是业务服务管理的基础。 4. 计量组织和服务中所使用的所有 IT 资产和配置项的价值。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概述 IT 环境是一个蕴含众多依存关系的高度复杂环境,而这些依存性正日益成为关乎组织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 IT 运维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精确的“地图”。 IT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电子表格和拓扑等文件对 IT 系统的配置进行了记录,例如、共有多少台服务器,哪些应用安装于哪些服务器,网络中共有多少个 VLAN 等。 这对于 IT 运维人员会带来两个挑战: 1. 对于 IT 系统的配置通过手动记录的方式,工作量很大,如何保证准确性,同时如何保证这些配置文件能够与未来的变更保持同步。 2. 在出现需要配置信息的时候,例如、当故障出现需要排错或需要判断某个系统变更是否可行时,都需要配置信息作为故障根源和变更影响度判断的依据。 而通过查阅文件形式的记录将会降低信息查阅的效率。 在 IT 服务管理中,配置管理的任务就是提供精确的系统基础结构信息。 而IT 系统资源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由于存储了组织机构里用于提供和管理 IT服务的细节信息。 因此,实施 IT 系统资源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是配置管理的核心。 IT 运维系统方案中的 IT 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模块,通过自动识别形成的配置管理数据库首先极大提高了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构建效率及识别的准确度,同时在今后需要配置管理信息的时候可以做到联动查询。 IT运维能否满足业务运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 IT运维的 IT基础架构的配置及运行情况。 配置管理数据库不仅保存 IT 基础架构中特定组件的配置信息,而且还包括各配置项相互关系的信息。 配置管理数据库需要根据变更实施情况将进行不断的更新,以保证配置管理中保存的信息总能反映 IT 基础架构的现实配置情况,以及配置项之 间的相互关系。 IT 系统资产管理和配置管理的区别: IT 系统资产管理 主要面向资产类信息的管理,而配置管理主要面向运维信息的管理。 IT 运维系统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类信息的整合管理。 • IT系统资产管理中记录了 IT组件以及 IT设备的资产属性,例如、 IT组件的生命周期、购买价格和维护费用信息、 IT 组件的位置等。 • IT 配置管理中记录了该 IT 组件在运维过程中的一系列运维属性,例如、 IT组件与 IT 组件之间的关系、 IT 组件的故障处理记录、 IT 组件的变更记录、IT 组件的发布记录、 IT 组件的软硬件配置等。 IT 运维系统资产及配置 管理的具体功能 IT 运维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的范围 IT 运维系统资产及配置管理的范围包括: • 各个生命周期中的 IT 组件,包括:在线使用中的、备件、保修、订购及开发中的。 • 各个生命周期中的 IT 服务,例如、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 与 IT 服务有关的人员和机构,包括: IT 服务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 IT 部门。 • 与 IT 服务运维有关的文档,包括:受控文档、质量文档、手册等。 IT 组件的识别与控制 IT 组件是 一系列构成组织机构 IT 系统的基本元素,例如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路由器。 根据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一个 IT 组件的定义可以是一 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所有硬件、软件和文档),也可能是一个模块或较小的硬件组件。 IT 运维系统可实现 40%到 80%的 IT 组件自动识别和归类。 IT 组件识别步骤:发现 IP 网段配置信息 如下图,首先在向导中配置可用于管理和收集信息的 SNMP 团体名,根据实际情况可配置多个 SNMP 团体名,系统可自动匹配共同体名称。 如下图,通过从“网关为起点学习”或“手动指定起点学习”, IT 运维系统将自动发现网段配置信息,从而确定 IT 系统的管理范围。 同时系统支持手动填写网段地址。 IT 组件识别步骤:识别 IT 组件及类 型 如下图,系统可自动发现 IT 组件,并识别和归类 IT 组件类型,以便确定对IT 组件的监测方式。 IT 组件识别步骤:识别 IT 组件配置 如下图,将 IT 组件的软硬件配置进行获取,形成历史基线。 同时与新获取的IT 组件配置进行比对,以便发现 IT 组件软硬件配置变化。 IT 组件识别步骤:识别 IT 组件关系 自动化识别 IT 组件关系,将提高 IT 组件关系准确度和构建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效率。 通过识别 IT 组件关系,形成配置管理的基础关系数据。 IT 组件关系为两部分:  物理关系: “组成关系”、“连接关系”、“使用关系”。  逻辑关 系 :“复制关系”、“涉及关系”、“被用于关系”。 如下图,自动识别 IT 组件关系及配置。 如下图,图形化呈现 IT 组件配置及关系。 手动添加 IT 组件 IT 运维系统在支持自动化构建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同时也支持手动添加 IT 组件,并配置相应的管理凭证和类别。 运维相关配置项的管理 在 IT 系统中除了硬件和软件设施以外,还有“文档”、“ IT 运维中的角色”、“组织机构”等,同样需要管理。 管理 IT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