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要点内容摘要:

括完善公司设计标准、坚持设计全过程评审制度、建立专家会议评审制度、内部审核制度化。 (二)技术管理 建筑方案的选择:设计前期方案一旦确定,成本大势也基本确定。 结构设计方案入手可以对项目总成本进行较大优化。 结构方案的选择: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要合理,合理的结构方案决定主体工程成本造价。 结构计算数据的审核:结构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技术指标的审核 ( 1)输入信息的 审核: 核对电算的基本信息如抗震分类、抗震的重要性类别、场地类别、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基本风压、地面粗糙程度、各类荷载数值、荷载折算、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放大系数等等是否有误,有无刻意放大。 ( 2)输出信息的审核: 检查输出信息中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均衡,尽可能接近规法限值。 细部做法的控制与审查:对细部做法的要求及做法控制对造价的影响也非常大。 ( 1)新Ⅲ级钢( HRB400)的应用:由于新Ⅲ级钢( HRB400)强度高、延性好可以明显地降低含钢量,因此大量的在一些成本控制较好的项目中广泛采 用。 ( 2)合理归并结构构件:结构平面及构件分类太少含钢量会上升,但分类太多不利于施工控制。 ( 3)细部大样做法构造措施要周密、规范。 (三)其它关注事项 成本优化与设计合理周期的确定 结构成本监控过程的分阶段控制要求设计周期尤其是扩初、施工图设计周期科学合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多方案的比较,才能保证设计成果准确、安全、经济。 结构含钢量限额 由于建筑产品的非标准型、物业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经济性指标很难同工业标准化产品一样采用绝对指标。 含钢量指标不是唯一的经济指标, 如果过分单一强调含钢量,存在降低结构质量的风险,并对体型规则要求过高,易影响其内部功能布局及外立面的美观,难以保证产品的较高品质。 其它的(建筑学及总图专业)成本限额指标:开窗率、外墙系数、地下室配比等。 建筑形式选择的成本风险:复杂的造型必然带来较高的成本。 模型研究规避修改的成本风险规划、户型模型研究作为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公司各部门和设计师能够进行更直观、清晰、有效的沟通,意义重大。 六、材料部品选用的成本优化 (一) 首先设立内外装修和安装的成本目标; 材料与成本密切结合,在不同的设计阶段确定相应的材料成本标准: 预测成本:在设计前期阶段完成,依据是“产品策划方案” 预估成本:在施工图开始之前完成,依据是“产品扩初设计”,在本阶段应完成主材的材料研究、定型及初步定样。 目标成本:施工图完成之后完成,是招投标的基础及依据。 (二) 倡导在设计管理阶段,部品工作并行前置; (三) 倡导在施工图结束前,完成主要部品定样定板; (四)倡导标准化设计,减少部品种类,将降低设计工作量,降低错误率的发生,减少施工管理难度,单一部品采数量较多,可集中采 购降低成本。 七、景观方案的成本优化 景观方案的成本最难控制,景观方案需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满足建造成本的要求。 满足营销的要求。 满足项目部的要求。 即材质选择的本地化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满足物业公司的要求,要安全、便于管理,后期使用、养护成本低。 八、施工图阶段的成本优化 在施工图阶段应减少由图纸和材料的失误和不完善而带来的额外费用的发生,同时减少因设计成果不完善造成的施工管理费用。 主体施工图设计周期短,工作量大,发生变更的几率大、变更的费用额较大,应重点把控 ,据统计国内地产公司由设计失误所带来各项目设计变更占总建造成本的 3- 10%,其中重复性错误占相当比例。 根据万科集团财务部 2020 年对 9 个城市, 14 个项目的统计,变更签证造价为 元 /平米,总额约 7472 万元。 若建安成本按 950 元 /平米计,则失误率为 4%。 为降低设计变更签证率,可以采取的策略为:建立施工图阶段的长期合作伙伴;给予合理的设计周期;完善标准化构造设计;重视阶段成果标准。 九、成本优化实现的一些其它途径 严格执行成果标准; 减少人为增加的工作复杂度;当户型差异不大,但 品种数量较多时,会给客户带来选择的困惑,而且给设计和销售带来成倍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流程上将先后串行工作变为并行前置; 方案阶段将结构、设备、电气、部品工作前置与功能平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