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⒉ 包装的分类( 按包装功能 )  商业包装 — 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包装,包装单位适用于顾客的购买以及商店陈设的要求。 通常为单个包装。  运输包装 — 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 在满足物流要求的基础上使包装费用越低越好。 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 ⒊包装的合理化  包装的轻薄化。 提高装卸搬运效率、降低成本。  包装的单纯化。 材料及规格单纯、形状和种类单纯,以提高包装作业效率。  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包装规格尺寸一致。  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 与其它环节配合。 综合考虑商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以及销售等相关因素。  有利于环保。 即绿色包装。 第六节 流通加工 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过程。 ⒈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的主要区别  加工对象是进入流通的商品。  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  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 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的加工活动。  其目的除了为消费所进行加工外,有时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 ⒉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目的  方便运输 ,且降低运输费用。  提高 原材料利用率。 例如集中下料,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 进行初级加工, 方便用户。 例如水泥加工成混凝土,方材加工成门窗,钢材预处理、整形等。  提高 加工效率 及 设备利用率。 可以采用效率高、技术先进、加工量大专门机具和设备。 ⒊ 流通加工的形式  钢板剪切流通加工 — 配送中心利用专业剪切设备按照用户设计的规格尺寸和形状进行套裁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废料少、成本低。  水泥流通加工 — 在流通中心,按比例进行初步搅拌,装进水泥搅拌车进行运输。  玻璃流通加工 — 按照用户的要求对平板玻璃进行套裁,提高利用率,降低破损率。  自行车、助力车流通加工 — 将同类部件装箱,批量运输和存放,在商店出售前现场组装。  服装、书籍流通加工 — 服装在仓库或配送中心进行缝商标、栓价签、改换包装,退货的重新分类、整理、改换价签和包装;书籍进行简单的装帧、套书壳、栓书价。  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食品流通加工 — 运到超市后进行分割、去骨、洗净、贴商标和条形码、包装、装袋等作业。  酒类流通加工 — 从产地批量地将原液运至消费地,配制、装瓶、贴商标,包装后出售。 第七节 配送 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处于 “ 二次运输 ” 、 “ 末端输送 ” 的地位,更直接地面向并靠近用户。 一、配送的作用  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将支线运输与小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  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将各种商品配齐集中向用户发货;或将多个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在一起发货。 以提高物流经济效益。  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减少储备资金、改善财务状态、降低成本。  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用户只需向配送中心一处订货,达到向多处订货的目的,减少相应的费用开支。  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用户因缺货而影响生产的风险减少。 二、配送的基本特点  是以分拣和配送为主要手段,以送货和抵达为主要目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  不仅将商品通过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费用最终传送给消费者,而且将优质的服务也传递给消费者。  不仅作为物流活动的终结环节,而且作为营销或促销的重要手段。 可以降低销售总成本、提高物流系统本身效率和服务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物流系统的单位成本。 三、配送类别 ⒈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 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和批发商配送,可以采用直送方式,配送成本较低。 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多种商品通过集货、分拣、配货、流通加工等环节,少量而多次地配送给顾客。 例如商业连销体系商品的配送。  成套配送。 按顾客要求,将所需的多种商品(配套产品)配齐后直接运送到生产企业。 以使企业即时装配,实行 “ 准时制 ” 生产。 ⒉ 按配送组织者分类  企业内部配送  大型企业内部配送。 企业总部统一进货、统一库存,统一向各分厂或车间配送。  在消费地建若干个配送中心,企业通过物流基地(中心)集结产品,再通过配送中心配送至终端客户。  连锁型企业内部配送。 由连锁企业统一进货、加工,定点、定量向各连锁商店配送。  企业之间的配送  第三方物流 受 生产企业 的委托,将产品或半成品配送给指定的企业。  配套生产企业 按 生产企业 的数量、品种、时间、地点等要求,采用 JIT方式进行配送。  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 如纯净水、牛奶、报纸的配送到户。 ⒊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 定时配送。 按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配送的品种和数量可预先计划,双方易于安排作业计划。  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可以节省运力,降低配送成本。  定时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商品品种和数量进行配送。 配送的计划性强、准确度较高,适合生产和销售稳定、产品批量较大的制造业、大型连锁商场的部分商品配送。  准时制配送。 根据顾客提出的时间要求和商品品种、数量要求及时将商品送达指定的地点。 需要配送设备完善、具有较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及作业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专业化配送机构。 使客户保持较低库存水准、实现 “ 准时制 ”生产和经营。  定时定线路配送。 通过对客户分布状况分析,设计合理的配送运输线路,根据运输线路安排到达时刻表,按时刻表沿着规定线路进行配送。 适应于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 共同配送。 在一定区域内,有若干定期需求的货主,共同利用一个运输系统完成配送。 四、配送方法 —配货作业方法( 拣货 作业方法 )  摘果法 拣货搬运巡回于储存场所,按某客户的订单挑拣出每一种商品,巡回完毕也完成一次配送作业。 将配齐的商品放置到发货场指定的货位。 适用于: 大量、少品种订单的处理(不必再进行 分拣 作业)。  播种法 将每批订单上同种商品各自累加起来,从储存仓位上取出,集中搬运到理货场,然后将每一客户(商场)所需的数量取出,分放到该客户商品暂储待运货位处,直到配货完毕。 适用于: 订单数量庞大的系统。 五、配送中心 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结点。 ⒈配送中心的结构及工作流程 车辆 配装 进货 分放 配货 分拣 储存 集货 A2 A1 A3 R2 送货 R3 R1 用 户 工 厂 有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无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⒉ 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 ⑴集货 — 为满足配送货物数量及品种需要,通过运输从生产厂家或物流中心调运大量的货物。 ⑵储存 — 为保证及时准确地配送货物,中心要有一定水平的货物储存。 储存策略:靠近出口法则;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产品相关法则;先进先出法则;商品特性原则。 ⑶分货和配货 — 按照用户要求,利用分拣运输设备,从货物存储区将货物分拣并运到货物分放地 第八节 物流信息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的总称。 一、物流信息的作用 为物流活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保证。 如: 运输管理 (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路线的确定、运送批量的确定、在途货物的跟踪)、 库存管理 (仓库的有效利用、最佳库存数量的确定、库存时间的确定)、 订单管理 、仓库作业管理 等。 二、 物流信息的特点  信息量大,分布广。 随着物流活动以及商品交易活动展开而大量发生。  更新快。 多品种少量生产,多批次小批量配送, POS系统的即时销售使得各种作业活动频繁发生,要求物流信息不断更新。  种类多,来源多样化。 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而且包括企业间的物流信息和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信息 三、物流信息的组成及分类 ⒈ 按信息来源分类:  物流活动产生的信息 — 包括作业信息、控制信息、管理信息;  提供物流使用的、其他信息源产生的信息 — 市场信息、供货人信息、顾客信息、运输资源信息、政策信息等。 ⒉按管理层次分类:  操作管理信息 — 如物流量、仓库吞吐量、车皮计划、用户订货合同等。  知识管理信息 — 是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对企业自己的知识进行收集、存储和查询,并进行知识分析得到的信息。  战术管理信息 — 是部门经理作局部和中期决策所涉及的信息。 如计划完成情况、产品成本、库存费用、市场商情等。  战略管理信息 — 高层决策者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等。 ⒊按信息加工程度不同分类 :  原始信息;  加工信息。 ⒋按活动领域分类 : 运输信息、储存信息、装卸信息等。 四、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信息采集 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 信息输出 信息存储 五、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 信息分类集成化;  系统功能模块化;  信息采集在线化;  信息存储集中化;  信息处理智能化;  信息处理可视化。 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提供 :  物流运作协同平台 — 询价、合同、收料、支付的实现;  信息共享平台 — 保持信息沟通的一致性、及时性;  决策支持平台 — 提供群决策的虚拟空间。 六、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垂直方向: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 水平方向: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 管理层 控制层 作业层 回收及 废弃物流 销售 物流 生产 物流 供应 物流 运输 仓储 装卸搬运 包装 七、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⒈ 按系统功能性质分类  操作型系统 — 按照某个固定模式对数据进行固定的处理和加工的系统,其输入、输出和处理均是不可变的。  决策型系统 — 根据输入数据的不同,运用知识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加工和处理,并给用户提供决策的依据。 决策支持系统 (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以数据仓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采用定量方法,主要解决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的求解。 如运输中的网络规划。 专家系统 ( ES: Expert System): 以知识库为中心,采用定性方法(专家知识),以辅助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求解。 实例:库存系统中的决策支持模型 采用数学模型对现实进行抽象的过程就是模拟。 我们可以通过向模型输入不同的数据来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 模拟的结果预测了不同的决策方案对未来的影响。 ⒈模拟方案。 模拟时需要拟定方案,如模拟一个库存系统。 模拟方案是从初始的 平衡点 和 日销售量 开始。 ⒉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就是管理者输入的数据值,并根据这些值评判它们对这个实体的影响。 决策变量包括 订货量和 订货提前期。 ⒊模拟技术。 在特定方案和决策变量下,它产生最佳方案。 对于没有最佳方案的决策来说,就是对于已得出的各个方案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直至找出满意的答案。 模拟结果的输出与输入的数据和其他决策变量同在一个屏幕上,感觉更直观。 库存计划模型 9月 12日 初始库存: 200 日销售量: 20 决策 订货量: 100 再订货点: 175 提前期: 3 模拟结果 天 初始库存 入库 销售 期末库存 订货量 到货区间 1 200 20 180 2 180 20 160 100 5 3 160 20 140 4 140 20 120 5 120 100 20 200 6 200 20 180 7 180 20 160 100 10 8 160 20 140 9 140 20 120 10 120 100 20 200 11 200 20 180 ┄ ┄ ┄ ┄ ┄ ┄ ┄ ⒉ 按系统配置分类  单机系统 — 信息系统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虽然可以有多个终端,但主机只有一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