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主要知识点讲义内容摘要:

用单位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调查同类已建建筑的实际使用中存 在的优缺点。 通过分析和总结,全面掌握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 ( 2)、了解建筑材料的供应、结构施工的技术条件和机械装备条件,如:当地材料的种类、规格、价格,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起重运输设备等。 ( 3)、基地踏勘,对照地形测量图了解基地的地形、地貌、周围原有建筑、道路、绿化等,考虑拟建房屋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 ( 4)、了解当地传统建筑经验,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及风土人情等。 根据拟建房屋的具体情况,可以“取其精华”,以资借鉴,创造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建筑形象。 (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按建设项目 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 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适用于规模不太大,技术不太复杂的一般中小型建筑。 三阶段设计是指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适用于规模宏大的、技术复杂的大型建筑。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收集到的必要基础资料,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提出方案设想,表明设计意图,并绘制成初步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 是以方案为中心的决策性设计, 它要求确定建筑物的组合方式及建筑的艺术造型,选定所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案,确定建筑物在基地的位置。 通过拟定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并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同时应进行技术的、经济的、美学的比较论证,以求得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视觉上美观的方案。 初步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件有: (8) ( 1)、建筑总平面图 比例 1: 500~1: 2020,应表示用地范围,建筑物位置、大小、层数及设计标高,道路及绿化布置,主要管线走向,指北针等等。 ( 2) 、各层平面图及主要立面图、剖面图 比例 1: 100~1: 200,应表示建筑物各控制尺寸,如总尺寸、开间、进深、层高等,同时应表示各层标高,门窗位置,室内固定设备及有特殊要求的厅、室的具体布置,立面处理,结构方案等等。 ( 3)、设计总说明 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设计意图及方案特点,建筑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建筑材料及装修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的说明。 ( 4)、工程概算书 建筑物总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 ( 5)、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可以辅以建筑透视图或建筑模型。 初步设计图纸、文件经建 设单位同意并送交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后,便是二阶段设计时的施工准备、材料设备订货、施工图编制以及基建拨款等的依据文件。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是三阶段设计时的中间阶段,也是各种技术问题的定案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协调各工种之间技术上的矛盾,并根据技术要求,对初步设计作合理修改。 技术设计是以结构为中心的技术性设计,它要求确定结构的具体尺寸、布置及设备类型、尺寸等。 其图纸和设计文件与初步设计大致相同,但应更精确、详细。 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结构和设备的布置并进行结构和设备 的计算;各部分确切的尺寸关系;主要的建筑细部和构造设计;内外装修的设计;各技术工种之间各种矛盾的合理解决;设计预算的编制等等。 这些工作都是在有关各技术工种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 对于不太复杂的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可以省略,把这个阶段的一部分工作纳入初步设计阶段,称为“扩大初步设计”,另一部分工作则留待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是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设计文件。 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设备等各种技术要求 ,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精确无误。 因而施工图应详尽准确地标出工程的全部尺寸、用料做法,以便施工。 施工图绘制应明晰、表达确切无误,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制图标准执行。 施工图设计是以构造为中心的细部设计 ,主要研究构件的具体构造、联结,解决施工中的技术措施、具体做法及材料消耗等局部问题。 其具体图纸和设计文件有: ( 1)、建筑总平面图 应详细标明基地上建筑物及室外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等)的位置、尺寸、标高,建筑小品、绿化美化设 施的布置,并附必要的说明。 ( 2)、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各个立面图、必要的剖面图 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外,还应详细标出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必要的细部尺寸,门窗编号、详图索引要齐全。 ( 3)、建筑构造详图 主要包括平面节点、檐口、墙身、阳台、楼梯、门窗、室内装修、立面装修等详图。 应详细表示各部分构件关系、材料尺寸及做法、必要的文字说明。 (9) ( 4)、建筑设计说明 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 模、面积,标高定位,墙身防潮层、屋面、地面、内外墙、天花、勒脚、明沟、散水、台阶、斜坡、门窗安装、油漆等做法。 ( 5)、工程预算书。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 要求 (一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二)、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四)、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二、建筑设计的 依据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 设计时必须有科学的依据,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二)、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三)、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四)、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对总平面的布置、个体建筑的平面组合、结构选型、构造处理和建筑体型设计都有明显的影响。 (五)、水文资料 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基础及地下室的构造处理。 (六)、建筑设计规范、 规程、标准 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等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二)、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 100mm,符号为 M,即 1M﹦ 100mm。 主要用于建筑物层高、开间、进深等。 (三)、扩大模数 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有 3M、 6M、 12M、 15M、 30M、 60M 等六个,主要用于建筑 物层高、开间、进深等。 (四)、分模数 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有 M 1/ M 1/ M 1/2 等三个,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构配件截面等。 (10) 第 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二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否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 建筑平面设计还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建筑空间艺术构思及结构布置关系等。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总是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只有综合考虑平、立、剖面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度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反复推敲,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建筑设计。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分析,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类。 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 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核心,由于它们的使用要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辅助房间是为保证建 筑物主要使用要求而设置的生活服务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内外之间联系的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的任务,就是充分研究几个部分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平面设计的规律,使建筑能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美观的要求。 从空间角度看, 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 单个房间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 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密切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特点,充分满足各类建筑的使用要求。 布置紧凑,功能分区合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人、货流交叉、迂回,保证人、货流交通便捷、畅通,保证良好的安全疏散条件及安全防火要求。 注意朝向的选择,处理好建筑物的采光、通风,保证室 内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房间平面及其组合应使结构合理、施工方便,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及结构方案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部分是构成建筑空间的主体,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所在。 一、 使用房间设计 (一)、使用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从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来分类,主要有:生活用房间;工作、学习用的房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