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方法及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布图、储量计算图和地质剖面图进行空间叠置,以确定最大压覆平面范围和标高范围,压覆各矿体(层)的平面范围和标高范围,附压覆范围拐点坐标和标高范围表。 特点注意,由于各矿体产状不同,压覆不同矿体的压覆范围拐点坐标和面积一般均不相同。 5. 压覆资源储量的 计 算 ( 1)矿床工业指标及估算参数的确定 矿床工业指标应 与 现行工业指标一致:原报告工业指标符合现行工业要求的,采用原工业指标;原报告工业指标与现行工业指标不一致的,应改为现行指标。 资源储量估算基本 参数 往往 包括 压覆范围内的 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 矿体倾角、 矿石品位、矿石平均体重,有时包括矿石湿度和含矿系数。 矿体 (煤层 )厚度、视密度 (体重 )、矿石品位、产状 (包括倾向、走向和倾角 )应采用经过最近审批或评审备案的原始勘查 (储量 )报告 8 中的数据,不需要再进行新 的 勘查工作.但选取参数时要有代表性,即要代表压覆范围内矿体特征。 (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几何法 (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 (剖面法 )、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型法 )、统计分析法 (距离加权法、克里 格法 )以及 SD 法( 动态分维几何学储量计算及储量审定法 ) 等。 常用的方法为地质块段法、断面法 (剖面法 ). 基本公式 Q=Vxd, 式中: Q为资源储量; V为块段体积; d为视密度 (体重 )。 1)地质块段法 Q=SxMxd, 式中: Q为资源储量; S为块段面积; M为厚度; d为视密度 (体重 )。 块段金属量 (P ): P=QxC, 式中: C为块段平均品位。 2)平行断面法基本公式 ①梯形公式 (应用条件:两剖面均见矿,且 S1S2S1 40% ): V=21 (S1+S2)xL, Q=VxD, P= QxC, 式中: V为体积; S1, S2为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 L为两段面间距离; Q为矿石储量; D为矿石体重: P为金属 (元素 )储量; C为矿石中金属 (元素 )含量 (品位 )。 9 ②截锥公式 (应用条件:两剖面均见矿,且 S1S2S1 40% ): V=31 (S1+S2+ 2S1S )xL, Q=VxD, P= QxC, ③锥体公式 (应用条件:单剖面见矿或无限外推, 矿体呈锥状尖灭 ): V=31 SxL, Q=VxD, P= QxC, ④楔形公式 (应用条件:单剖面见矿或无限外推,矿体呈楔形尖灭 ): V=21 SxL, Q=VxD, P= QxC, ⑤似柱体公式 (应用条件:两剖面见矿,矿体呈似柱状,多用于非金属矿 ): V=61 (2a1b1+ a2b2 )xL, Q= VxD, 式中 a1, b1为 一剖 面上的矿体边长和宽; a2, b2为另一剖面上的矿体边长 和宽 ;其他代号同前. 3)不平行断面法基本公式 主要有 普逻菲耶夫法 (两剖面间夹角大于 5176。 时使用 )和 佐洛塔列夫法 (两剖面间夹角 小 于 5176。 时使用 )。 具体公式较复杂,请参考有关资料。 具体工作中,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只需要沿用原报告中该压覆部分储量的计算方法即可。 6.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必然性论证 ( 1)从 建设项目 本身论证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压矿的 必然性 :往往会涉及到项目的技术性能指标、经济社会及战略意义等方方面 10 面。 ( 2)从 建设项目 选址和设计方案论证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 的 不可避免性 :往往涉及到项目选址的唯 一性论证或多方案比较对比分析及最优化论证。 多方案比较分析的因素很多,可能涉及到项目本身需求特点、地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及人文社会因素等各个方面。 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 有 两 种情况: 一是评估 区未压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