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房地产项目前期市调汇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阿底峡应邀来拉萨传教宏法,曾长期住于此地,圆寂后于此建有大师骨灰灵塔。 后又在塔旁建殿堂,以供养阿底峡生前随身供奉本尊度母铜像,遂名聂唐度母殿。 殿堂呈一字型, 2层,坐西朝东。 底层有 3间殿堂,中央供奉度母像。 右侧一间供有土质尊胜塔,塔高约 4米,两旁陈列许多铜质阿育王塔,最高的 ,重 150公斤左右。 这些铜塔传说是由阿底峡大师带来的。 左侧一间供奉大师塑像。 传说是罗 大师生前所塑,并亲自开光,称赞很像自己,后人称之为 像我像。 殿堂上层是达赖出巡或来朝拜时居住的行宫。 中央大厅供达赖诵经或举行仪式之用,南侧为居室。 殿堂前围有院子,建有喇嘛居住的僧房等。 度母殿堂东南处 500米原有安放阿底峡大师骨灰的土石灵塔,现已损坏,大师骨灰暂在度母殿供奉。 三、拉萨文化 【逛林卡】每年藏历 5月 115日举行 逛林卡】藏语叫 哲林吉桑。 相传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异教徒而举行的活动。 每年藏历 5月 1~ 15日,拉萨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树茂草盛,百花初放。 在挺拔的钻天杨下,婆娑的古树边,绿茵茵 的草地上,都可见到那些穿着鲜艳服装的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约亲邀友,三五成群,搭上一顶白色帐篷,或围上几块床单与塑料布,一边喝着青稞酒、酥油茶,一边弹着六弦琴,唱着民歌或藏戏,间有打扑克、下棋、甩骰子等娱乐活动。 人们或促膝谈心,或打开录音机,放着优美的舞曲,大家圈地而舞,一直玩到傍晚,从大人到小孩个个都带着浓烈的醉意,一路欢歌而归。 也有的人喜欢憩息于河溪沟渠之旁,尽情地洗刷衣衫鞋袜;累了以后,摊开四肢,舒舒服服地躺在毡垫般的草地上,或在古树下,边吃边喝,欣赏碧波荡漾的流水,一直到衣物晒干、夕阳西斜,才心满意 足地回家。 到 15日,逛林卡进入高潮,这一天,还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甘珠尔】藏文大藏经的 “ 佛语部 ” 【甘珠尔】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 甘珠尔 意为佛语部,包括显、密经律。 贡噶多吉编订。 1323~ 1352 年蔡巴贡噶多吉在担任蔡巴万户长期间,迎请布顿 仁钦朱任总校,缮写金银《甘珠尔》各一部,这部共 206函,世称蔡巴《甘珠尔》。 先此 1312年时,菊登日比热赤等学者曾将当时西藏所能收集到的佛学书籍汇集到一起, 1320 年刻版刊印,藏于那塘寺,世称那塘古版。 1411年,明永乐皇帝下令以太监侯显从西藏携回的那 塘古版为蓝本,在南京刻版印行,供奉于五台山,世称永乐版或南京铜版。 该版本共 108函,朱字,每面 8行,印版已失,现拉萨色拉寺存有一套,不完整,只有 103函。 【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中的 “ 论部 ” 【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 丹珠尔 意为论部。 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规和杂著。 布顿 仁钦朱编订。 1334 年夏鲁古象 贡噶顿珠为施主,布顿 仁钦朱任总校,以那塘古版为蓝本,汇集过去未曾编入的所有收藏在那塘寺的 1000 多门类经籍,汇编成《丹珠尔》 124函,世称夏鲁手写《丹珠尔》。 1687 年第司 桑结嘉 措以夏鲁、哲蚌、色拉、大昭寺、穷结等以往版《丹珠尔》为蓝本,增加上述版本内未收入经籍的 780门类,汇编出《丹珠尔》 225函,世称第司手写《丹珠尔》,藏于布达拉宫内。 【藏历】采用阴阳历计年法 【藏历】藏族传统历法。 9世纪初即见于文字记载,基本上与夏历相同,采用阴阳历计年法。 以五行、阴阳和十二生相配合计年,相当于干支。 一年有 12个月,共 354天,大月 30天,小月 29天。 一般 3年设 1闰月,闰年 384天。 能推算日月食。 自 1027年藏历的火兔年 (宋天圣五年 )开始,每 60年称为一个 饶琼 ,相当于甲子。 【 藏戏】藏语称 “ 阿吉拉姆 ” 【藏戏】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 藏语称 阿吉拉姆 ,意为仙女大姐。 相传是 15 世纪初由噶举派喇嘛唐东布结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索桥资金而创。 唱腔变化较多,动作舒展。 一出戏一般分三个段落: (1)出场仪式,藏语称为 顿 ; (2)正戏,藏语称为 雄 ; (3)演出结束时的祝愿形式,藏语称为 扎西。 伴奏主要用鼓、钹等。 化装、道具都很简单,过去多在广场演出。 传统剧目总数近 20本,从取材角度看,可分为历史传说剧、神话传说剧、由民间故事改编的爱情戏、儿童英雄戏、社会生活 剧、宗教故事剧、藏族古典小说和印度名著《罗摩衍那》改编剧等。 流传至今仅保留有八大藏戏、如《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 民主改革后,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剧目也经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每年藏历 7月初,全藏各著名剧团云集拉萨罗布林卡,献演藏戏,演出活动达一个半月左右,形成传统的戏剧节。 【藏医】中国医药学中的瑰宝 【藏医】西藏医药学的简称,是西藏人民医疗经验和知识的总结。 藏医药学将病理概括为 龙 、 赤巴 与 培根。 诊断包括望、问、切,将疾病分为寒症和热症。 治疗方法有催吐、攻泄、利水、清热等,除了内服药外 ,还有针灸、拔罐、放血、灌肠、导尿、冷热敷、药物酥油烫、药物浴等。 藏药约 1000余种,常用的有 300多种,多采用成药。 【唐卡】庄严的供奉之物 【唐卡】是用纸或布作底,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 唐卡不仅是寺院僧舍必备的庄严之具,而且也是平民百姓的供奉之物。 因品种和质地的不同可分为刺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 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多数以宗教活动为主题,同时反映藏族人民的历史和民族风情。 【藏族雕刻艺术】民间雕刻自然粗犷 藏族雕刻艺术】藏族的雕刻艺术,从画风上可分为宫廷雕刻与民间雕刻两种。 宫廷雕刻拘谨刻板,而民间雕刻则自由豪放,单纯粗犷。 民间雕刻渗透着更多的世俗生活风采,多见于经板、麻尼石、岩石、古建筑物及法器等。 【西藏壁画艺术】中国文化宝库中珍贵遗产 【西藏壁画艺术】西藏壁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 2100 多年前就开始萌芽。 641 年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把唐朝文化艺术带到西藏,对西藏壁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藏壁画艺术构图严谨、丰满,布局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活泼多变,色彩鲜艳浓重,对比度好,尤其是 金 的大量应用,不仅有 描金 、 干贴 ,还有在表现画面最明亮处的 磨 金。 金 不仅用来勾线、画图案,而且大量用在壁画中的饰物、供品及佛像身上,光彩夺目。 西藏壁画艺术为研究西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文字记载所无法代替的形象的历史资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果谐】集体歌舞 喜庆欢畅 【果谐】流传在拉萨广大农村的一种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 节日里,场地上摆着一缸青稞酒,人们围着酒缸。 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此起彼落,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从左向右沿圈移动。 当唱词告一段落之后,由 谐本 (歌舞组织者 )发出休休休 或 曲曲曲 的叫声,合着节奏跳踏步 开始舞蹈,这种节奏独舞步叫 谐个 (歌头 )。 歌头 跳完,紧接着进入快速集体歌舞,有时舞群中出现男方跳一段后,女方又跳一段,男女双方歌舞竞赛的场面。 跳完数遍之后,又由 谐本 带头呼喊 休休 ,或说一段快板词,边说边跳,统一步伐,在一齐双脚跺地中热烈结束。 这种含着快板说词的跳法叫 谐体 (尾声 )。 果谐的跳法是以 1/4拍进行,跳时膝盖至脚掌硬直踏地,结实稳扎,节奏鲜明,以抒发集体热烈情绪为其基本特征。 音乐曲调深厚、纯朴,劳动气息很浓,其唱词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抨击旧制度的,有描绘自然景色、倾 吐爱情的,也有歌颂宗教、喇嘛、寺庙等内容。 【堆谐】藏族民间舞蹈 【堆谐】藏族民间舞蹈,俗名 拉萨踢踏舞。 用 2/4节拍,后半拍起步。 跳舞时,脚蹬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 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朗玛谐】歌舞音乐 华贵典雅 【朗玛谐】原西藏 内大臣 们所喜爱的一种华贵典雅的歌舞音乐。 朗玛 最早流行在拉萨,是以歌为主,歌舞结合。 分为两大段,即 绛谐 (慢歌 )和 觉谐 (快板歌 )。 慢歌部分可以弹琴清唱,也可以伴合歌 声作平缓洒脱的反抬腿甩手踏节步。 歌酣,当舞者叫一声 勒似 后,旋即进入快板舞曲,有似 堆谐 的踢踏舞。 上身可以随着舞步旋转、施礼揖拜的姿态动作。 乐曲在欢快的踏踢步中应节结束。 朗玛 的音乐比舞蹈更为丰富,因而运用和流行比舞蹈更广。 【札木聂】藏族拨弦乐器 【札木聂】藏语音译。 藏族拨弦乐器,又名 六琴弦。 形制大小不一,琴身木制,以羊皮或蟒皮蒙面,无品位,有六弦,相邻两弦各为一组,定音相同。 演奏时,斜挂腰间,用拨子弹奏,音色清脆响亮,用于歌舞伴奏和独奏。 【藏历新年】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藏历新年】 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它和汉族的春节在时间上大体一致,有时因闰月而晚一个月。 从藏历 12月初开始,家家户户便为过新年而忙碌起来。 年前 29日,每户都要大扫除,并于晚间在鞭炮声中把清扫的拉圾污秽统统送到附近路口点燃烧尽,表示除灾驱邪,来年幸福美满。 还在灶房正中墙上和大门上画上各种图案以兆吉祥如意。 晚饭全家团聚共餐 古吐。 古 是 九 ,此处表示廿九日; 吐 是 吐巴 ,意为粥。 粥里还放糌粑疙瘩,有的糌粑疙瘩里还包入辣椒、木炭块、羊毛等物。 如果吃着辣椒,便象征食者嘴巴厉害;如果吃到木炭块,便象征心黑;如果吃着羊毛 ,便象征心地善良,等等。 引得全家哄笑,倍增欢乐气氛。 新年初一,要把长满青苗的长方小盆匣摆在佛龛前,预祝农业丰收。 清晨,家中主妇要早早起来到河边或井边去背水,以兆吉祥。 然后全家都起来,穿上节日盛装,按长幼顺序坐好,互相祝贺 吉祥如意 、 幸福圆满 ,之后欢庆聚餐。 初二日开始,才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互相串门祝贺。 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还举行赛马、射箭、唱歌、跳舞等文娱体育活动,极为热闹欢快。 现行藏历新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是按藏历计算推行的。 大约开始于元朝统一全国,萨迦派首领、大元帝师八思巴执掌西藏地方政权的时代。 在 此之前则是以麦熟为岁首。 【喇嘛教】隶属佛教一宗 【喇嘛教】 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佛教。 8世纪,天竺僧人寂护、莲花生等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佛教。 外来佛教在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西藏佛教,人们习惯称之为喇嘛教。 喇嘛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教派,如红教、花教、白教和黄教,其中黄教势力最大,信徒最多。 黄教亦称格鲁派,为 15 世纪初宗喀巴所创立,主张僧众严持戒律,学经遵循次第,加强寺院组织等。 宗教领袖是转世相 承的的达赖和班禅。 西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佛教,在社会上至今仍有许多深受宗教影响的禁忌和活动。 清代开始,黄教成为西藏的执政教派。 【金宝顶帽】金丝银缎 光彩照人 【金宝顶帽】藏族帽子式样很多,男女各异,不同地区又花式各异。 拉萨以金宝顶帽为最多。 金宝顶帽用金丝缎、金丝带和银丝缎做装饰,用氆氇和皮毛作料。 做出的帽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 【藏族命名习惯】通常请活佛或长者取名 【藏族的命名习惯】给孩子取名在藏族人看来,是一件郑重的事,往往请活佛或有威望的长者进行。 带孩子去活佛或 长者住处时,要带上哈达和礼品。 活佛取名时,总要起一些与佛教相关联的名字,如扎西 (吉祥 )、次仁 (长寿 )、德吉 (幸福 )、平措 (圆满 )等。 长者取名则是就他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而定,宗教色彩少些,如孩子是星期日出生,便取名为 普布 ,星期二生的叫 米玛 ,要么就是次吉 (一日 )、次杰 (八日 )、朗嘎 (三十 )之类。 当然,也有父母告诉取名者自己的想法与愿望,如取 国吉 (我需要的生出来了 )、 桑珠 (我的心愿达到 )、 普赤 (招弟 )、 却巴 (到此结束 )等等。 藏族人的名字多为四个字,有些两个字的名字为四个字的缩写,如 单曲 为 单增曲扎 的简缩。 【哈达】藏族最隆重的礼物 【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巾,其长短不一,短者一二米,长者三五米。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都有此习。 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只在特定的时候用。 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 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 吉祥如意 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西藏的。 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教解释,说它是仙女的飘带。 【藏式碉房】造型完整 装饰富丽 【藏式碉房】藏族的住宅以藏式的碉房最有特色。 在拉萨,碉房布局合理,造型完整,装饰富丽。 一般环绕小院设置二至三层碉房,下层为起居卧室、库房,上层除客房、卧室外,还设有经堂和储藏室。 乡间和山区的碉房,多依山而建,分为三层。 一层关牲畜,二层为卧室、厨房和储藏室,三层是修饰精美的经堂。 【酥油茶】藏族饮品 清香可口 【酥油茶】是藏 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由砖茶、盐巴和酥油做成。 如有客人拜访,家庭的主妇就会端出清香可口的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捧到客人面前。 客人不能轻易拒绝,至少要喝上3碗,喝得越多,就会被认为懂得礼貌。 【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