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训报告内容摘要:

城市测量规范》 1 本,《电子测量规范》 1 本,《电子记录规范》 1 本,《工程测量规范》 1 本。 一、 测绘仪器的检校和使用 全站仪的检校 和使用 我们组领的全站仪是南方仪器,领过全站仪仪器后我们到学校的实习场地开始进行检校,因为所发的仪器全部都是学院新进的仪器再加上仪器都是精密仪器,所以我们组的成员都非 常的小心。 首先将仪器架好,粗对中、粗整平、精对中、精整平。 检查一下水准轴和竖直轴。 因为我们每次实习都对仪器进行检校,所以发现我们所领的仪器完好。 我们做学的专业的是工程测量技术,所以对于全站仪在熟悉不过,在上学期就对全站仪很熟悉,而且每次实习都在使用全站仪等一些测量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的检校和使用 我们组领水准仪、经纬仪 各一台,水准尺和尺垫各一付。 对于这两种仪器的检校我们也是很顺利的,因为从上大一开始我们就接触了这两种最简单的测量仪器。 由于对这两种仪器很熟悉我们使用起来也很得心应手。 用 水准仪测距、用经纬仪测角。 这对我们来说都很顺利。 二、建筑工程控制网的选点、观测和计算 踏勘选择控制点 选点就是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的位置。 选点之前应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 根据测图要求,确定导线的等级、形式、布置方案。 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再到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若测区范 7 围内无可供参考的地形图时,通过踏勘,根据测区范围、地形条件直接在实地拟定导线布设方案,选定导线的位置。 导线点点位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视线远离障碍物 ,保证成像清晰。 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边长,导线边应离开强电磁场和发热体的干扰,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 四等级以上的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 以上。 导线点应埋在地面坚实、不易被破坏处,一般应埋设标石。 导线点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过大。 导线点埋设后,要在桩上用红油漆写明点名、编号,并用红油 漆在固定地物上画一箭头指向导线点并绘制“点之记”方便寻找导线点。 导线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 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或高度角)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它观测方法简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是测定大地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一批高程控制点(水准点),用精确方法测定控制点高程。 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的,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 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是以国家水准点 或相应等级的水准点为基础,在测区范围内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在三,四等的基础上建立图根高程控制点。 在三角网或导线网中,由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测定两点之间的椭球面高差,若再由水准测量求出这些点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则可得出各点上大地水准面对于椭球面的差距。 因此,从理论上来看,三角高程测量也是一种测定地球形状的手段,它不依赖于任何假定。 但由于人们一般不能以足够精度测定折光系数,因此三角高程测量迄今只能用于测定低精度的高差。 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 8 措施是缩短视线。 当视线长 1000 米时,折光角通常只是 2″或 3″。 在这样的距离上进行对向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同普通水准测量相当。 三、 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在校园的实习场我们 组进行了水准测量,所用的仪器是水准仪,水准尺,尺垫,我们实习的方法和步骤是: ( 1)在地面上选定 4 三个点作为待定高程点, BM1 为已知高程点。 ( 2)在 BM1 与 TP1 之间,安置水准仪,目估前、后视的距离大致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观测者按下列顺序观测: 后视立于 BM1 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后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前视立于 TP1 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前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改变水准仪高度 10cm 以上,重新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 前视立于 TP1 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前视读数,记入观 测手簿; 后视立于 BM1 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后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 3)当场计算高差,记入相应栏内。 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 ?h 不超过177。 5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 4)用相同方法,沿选定的路线,依次设站,经过 4 点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 BM1。 ( 5)进行计算检核,即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平均高差之和的两倍。 ( 6)计算高差闭合差,并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推算出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