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如表 7 所示,在 O 点安置经伟仪分别测得 A 点、 B 点两竖直角角值填写在表里,请 分别计算出该点的竖直角,求出仪器的指标差。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表 7 ━━┯━━┯━━━━┯━━━━━━┯━━━━━┯━━━━━┯━━━┯━━━━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竖 直 角│平均竖直角│指标差│备 注 ──┼──┼────┼──────┼─────┼─────┼───┼──── │ │ 左 │ 95176。 1239。 36 │ │ │ │ │ A ├────┼──────┼─────┤ │ │ │ │ 右 │ 264176。 4739。 00 │ │ │ │ O ├──┼────┼──────┼─────┼─────┼───┤ │ │ 左 │ 77176。 0739。 10 │ │ │ │ │ B ├────┼──────┼─────┤ │ │ │ │ 右 │ 282176。 5339。 10 │ │ │ │ ━━┷━━┷━━━━┷━━━━━━┷━━━━━┷━━━━━┷━━━┷━━━━ 34. 某台经伟仪的竖盘构造是:盘左位置当望远镜水平时,指标指在 90176。 ,竖盘逆 时针注记,物镜端为 0176。 用这台经伟仪对一高目标 P 进行观测,测得其盘右的读数为 263176。 1839。 25,试确定盘右的 竖直角计算公式,并求出其盘右时的竖直角。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 )和( )两类。 ( )、( )、(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 )来衡量的。 ,一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 )。 ( )、( )和( )。 二、选择题 ( )。 ; ; ,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 ; ; ( )为偶然误差。 ; ; 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三、问答题。 偶然误差。 有何区别。 、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含义与区别。 四、计算题 ,其结果为: L1= , L2= , L3= , L4= , L5= , L6=。 试求:⑴算术平均值;⑵每次丈量结果 的中误差;⑶算术平均 值的中误差和基线相对误差。 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填空题 ( )、( )、( )。 ( )和( )控制。 ( )、( )、( )。 ( )和( )。 、黑面的零点差应为( )、( )。 A、 B、 C 三点,已知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35176。 2339。 ,又测得左夹角为 89176。 3439。 ,则 BC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 二、选择题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230176。 ,其两端点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 A.-Δ x,+Δ y; B.+Δ x,-Δ y; C.-Δ x,-Δ y ,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177。 应不超过( )。 ; ; ( )。 M 1 1 =──; =────; =──── D (D/Δ D) (∑ D/ fD) ,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 和等于( )。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其符号相同;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 )。 、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附合导线、支导线 ( )。 、测角、量边; 、造标、绘草图 、 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三、问答题。 有哪些闭合差。 (双面尺)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应直接观测哪些元素。 它与导线测量相比有何异同。 四、计算题 19. 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 ,如果 导线总长度为 ,试 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 100m 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8,并且在表中计算⑴角度闭合差;⑵改 正后角度值;⑶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 8 ━━┯━━━━━━━━┯━━━━━━┯━━━━━━┯━━━━━━━ │角度观测值 (右角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点号│( 176。 39。 )│ ( ) │( 176。 39。 )│( 176。 39。 ) ──┼────────┼──────┼──────┼─────── 1 │ 112 15 23 │ │ │ 123 10 21 ──┼────────┼──────┼──────┼─────── 2 │ 67 14 12 │ │ │ ──┼────────┼──────┼─ ─────┼─────── 3 │ 54 15 20 │ │ │ ──┼────────┼──────┼──────┼─────── 4 │ 126 15 25 │ │ │ ──┼────────┼──────┼──────┼─────── ∑ │ │ │ │ ━━┷━ ━━━━━━━┷━━━━━━┷━━━━━━┷━━━━━━━ ∑β= fD= (见表 9),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表 9 ━━┯━━━┯━━┯━━━━━━━━━━━━━━━━━┯━━━┯━━━━┯━━━━━┯━━━━━━━ │ │ │ 水平度盘读数 │ │ │ │ 测站│测回数│目标├────────┬────────┤ 2C │ 方向值 │归零方向值│ 角 值 │ │ │ 盘 左 │ 盘 右 │ │ │ │ │ │ │( 176。 39。 )│( 176。 39。 )│( )│(176。 39。 )│ (176。 39。 ) │(176。 39。 ) │ │ │ │ │ │ │ │ ──┼───┼──┼────────┼────────┼───┼────┼─────┼─────── │ │ A │ 00 01 06 │ 180 01 24 │ │ │ │ │ ├──┼─── ─────┼────────┼───┼────┼─────┼─────── │ │ B │ 69 20 30 │ 249 20 24 │ │ │ │ │ ├──┼────────┼────────┼───┼────┼─────┼─────── M │ 1 │ C │ 124 51 24 │ 304 51 30 │ │ │ │ │ ├──┼────────┼────────┼───┼────┼─────┼─────── │ │ A │ 00 01 12 │ 180 01 18 │ │ │ │ │ ├──┼────────┼────────┼───┼────┼─────┼─────── │ │ │ │ │ │ │ │ ━━┷━━━┷━━┷━━━━━━━━┷━━━━━━━━┷━━━┷━━━━┷━━━━━┷━━━━━━━ 第七章 地形测量 一、填空题 ,等高线密集表示( ),等高线稀疏表示( ), 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 )。 ( )、( )、( )三项工作。 ( )相等的( )的连线。 ( )、( )、( )、( )。 ,不论视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 )到 ( )的距离。 AB 的长度是 ,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 ,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的精度为( )。 二、选择题 邻等高线之间的( )。 ; ; ,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