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册内容摘要:

动和竖直制动螺旋,把竖盘自动归零开关旋到“OFF”位置。 DJ6光学经纬仪读数时,应估读到零点几分,然后把它化为秒。 13 六、学时分配 3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组交测量记录 1份。 14 实验 4 水平角测量 一、目的 掌握用 DJ6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和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掌握测回法和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在一个测站点上,选择 4个目标,每人用测回法各观测两个目标间的水平夹角一测回。 用测回法观测这 4个目标间的水平角 二 测回。 三、仪器及附件 DJ6光学经纬仪 1台,花杆 4根, 记录板 1块。 四、操作步骤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在距测站一定距离(大于 50米)不同方向上选择或树立目标 A、 B、 C、 D。 测回法测水平角:对中、整平仪器后,每人选择相邻两个目标,按测回法 进行观测。 测回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 ⑴ 盘左:瞄准左目标,读数为 a,记录;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读数 b记录。 则 β 左 =ba,此为上半测回。 ⑵ 盘右:瞄准右目标,读数 b‟,逆时针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读数 a‟,则β右 =b‟a‟,此为下半测回。 ⑶ 当 04  右左  时,成果合格。 取上下半测回角值 的平均值作为掌握测回法、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15 该角一测回值。 ⑷ 每人轮换按同样的方法观测其 它 角一测回。 方向测回法测水平角:按方向测回法对 4个目标进行一测回观测,程序为: ⑴ 盘左:瞄 准起始方向 A,转动度盘配置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 0176。 00‟00的读数处,读取该方向的实际读数,记入手簿内相应栏中。 松开照准部顺时针依次瞄准 B、 C、 D目标,读数并记录,继续顺转,回到 A目标,称为归零,观测并记录,记录顺序依次为从上往下,计算归零差,且 归 零差不能超过 177。 18。 此为上半测回。 ⑵ 盘右:瞄准 A 目标,读数记录,逆时针依次瞄准 D、 C、 B 目标, 读数并记录,计算归零差,归零差也不能超限,记录顺序为从下向上。 ⑶ 计算一测回归零方向差,也不能超限( 177。 18)。 ⑷ 换一个,进行第二测回观测。 操作方法同上,仅是盘左起始方向变换水平度盘位置(一般在比 45度稍大读数处)。 ⑸ 若同一方向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互差不超限,则计算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⑹ 计算各相邻方向之间的水平角。 ⑺ DJ6经纬仪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如下: 半测回归零差 ≤177。 18 , 同一方向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互差 ≤177。 24。 五、注意事项 测回法每个单角起始方向盘左应将度盘配置在零附近。 方向 观测法应选择距离稍远,易于照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 随时注意气泡是否居中。 观测过程中,同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之间不允许重新整平,确有必要时(如照准 部水准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大于一格)则重新整平后 需重新测该测回。 不同测回之间允许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记录员听到观测员读数后应向观测员回报,经观测员默许后方可记入手簿,以防听错记错。 16 六、学时分配 3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测回法观测手簿,每组上交一份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 17 实验 5 竖直角观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弄懂竖直角定 义及观测原理,确定竖直角计算公式。 掌握竖直角观测的程序与作业方法与要求。 掌握竖盘指标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竖盘构造特点,确定竖直角计算公式。 竖直角观测的作业程序、方法与要求。 竖盘指标 差 的计算。 三、仪器及附件 DJ6光学经纬仪 1台,花杆 4根,记录板 1块。 四、实验步骤简要 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后,在距离测站较远处,选择一明显而稳固的目标,如避雷针、墙角,烟囱等,或 30米以外的花杆顶部。 盘左,以横丝切目标顶部或某一固定位置,把竖盘归零打到 “ON”位置,读数记录,并计算竖直角。 盘右,以横丝切相同位置,读数记录,并计算竖直角。 计算平均竖直角和竖盘指标差。 轮换操作,每人测一竖直角一测回。 弄懂竖直角定义及观测原理,确定竖直角计算公式。 18 五、注意事项 竖盘指标差不得超过 177。 40,否则重测。 测量竖直角时,必须把竖盘归零打到 “ON”位置。 瞄准目标是横丝切目标之顶或某一固定位置。 条件允许时,最好测一个仰角和一个俯角,并标上正、负号。 六、学时分配 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竖直角观测记录手簿一份。 19 实验 6 直线丈量与直线定向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钢尺 量距的 一般 方法。 掌握罗盘仪基本构造以及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直线丈量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直线定向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磁方位角。 三、仪器及工具 钢卷尺,罗盘仪、花杆、木桩、测钎,记录板、锤球。 四、实验步骤简要 直线丈量 ⑴ 选择比较平坦的地面,在相距 70米 左右 距离处打木桩, 标记 A、 B点,并在桩上用铅笔或小钉标记点。 ⑵ 用 30米长的钢卷尺,按一般量距方法, 一人担任前尺手,一人担任后尺手,一人记录。 用花杆目估定线,由前尺手和后尺手配合,先依次丈量各整尺段 ,用测钎插入地面或铅笔划线作记号,最后丈量不足一尺段的余尺段,则地面上 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qnlDAB  ⑶ 往返观测一测回,计算精度 K,2 0 0 012平返往返往DDDDDDK ,则成果合通过该实验,学生可学习、练习根据已有设备情况选择适当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进行误差分析 和精度评定。 20 格。 ⑷ 说明:在测量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尺尺面水平。 当尺段高差较大,抬平钢尺离地面较远,投点困难时,可采用锤球投点。 直线定向 ⑴ 在 A点架设罗盘仪,对中整平后,在 B点立花杆作为瞄准目标。 转动罗盘仪照准部及望远镜,使纵丝瞄准花杆,制动照准部。 ⑵ 松开磁针制动螺旋,等待磁针静止后,读取磁 针北端所指的水平度盘上读数到 176。 ,记录 ,该读数为磁方位角 AmAB。 ⑶ 移动罗盘仪至 B点,花杆立于 A点作为瞄准目标,按同样方法读取磁针北端所指的水平度盘上读数到 176。 ,记录,该读数为反磁方位角 AmBA。 ⑷ 当 AmAB—( AmBA177。 180176。 ) ≤176。 ,则成果合格,否则重测。 ⑸ 说明:罗盘仪连接中有球臼结构,整平用园水准盒指示,所以整平快,但比较粗。 磁针在测量时必须是活动的,读数必须用北端(一般北端用红色表示或南端绕有铜丝)。 水平度盘的 “0”刻度应位于望远镜的物镜一端。 五、注意事项 钢尺要抬平,拉直 ,不要扭曲打折,字面朝上,用力 约 10KG且均匀。 直线丈量中前进时,应将钢尺抬起,不可在地面上拖 行。 直线定向时,应避开高压电力线和磁铁,否则会对测量成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罗盘仪装箱时要注意锁定磁针。 六、学时分配 3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组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 记录手薄。 21 实验 7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站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各操作部件、螺旋的名称和作用。 熟悉面版主要功能。 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认识仪器的主要部件、螺旋的名称和 作用。 认识面版的主要操作功能。 练习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悬高测量、对边测量、坐标测量等基本工作。 三、仪器与工具 全站仪一 套 ,棱镜两个,小钢卷尺一把( 3米), 罗盘仪一个,画板一块,对讲机三个,望远镜一副, 铁锤一把,钢钉(水泥钉)若干,红色油漆、毛笔(做记号用), 木桩若干 等。 四、实验步骤简要 认识全站仪构造、部件名称及作用 全站仪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光学系统,光电测角系统,光电测距系统,微处理机,显示控制 /键盘,数据信息存储器、输入 /输出接口,电子自动补偿系统,电源供电系统,机械控制 系统等部分。 通过本实验,熟悉全站仪的主要部件,功能键,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2 认识全站仪的操作面板。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功能。 全站仪的基本测量功能是: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借助机内固化软件,组成多种测量功能,如计算并显示平距、高差及镜站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偏心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和面积测量计算等功能。 练习并掌握全站仪的安置与观测方法 在一个测站上安置全站仪,选择两个目标点安置棱镜,练习水平角、竖直角、距离及三维坐标的测量,观测数据并记入实验报告相应表中。 ⑴ 水平角测量:在角度测量模式下,每人用测回法测两镜站点间水平角 1个测回。 ⑵ 竖直角测量:在角度 测量模式下,每人观测 1个目标的竖直角 1测回。 ⑶ 距离测量:在测距测量模式下,分别测量测站至两镜站的斜距、平距及两镜站间距离。 ⑷ 坐标测量:在坐标测量模式下,选一个后视方向,固定仪器,输入后视方位角,测站坐标,测站高程,仪器高程,转动仪器,测量两镜站坐标,分别输入棱镜高程得各镜站高程。 五、注意事项 全站仪是目前结构复杂,价格较贵的先进测量仪器之一,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阳光下使用全站仪测量时,一定要撑伞遮阳,严禁用望远镜对准太阳。 仪器、棱镜站必须有人看守。 开机先检测信号,停测 时随时关机。 更换电池时,应先关断电源开关。 六、学时分配 6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 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记录手薄。 23 实验 8 全站仪测设建筑基线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放样、距离放样 及坐标放样。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能在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二、实验内容 在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一条建筑基线。 在图上读取基线起终点坐标,设计和选择放样方法。 根据已知控制点数据和设计数据,按设计方案计算放样数据。 放样该基线的平 面 位置和高程(或三维坐标)。 三、仪器 及工具 全站仪 1套,棱镜 2副,记录板 1块,铁锤 1把,木桩或十字钢钉若干。 四、实验步骤简要 图上设计基线位置 ⑴ 从已有图纸上根据控制点位置和建筑物轴线位置设计一条建筑基线,须满足: ① 建筑基线与建筑物轴线水平或垂直; ② 控制点尽量与基线的起始点通视。 ⑵ 读取基线的起终点坐标,设计放样方案。 测设数据的准备 在已测地形图上,设计一条建筑基线,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掌握用全站仪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