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结内容摘要:

的水平要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 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 A 同学目标 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 B同学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又如“积极举手发言”这一指标, A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天发言”, B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节课发言”。 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三、评价实施的动态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了多项具体内容,如果把 诸多评价内容的实施集中于某一固定时间,显然不太现实,既繁琐也不科学。 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些内容采取各取所需、分解达标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梳理出阶段发展总目标,再根据阶段发展总目标拟订出达标计划来逐项达标。 只不过应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已达到的素质发展目标有可能因反复成为新的目标,这样,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与学科素质评价一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阶段性达标认定和终结性考查认定结合起来,要注重收集反映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不再只是期末时的 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学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学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