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3,作为本次设计田间适宜水深的采用值。 表 43 水稻生育期田间适宜水深 生育阶段 稻种类 移植 回青 回 青 分 蘖 晒田 拔节 拔节 抽穗 抽穗 乳熟 乳熟 腊熟 腊熟 收割 早稻 5~50 20~70 落干 20~80 30~90 10~80 10~60 落干 晚稻 20~40 10~50 落干 10~80 20~90 10~50 10~40 落干 灌溉制度 ( 1) 泡田定额 泡田定额可用公式计算,但通常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度相类似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根据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参与其它工程实例,确定早稻的泡田定额为 120mm,即 80m3/亩;晚稻为 90mm,即 60m3/亩。 ( 2) 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 水稻的灌溉制度是指水稻栽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一级灌溉定额。 20 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利用田间水量平衡方程 式进行推求的,其公式为: h1+p+mEc=h2 式中: 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 mm); 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 mm); p——时段内降雨量( mm); m——时段内灌水量( mm)。 E——时段内田间耗水量( mm); c——时段内排水量( mm)。 用列表推求法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见表 4- 4 和表 4- 5 表中说明: ( 1) 表中作物需水量是利用试验站的某生育期阶段需水系数和 ***气象局的逐日蒸发量的平均值相乘得出,下渗量采用试验站的试验资料。 ( 2) 目前灌区普遍采用 “浅灌深蓄 ”的灌水方法,即浅水灌溉, 降雨深蓄,深蓄但以不影响作物生长为限,这样充分利用天然降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资源,达到增产的目的。 ( 3) 计算表中最后两项,当田间水深低于下限时,采用浅灌,每次 20~40mm,当超过最大适宜水深时,则需排水。 根据当地调查统计结果,确定旱作物灌溉定额为 200m3/亩。 根据田间水量平衡计算,得出设 计代表年双季稻 灌溉定额为 607m3/亩。 21 表 44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析表 月 日 生育期 降雨量 (mm) 作物 需水量 (mm) 下渗量 (mm) 最小适 宜水深 ( mm) 最大适 宜水深 ( mm) 田面 水层深 ( mm) 灌水 定额 ( mm) 排水 量 ( mm) 4 25 26 移植回青 5 50 27 20 28 29 30 5 1 2 31 20 3 4 回青分蘖 20 70 5 6 20 7 8 9 10 11 12 13 14 5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0 24 晒田 落干 50 25 26 27 28 29 2 30 31 拔节 20 80 30 6 1 30 2 3 22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析表 月 日 生育期 降雨量 (mm) 作物 需水量 (mm) 下渗量 (mm) 最小适 宜水深 ( mm) 最大适 宜水深 ( mm) 田面 水层深 ( mm) 灌水 定额 ( mm) 排水 量 ( mm) 4 5 6 7 8 拔节抽穗 30 90 9 10 11 12 30 13 14 15 16 17 20 18 19 40 20 50 21 22 23 24 抽穗乳熟 10 80 25 26 7 27 28 29 30 30 7 1 2 乳熟腊熟 10 60 3 4 40 5 6 7 8 9 腊熟收割 落干 10 11 12 13 14 15 23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析表 月 日 生育期 降雨量 (mm) 作物 需水量 (mm) 下渗量 (mm) 最小适 宜水深 ( mm) 最大适 宜水深 ( mm) 田面 水层深 ( mm) 灌水 定额 ( mm) 排水 量 ( mm)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移植回青 20 50 30 26 27 28 30 29 30 31 回青分蘖 10 50 8 1 2 30 3 4 5 30 6 7 8 9 30 10 11 12 30 13 14 15 晒田 落干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拔节 10 80 40 24 25 26 24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析表 月 日 生育期 降雨量 (mm) 作物 需水量 (mm) 下渗量 (mm) 最小适 宜水深 ( mm) 最大适 宜水深 ( mm) 田面 水层深 ( mm) 灌水 定额 ( mm) 排水 量 ( mm) 27 28 29 30 31 拔节抽穗 20 90 9 1 30 2 3 4 20 5 6 7 8 9 30 10 11 12 13 2 30 14 15 16 17 30 18 19 20 30 21 22 抽穗乳熟 10 50 23 24 25 30 26 27 28 30 29 30 10 1 30 2 乳熟腊熟 10 40 3 4 5 6 20 7 25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析表 月 日 生育期 降雨量 (mm) 作物 需水量 (mm) 下渗量 (mm) 最小适 宜水深 ( mm) 最大适 宜水深 ( mm) 田面 水层深 ( mm) 灌水 定额 ( mm) 排水 量 ( mm) 8 20 9 10 11 12 13 30 14 1 15 16 17 18 腊熟收割 落干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6 表 45 设计代表年双季稻灌溉定额分配值表 作物种类 时间 灌溉水深( mm) 灌溉用水量( m3/亩) 备注 月 日 早稻 4 上旬 中旬 下旬 140 泡田 5 上旬 20 中旬 下旬 30 20 6 上旬 30 20 中旬 50 下旬 30 20 7 上旬 40 中旬 下旬 早稻小计 340 晚稻 7 上旬 中旬 90 60 泡田 下旬 60 40 8 上旬 90 60 中旬 30 20 下旬 40 9 上旬 80 中旬 90 60 下旬 60 40 10 上旬 70 中旬 30 20 下旬 11 上旬 中旬 下旬 晚稻小计 640 合计 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为 ***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作物种植一直是以水稻为主,以蔬菜、油菜、豆类为铺。 农业灌溉用水量采用直接推算法,即 M 净 = mw(m3) 27 式中 m——该作物某时段的灌溉定额 (m3/亩 ); w——该作物的灌溉面积(亩)。 通过列表计算(表 4- 5)得出 在 90%的保证率的情况下, 水田净需水量为: M 净水 = 6535625 = 万 m3 M 净旱 = 200953 = 万 m3 该项目区农田灌溉需水量为 M 净水 +M 净旱 = += (万 m3) 全项目净需水量为 万 m3,扣除灌区的基 础水量 ,则 需 从欧阳海灌区净 引 水 万 m3,由渠系水利用系数 , 根据渠系配水计算 ( 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之比值,经砼防渗后达到此数),则需 从 欧阳海灌区 引水 万 m3, 才 能满足项目区农田的灌溉( 90%的保证率)。 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 4- 6。 项目区内群众及牲畜饮水全部靠打井取地下水解决,区内无大型养殖场,其需水量不纳入此次计算。 28 表 46 灌溉需水计算表 月份 耕地类型 灌溉定额 ( m3/亩) 总需净水量 ( m3) 基础供水量 ( m3) 4 水田 旱地 5 水田 旱地 6 水田 旱地 7 水田 旱地 66 8 水田 60 旱地 67 9 水田 旱地 67 10 水田 旱地 合计 备注 水田面积 5625 亩 旱土面积 953 亩 灌水模数计算 计算公式: 万亩)(=月净 // 3 smSWQ  式中,W月 ——为设计代表年最大月供水量(万 m3) S——为灌溉面积 则 : 万亩)(==净水 // 3 smQ  万亩)(==净旱 // 3 smQ  29 供水量计算 基础水有效 供水量: 项目区内有山平塘 95 口,库容 万 m3,骨干山塘 8 口,总库容 万 m3,合计库容 万 m3,由于塘坝渗漏严重,复蓄指数只有 ,蒸发损失为 20%,则基础水有效供水量为: ( 1- 20%)= 万 m3 欧阳海灌区有效供水量: 按照欧阳海灌区红白支渠及蒋家斗渠、松山斗渠的配水方案,每年可给项目区内农田供水 365 万 m3,但由于目前渠系综合利用系数只有 ,所以欧阳海灌区有效供水量为: 365= 万 m3, 则有效供水总量为: += 万 m3 可见,目前有效供水总量 万 m3 小于需水总量 万 m3( 90%的保证率) ,不能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 项目区工程实施后,可使骨干塘扩容 万 m3,同时通过塘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