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建设能力突出的教学骨干队伍。 步骤: ① 根据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评定骨干 教师人选,指定培养人,实行淘汰制。 ② 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能力提高活动,承担重要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 ③ 定期考核其工作业绩以及自身教学与科研能力以及“双师”素质水平。 ⑶青年教师培养 目标: 整体提升专业团队基本能力,培养后备力量。 步骤: ① 健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传、帮、带”机制。 ② 开展常规教师培训、基本能力竞赛、创造各种提高机会、制定技术发展方向。 ③ 定期考核评价。 ⑷企业兼职教师 目标: 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的企业教师队伍,支持专业团队教学与专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确保专业培养贴近企业实际需求。 步骤: ① 健全企业教师遴选与聘任管理机制与实施办法。 ②依据遴选条件在企业聘任企业教师。 明确企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职责与主导地位,以及对专业团队的整体帮带作用。 ③充分发挥企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特长、优势。 ④ 注意考评企业教师在教学与专业建设指导方面的能力,及时根据教学需要更新队伍构成。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⒈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建与作用发挥 ⑴关键问题 组建方法、工作机制、 发挥长效作用。 ⑵主要办法 本着专业建设的基本需求,在明确该组织的工作职责基础上,依托学院总体机制规范,按专业群组建 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 由计算机系、专业团队具体主持建立,同时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求以及职业技术工作特点,确定人员数量、角色职责,制定工作机制、职责内容与活动形式。 在专业培养的关键时段、针对关键问题集中开展内容明确的专业建设活动,推进、指导和参与各项建设活动与教学环节以及资源建设工作。 ⑶ 组织管理措施 依托学院相关政策和经费使用制度,由计算机系和专业负责人具体组织、管理工作机制的制定与执行。 计算机系负责工作监督考评,专业负责人负责工作文档管理以及年度工作总结与汇报。 每两年度对该组织进行评估重组。 ⒉ 合作企业的选择与合作关 系的发展稳定 ⑴关键问题 保持合作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 获得工学结合的更大效益。 ⑵主要办法 基于专业特征和专业建设发展与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的基本需求,面向知名技术厂商、用人企业、规模软件园区行业管理单位以及权威培训机构,在实训基地共建、学生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与就业、技术交流与资源获取和技术认证等层面,主动开展合作,同时关注其发展趋势、评价其支持力度。 依合作内容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凭借自身教育消费特点和毕业生资源,客观分析“互利”因 素。 真诚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稳步发展。 ⑶ 组织管理措施 依托学院相关政策和 经费使用制度,由计算机系和专业负责人具体组织、管理工作机制的制定与执行。 人才培养倾向合作企业需求,加强服务意识和互助活动,兼顾有偿合作,保持合作双方的高层联络,定期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重组。 ⒊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有效促进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⑴关键问题 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⑵主要办法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体系,基于行业领域的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本着专业培养教育过程需要与学习规律,抽象分析职业能力标准和 学习领域以及必备的知识技能结构,据此,构建突出工学结合特征的教学内容体系、体现能力系统化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进程。 鉴于高职学生特点与软件职业特征,专业培养分为若干技术方向以适应学生自主发展取向。 最后进行整体分析优化课程体系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确保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符合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 ⑶ 组织管理措施 依托学院相关政策和制度,使用专项资金,服从院、系统一工作部署,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专门培训,开展专门调查分析活动,由专业负责组织具体实施。 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 ⒋ 职业技能证书项目遴 选与嵌入教学体系的方式 ⑴关键问题 软件行业技能证书收费高、学习环境复杂以及培训时间难以安排。 ⑵主要办法 结合本专业的技术认证项目与层次多,权威意义不明确的特点,首先基于培养目标遴选一组不同层次的项目,规定学生自选一定数量,作为准予毕业标准。 项目遴选以初级认证为主,重点面向低收费、有一定知名度项目。 同时加强协商,尽可能降低“门槛”。 其次培训本专业教师,掌握相关培训能力,配置必要资源。 在教学安排方面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学生负担。 可以考虑将职业认证项 目嵌入课程体系。 ⑶ 组织管理措施 本项工作依托学院相关 政策和制度,使用专项资金,在计算机系统一指导下,由专业负责人具体组织专业团队实施。 认证项目遴选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进行。 专业团队及时监督、检查培训进度和学习效果,解决问题。 关注通过率,定期考评项目成效,提出更新建议。 ⒌ 职业技能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与实施 ⑴关键问题 项目化课改的内容整合与教学进程安排 ⑵主要办法 根据软件行业领域的技术运用技术发展特征,本专业整个专业培养内容和培养进程分为 两部分。 ① 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主要面向技术体系自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学习掌握,其技术实现方法则是通过对软件工具的熟练应用。 它既具有职业岗位的直接应用意义,但更是软件技术人员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基础。 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软件工具实践程序设计能力。 ② 职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面向典型工作任务问题,学习应用典型技术构架与标准组合模式,在软件工程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工作方法,其教学目标在于系统化培养职业工作能力。 基于这个原则,项目化课改在两类课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 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以工程方法与特定软件工具应用技术为主,考评依据是针对典型技术问题的工程实现成果以及设计实现的成熟度为主。 教学进程可依技术单元组织划分。  对 于职业工作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解决方案,与其相关的知识、技术要点和方法用例,必要的教学说明等。 考评依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工程成果,以及承担的角色任务完成情况、相关技术文档。 教学进程需要依据任务规模集中安排。 此外需要建设相关的课程资源配合实施。 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单元设计方案,参考案例等。 ⑶ 组织管理措施 本项工作在学院相关课改管理机制下进行,使用专项资金,由专业负责人领导主持实施,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教务处备案。 专业团队每期考评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及时优化完善。 ⒍提升 专业教 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⑴关键问题 提升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 ⑵主要办法 谋求与软件企业建立“交流”关系,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下厂实践时间服从企业项目进度。 企业遴选侧重外地企业在本地的分支机构以及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 专业团队按照专业建设需求提出教师下厂实践计划,教师下厂实践必须有明确的技术实践内容、目标项目和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结束时教师需提交技术实践报告和企业评价。 ⑶ 组织管理措施 教师下厂实践遵照学院相关政策和制度,学院提倡、并支持教师下厂实践,提供方便条件。 专业团队监督、考评实践教师实训质量,检 验实践成果。 七、建设进度及 2020 年、 2020 年预期绩效: 建设项目 2020 年预期绩效 2020 年预期绩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趋于完善、能够指导课程方案设计与标准制定;可在 2020 级实施。 通过不断优化, 专业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得有效实施。 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方案 完成 3 门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定制与课程方案设计。 并纳入跟踪运行考核 完成 6 门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定制与课程方案设计。 并纳入跟踪运行考核 探索 “双证书”机制建设与教学实施方法 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嵌入 2门“职业课程” 优 化“职业课程”相关机制与教学管理考评、优化现有证书项目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建成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管理机制、启动实施。 优化已建成的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转入正常运行 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造 4 门课程项目化改造并重新通过学院在学术委员评审、启动实施并得到质量监控。 5 门课程项目化改造、通过学院在学术委员评审;培养过程的整体实现项目驱动、任务导向。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内容引入企业项目资源,并得到课改项目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明显提升。 企业资源全面融入课堂并与顶 岗实习与订单培养对接。 教学资源呈现规模化主导教学内容。 先进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完善学生课外技术活动管理体制 在体制机制促进下, 学生课外技术活动得到发展。 社团活动多样化。 课外技术活动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课外讲座、技能竞赛、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参加技术实践。 教学团队建设 专任教师团队 确认 2 名后备专业带头人、纳入培养进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得到更多能力提升机会,团队建设能力增强。 教师团队经过专业建设、企业技术实践,“双师”素质提升,及大地改善了整体实践教学能力。 企业教师团队 企业教师聘任机制促进团队建设,帮带作用、教学工作卓有成效。 企业教师团队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课改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 2个能够承担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 新建 2 个能够承担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软件技术实训室 投资 32 万完成建设 软件项目实训室 投资 55 万完成建设 据库技术实训室 投资 40 万完成建设 移动开发实训室 投资 45 万完成建设 界面开发实训室 投资 53 万完成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 投资 61 万完成建设 八、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 及年度执行计划 ⒈ 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来源 __:) (万元) 校内自主解决 (来源 __:) (万元) 合计 (万元)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5 18 53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7 1 8 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方案 16 3 19 探索 “双证书”机制建设与教学实施方法 12 9 21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5 5 教学模式改革 40 21 61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技术课程项目化 改造 20 14 34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3 7 20 完善学生课外技术活动管理体制 7 7 教学团队建设 43 22 65 专任教师团队 27 14 41 企业教师团队 16 8 2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7 21 38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97 189 286 软件技术实训室 32 32 软件项目实训室 55 55 据库技术实训室 40 40 移动开发实训室 25 20 45 界面开发实训室 53 53 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 61 61 总计 232 271 503 ⒉ 年度执行计划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来源:省财政)(万元) 校内自主解决 (来源:学校)(万元) 合计 (万元) 合计 2020 2020 合计 2020 2020 合计 2020 202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5 21 14 18 12 6 53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7 5 2 1 1 8 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方案 16 10 6 3 2 1 19 探索 “双证书”机制建设与教学实施方法 12 6 6 9 6 3 21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5 3 2 5 教学模式改革 40 23 17 21 14 7 61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造 20 11 9 14 9 5 34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3 8 5 7 5 2 20 完善学生课外技术活动管理体制 7 4 3 7 教学团队建设 43 26 17 22 16 6 65 专任教师团队 27 18 9 14 10 4 41 企业教师团队 16 8 8 8 6 2 2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7 10 7 21 15 6 38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97 189 286 软件技术实训室 32 32 32 软件项目实训室 55 55 55 据库技术实训室 40 40 40 移动开发实训室 25 25 20 20 45 界面开发实训室 53 53 53 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 61 61 61 总计 232 271 50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