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企业工程能力,将对专业教师进行与企业对接师资培训与认证促进 专业 骨干 教师 积累 企业工作经历 和树立行业影响力 , 在校内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本专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对行业内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促进 来自生产一线 的 兼职教师承担 相应 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 校企合作 ,建设 专兼结 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 教学 机制, 推 进校企之间 技术 研讨和经验交流 的制度化 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 教学 团队 的 梯队建设 ,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 数量充足、 结构合理 、德技双馨的 专业教学团队。 4)专业结构布局 移动通信技术将专注于特色发展,以打造特色引领型专业,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 发展 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5)社会服务建设目标 开展多 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和拉动作用,为其它院校进行师资和教学培训,打造吉林省通信行业技能培训中心。 在培训方式上,进修教师可以在本专业学习,并参与专业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也可以在假期来我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既可以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可以是专业建设工作的交流与学习。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把专业建设成中小企业技术支持中心。 6)制度建设目标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坚持 学校主体、 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 建设 制度 ,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 优势 , 制定相关制度,以 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 参与 专业建设 和人才培养 的积极性。 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加 深校企合作 ,将核心能力培养 、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教学期间,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以“ 职业生涯模拟”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实施。 引入通信行业的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入 学行业指引、企业参观、 NC 网络通信课程体系学习、嵌入 NC“ MIMPS”企业教学法、岗前培训、行业技能认证、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 最终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通信行业,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通信工程技术的维护、优化、业务营销、行业销售、后台运营等能力,能够胜任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 主要完成学生包括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及其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项目化授课,从外界环境与师资上为学生创造 企业化氛围,学生要完成员工素质培训课程及企业化的运营机制等内容。 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采取订单式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学生在获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后,由中兴在通讯专业相关的岗位推荐就业,并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学习、模拟面试、岗前培训和安排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会。 三、专业建设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 2020 年底前,完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定工作,本次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对 通信产业 的人才需求分析 , 强调 将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和职业核心能力及职业标准培养融入其中。 根据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求,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及企业技术人员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学习过程转换为职业生涯模拟,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 实现自我职业定位,从而使学生从较为盲目的学习过程能够转变为目的性明确的自我教育设计过程,真正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 2)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制定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次制定原则始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 职人才培养特点。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当处理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 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有关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 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关工种 使用手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和各种考证相关内容。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进行课程标准设计。 以实际的 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 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完成一个 项目下某 个具体的 “ 任务 ” 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 “ 任务 ” 之中,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激发 学 生 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开发配套教材,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每门课程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培养做为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实施之中。 ( 3)完成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 针对专业内核心课程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把三年不间断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通信行业的“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充分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通过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全程工作模拟过程,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的彻底转换。 ( 4)通 过第二课堂及兴趣协会形式提升学生素质 以第二课堂及兴趣协会为平台和人才培养试点及资源库, 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 能力。 ( 5)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学习考核,要把学生平时完成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的状态与在本门课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考核,彻底扭转一考定乾坤的局面。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 具有行业影响力、 能 解决 企业 技术难题的 技术能手和教学骨干。 ( 1)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 1 名 专业带头人。 使之在专业领域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制订、实施专业师资培养规划。 引进 1 名行业企业技能型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实时跟踪行业动态,协助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协助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本专业教师技能提高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 2)培养骨干教师 选拔 3 名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专业 “ 双师 素质” 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并通过到国内 培训学习职业教育理念 、业务进修等,跟踪专业技术发展 动态 ,开展技术交流 , 制订倾斜政策,创造宽松环境, 接受 企业行业 认证考核 ,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 服务 水平 ,取得高级技能专业资格证书。 继续 鼓励教师下企业, 2 年内 , 参与企业培训、与企业合作项目、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要达到 6 人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95%以上。 (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与 中兴通信教育学院、摩托罗拉工程学院吉林省授权中心、中国电信吉林省分公司 等著名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 从合作企业 、 行业中引进能工巧匠型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教师。 通过 两 年的建设,使专业专任教师形成专业方向涵盖面较广、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 综合素质 高水平课题 研究 的教学科研梯队。 教学实验实训 条件建设 (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聘请 企业 专家 参与规划、 行业 协会制订标准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建设完善和拓展现有 的 实训室 ,对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和重建。 重点建设 3G 通信技术全系列产品线设备的 “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光传输实训室,数字程控交换仿真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工程实训室、宽带接入实训室( EPON)、 CDMA 网规网优实训室 VOIP 融合通信实验室、视频会议实 训室、 WCDMA3G 移动通信仿真实训室、 CDMA20203G 移动通信仿真实训室、GSM 移动通信仿真实训室等,并在原有基础上改 扩建高频通信实训室,现代交换技术实训室, 探索建立 “校中厂 ”、 “厂中校 ”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核心课程提供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现场无缝对接,并为通信行业内认证及培训提供硬件保障, 争取通过 2 年建设, 使 校内实训 基地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实训中心管理机制 ,参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充满活力的实训室管理机制, 通过构建模拟职业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提高师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与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学校搬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5 个校外实训基地。 为订单培创造有利条件,为 培养高技能 应用型 人才 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到各基地负责人,并签订项目任务书。 拟定实习基地师资聘用计划,并制定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生产实训与顶岗实习环境。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建立实践教学项目准备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实训基 地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修 订 实训设备管理、安全实习、考核验收、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 2)与企业共同搞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 引入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规范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参照企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实训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等各种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提高师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 由企业和专任教师共同开发和实施实训 项目, 经过培训,学生取得行业的相关资格认证。 3)建立长效机制 与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通过两年建设,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修订可行有效的基地运行及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奖惩制度等,保证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运行,使该基地具有对外校培训、企业培训、教师培训、取证培训等能力,成为吉林省的通信类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对专业群的特色引领辐射作用,带动电子信 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全面发展,打造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通信网络运营的电子信息专业群。 专业间内在联系紧密,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和内容相近,可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整合效应,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 1)构建专业群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进行比较,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思路上进行 充分交流,优势互补,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产岗位技能的 、具有各自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 ( 2)课程建设 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建设 1 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 1 本特色教材或实训讲义。 在建设核心课程和编写核心课程教材的同时, 建立专业网站,共享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 电子 CAD 与项目训练、单片机原理与项目训练等。 与企业合作 编写 2 本 适合工学结合的 课程教材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内容,强调可读性和一定的趣味性,以巩固项目教学的成果。 ( 3)专业群的师资建设 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各 引进 1名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培 养 2名骨干教师,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3人,达到优化专业群师资队伍、全面提高专业群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 ( 4)专业群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新建电子 CAD实训室,满足开发电子通信产品从设计、画图、制版到调试等技能需要;新建设 ARM实训室,以更新及配套相应课程体系内容。 校外实训基地: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共享校外实训基地;新建专业相关校外实训基地 2个,为学生和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进行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特色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拉动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 术服务,通过企业委托开发和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提高专业群的辐射能力,打造地区特色专业群,使学院成为吉林省通信类高职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带动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群的发展。 四、改革举措 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促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企业走进校园,形成活跃的校企融合特色教学,校企在专业层面合资办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 专业 师资,校企联合 共同 组织 教学。 实现校企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教学结果 最大。吉林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相关推荐
建设能力突出的教学骨干队伍。 步骤: ① 根据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评定骨干 教师人选,指定培养人,实行淘汰制。 ② 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能力提高活动,承担重要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 ③ 定期考核其工作业绩以及自身教学与科研能力以及“双师”素质水平。 ⑶青年教师培养 目标: 整体提升专业团队基本能力,培养后备力量。 步骤: ① 健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传、帮、带”机制。 ② 开展常规教师培训
事宜,保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有效运 行。 图 1 校企合作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建设与企业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的生产性实习车间。 本着校中厂的建设思路, 建设 “ 校中厂 ” 形式学生 生产性 实习 实训 基地,企业在校内设立 电气设备装配车间 ,生产产品, 提供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配备工装卡具、刀具, 进行
? ? bn (按第 1 行展开 ) dn a1 b1 c1 d1 ?? an?1 = an ?1 0 ?? ?? ? ? a1 b1 c1 d1 L ? ?? ? bn?1 0 ?? dn?1 0 0 dn 成都大学诗叶子制作 12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第五版答案全集 同济版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第五版答案全集 0 an?1 + (?1)2n+1bn ?1 ?? ? ? ? ?? ? bn?1 ?
曹柱昌 组员:华海鸥 宋锦秋 唐安军 鲁丛森 张星 宋涛 基层施工缺陷整改小组职责:对已施工下基层的路段出现的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修复,另外对后期基层施工进行监督和指导,避免出现类似的或其它缺陷,确保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合格率。 二、基层施工缺陷分类: 下基层边缘部分松散、线形差,离析较多。 下基层顶面平整度较差,尤其是施工接头处平整度较差。 交通管制不到位
电压过高或过低) 步骤 操作 是 否 1 1)拆下转向柱孔保护罩 2)打开点火开关,检查扭矩传感器接插件上“ R”线和端子地之间电压 3)是大约 5V吗。 替换好的控制模块重新检查 进入步骤 2 2 1)关闭点火开关,断开扭矩传感器插件。 2)检查扭矩传感器接插件上“ R”线和端子地之间电阻 3)是大约 KΩ ? 1)终端“ B2”或“ B3”连接不良 2)扭矩传感器插件的线束接触不良 3)“
《会计通用核算》、杨英男主编《审计实务》。 3 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2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序号 专业项目 (负责人刘晔 ) 项目任务与内容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2020 年 2020 年 3 师资 队伍 建设 头人培养 ( 2 人) 专业带头人培养内容: ⒈主持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工作; ⒉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⒊主编教材 1 部,在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 1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