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恩的贺卡;( 4)《我爱我师》朗诵赛。 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 同学是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 朝夕相处,心有感谢,也许从没表达。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 同学的感谢之情。 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 感谢他人帮助我 “ 活动举例 低年级:开展《我能帮你吗。 》 我为同学做 件好 事。 中年级:“ 今天我值日 ” 活动、 高年级:“我的好朋友”征文 大队部:( 1) 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 13 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 感恩记录卡记录 的感恩心情。 ( 2) 结合 “学雷锋、学 做好少年 ”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 3)开展“手拉手 —— 一个都不能少”帮助特困生、学困生现在心大行动 卢作孚先生认为“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 ” [6](P12)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可以说,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 感恩自然的赐予之恩 自然让我们感受了事物的美好,红的花、绿的叶,让我们感受到了芬芳。 山川河流让我们的世界尽情的享受。 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情趣、边的心情舒畅。 “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活动举例 低年级:“小小花匠”养一盆花 中年级: 我是环保小卫士, 保护一片绿地。 高年级: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 大队部: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的主题,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配合德育开展社会实践一日游活动。 感激祖国之恩 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帜,爱国是中华民族 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爱我的祖国”活动举例 低年级:认识国旗、国歌; 中年级:“赞祖国,我自豪”小报评比。 高年级:“美丽的家乡”摄影比赛、诗歌创作。 大队部:( 1)开展“大中国”主题活动,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活动;( 3)组织“歌唱祖国”小合唱比赛。 ( 4)以“我爱我的祖国”办一期板报,出一份手抄报;( 5)清明节之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6)组织开 展看一部爱国影片活动;( 7)开展以“我的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 (二)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原则 感恩教育与基础道德相结合 基础道德其一指的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 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 基础 ,而和谐文化的构建,其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文化。 感恩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精神 文明建设所呼唤和需要的内容,更是加强公民 道德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抓好 感恩教育 ,才能更好地全方位的促进公民道德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让少先队员在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进而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只有探究现实中种种令人忧虑的 道德 缺失现象,弄清其具体表现和不良影响,分析其成因,研究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 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 对队员们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贯穿于少先队活动的全过程。 同时各年级中队的队员年龄特点,因此教育内容 和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在每一个感恩教育活动中,设计活动提示的时候就根据了不同队员的年龄特点内容由少到逐渐增多、活动操作由较容易转入难操作。 如孝敬父母教育的活动内容中:低年级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中年级 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高年级 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不同的年龄特征分别“一句话”、“四件家务”、“一次电话”成都市一个比一个深。 在从“算算清笔账”活动中计算一星期的投资成本、一学期的学杂费、将来毕业后的收入一个比一个数字大,而且较难算,也是根据年龄特点来制定出上课的主要活动。 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感恩教育 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学校的组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配合合作来完成,因此,感恩教育活动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学校、家庭、社区得挺的环境面来活动。 如: 学校经常利用班队课、晨间活动、国旗下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