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课题方案内容摘要:

十二、实验的组织管理   组长:代汝林   副组长:丁世洪  组员:     —3—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4—     六、预期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预计完成时间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3 项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人  1      2           3         —5—  七、经费预算  序号 经 费 开 支 科 目 经 费 预 算  金 额 ( 元 ) 1  资料费   4500   2 国内调研差旅费   2000  3 小型会议费    1500 4 计算机使用费    500  5  印刷补助费  1500 6   管理费    3200 7 其他    1800 8  以上7个科目  预算经费合计 15000元 年度   预算  2009年度          15000元           申请资助(元)     重点课题资助经费到达单位名称、开户银行和账号    单位配套经费或将对课题研究资助的经费额度(元)      八、推荐人意见(不具备中学一级(小学高级)、讲师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必须填写)    不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中学高级(副教授、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6—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条件和课题研究经费保障;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等。 单 位 公 章  单 位 负 责 人 签 字:    年 月 日    十、学区意见   是否同意推荐上报。 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7—  十一、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初 评 意 见              评审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审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复   评  意 见     评审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审未通过原因   1.选题不当,不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不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宜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5.资料准备不够;  6.最终成果不明确;  7.不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评审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十二、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8— 登记号    綦江县教育科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重要启示:本论证内容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及其成员姓名、课题承担单位名称等。 可用符号代替。 请按下面要求逐项填写。 并与前面的课题申请评审书分开,另行装订成册,报送一式5份。 ) 课题界定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目的、意义、价值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主要思路、措施、技术路线及实施计划、安排等。 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限3000字以内)   一、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本课题所研究的范围局限于农村小学,农村小学因受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要素的影响,许多方面相对滞后,我们所研究的立足点是农村小学的现实状况。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即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 从组织形式和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合作小组的组成一般按座位就近组合,组际差异较少,小组学习活动由教师统一规定时间,在课堂内进行。 从学习内容和结果看,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各合作小组,主要是共同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教科书中的某一问题而开展活动。 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同学交流和沟通大多眼于认知范围之内。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 从浙江苏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