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考76分连云港技术人员远程教育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和答案内容摘要:

) 与动态包过滤器 (Dynamic Packet Filter)。 √ 3. 软件防火墙就是指个人防火墙。 4.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NMT) 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 IE 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 5. 防火墙提供的透明工作模式,是指防火墙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类似于一个网桥。 因此,不需要用户对网络的拓扑做出任何调整就可以把防火墙接入网络。 √ 6. 防火墙安全策略一旦设定,就不能在再做任何改变。 7. 对于防火墙的管理可直接通过 Telmt 进行。 8. 防火墙规则集的内容决定了防火墙的真正功能。 √ 9. 防火墙必须要提供 VPN 、 NAT 等功能。 10. 防火墙对用户只能通过用户名和口令进行认证。 11. 即使在企业环境中,个人防火墙作为企业纵深防御的一部分也是十分必要的。 √ 12. 只要使用了防火墙,企业的网络安全就有了绝对的保障。 13. 防火墙规则集应该尽可能的简单 , 规则集越简单,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就越小,系统就越安全。 √ 可配置具有状态包过滤机制的防火墙。 √ 15. 可以将外部可访问的服务器放置在内部保护网络中。 16. 在一个有多个防火墙存在的环境中,每个连接两个防火墙的计算机或 网络都是 DMZ。 √ 17. 入侵检测技术是用于检测任何损害或企图损害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等行为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 √ 18. 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是相互对立的,不能同时采用。 19. 异常入侵检测的前提条件是入侵性活动集作为异常活动集的子集,而理想状况是异常活动集与入侵性活动集相等。 √ 20. 针对入侵者采取措施是主动响应中最好的响应措施。 21. 在早期大多数的入侵检测系统中,入侵响应都属于被动响应。 √ 22. 性能 瓶颈 是当前入侵防御系统面临的一个挑战。 √ 23. 漏报率,是 指系统把正常行为作为入侵攻击而进行报警的概率。 24. 与入侵检测系统不同,入侵防御系统采用在线 Online) 方式运行。 √ 25. 蜜罐技术是一种被动响应措施。 26. 企业应考虑综合使用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来保护企业网络。 在进行分阶段部署时,首先部署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因为它通常最容易安装 和维护,接下来部署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来保护至关重要的服务器。 √ 27.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弥补企业安全防御系统中的安全缺陷和漏洞。 28. 使用误用检测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很难检 测到新的攻击行为和原有攻击行为的变种。 √ 29. 在早期用集线器 (hub) 作为连接设备的网络中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在交换网络中不做任何改变,一样可以用来监昕整个子网。 30.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一次性弥补所有的安全漏洞。 31. 漏洞只可能存在于操作系统中,数据库等其他软件系统不会存在漏洞。 32. 防火墙中不可能存在漏洞。 33. 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不需要有主机的管理员权限。 34. 半连接扫描也需要完成 TCP 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 35. 使用漏洞库匹配的方法进行扫描,可 以发现所有的漏洞。 36. 所有的漏洞都是可以通过打补丁来弥补的。 37. 通过网络扫描,可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 能够进行端口扫描。 √ 39. 隔离网闸采用的是物理隔离技术。 √ 40. 安全通道隔离 是一种逻辑隔离。 41. 隔离网闸两端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 √ 是与朋友联机聊天的好工具,不必担心病毒。 43. 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之后,就不必担心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 44. 计算机病毒可能在用户打开 txt 文件时被启动。 √ 45. 在安全模式下木马程序不能启动。 46. 特征代码技术是检测已知计算机病毒的最简单、代价最小的技术。 √ 47. 家里的计算机没有联网,所以不会感染病毒。 48.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离不开人的参与,遵循一定的准则就可以避免感染病毒。 49. 校验和技术只能检测已知的计算机病毒。 50. 采用 Rootkit 技术的病毒可以运行在内核模式中。 √ 51. 企业内部只需在网关和各服务器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 52. 大部分恶意网站所携带的病毒就是脚本病毒。 √ 53. 利用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了计算机 病毒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 二、单选题 1. 防火墙是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 A. 字符串匹配 B. 访问控制技术 C. 入侵检测技术 D. 防病毒技术。 3. 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4. 通过添加规则,允许通往 的 SSH 连接通过防火墙的 iptables 指令是一 一一。 F INPUTE –d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A INPUT d p tcp –dport 23j ACCEPT A FORWARD –d p tcp—dport 22 j ACCEPT A FORWARD –d p tcp—dport 23 j ACCEPT 5. 防火墙提供的接入模式不包括一一一。 A. 网关模式 C. 混合模式 6. 关于包过滤防火墙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过滤防火墙通常根据数据包源地址、 访问控制列表实施对数据包的过滤 B. 包过滤防火墙不检查 OSI 网络参考模型中网络层以上的数据,因此可以很快地执行 C. 包过滤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利用应用程序漏洞进行的攻击 D. 由于要求逻辑的一致性、封堵端口的有效性和规则集的正确性,给过滤规则的制 定和配置带来了复杂性,一般操作人员难以胜任管理,容 易出现错误 7. 关于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说法正确的是 A. 基于软件的应用代理网关工作在 θ SI 网络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上,它采用应用协议 代理服务的工作方式实施安全策略 B. 一种服务需要一种代理模块,扩展服务较难 C. 和包过滤防火墙相比,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的处理速度更快 D. 不支持对用户身份进行高级认证机制 O 一般只能依据包头信息,因此很容易受到 地址欺骗型 攻击 8. 关于 NAT 说法错误的是 允许一个机构专用 Intramt 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元需内 部 主机拥有注册的 ( 已经越来越缺乏的 ) 全局互联网地址 B. 静态 NAT 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换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C. 动态 NKT 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 NAT 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 IP 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 IP 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D. 动态 NAT 又叫做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NAPT 9. 下面关于防火墙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创建防火墙策略以前,不需要对企业那些必不可 少的应用软件执行风险分析 B. 防火墙安全策略一旦设定,就不能在再作任何改变 C. 防火墙处理入站通信的缺省策略应该是阻止所有的包和连接,除了被指出的允许 通过的通信类型和连接 D. 防火墙规则集与防火墙平台体系结构无关 10. 下面关于 DMZ 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 DMZ 包含允许来自互联网的通信可进入的设备,如 Web 服务器、 FTP 服务器、 SMTP 服务器和 DNS 服务器等 B. 内部网络可以无限制地访问外部网络以及 DMZ 可以访问内部网络 D. 有两个 DMZ 的 防火墙环境的典型策略是主防火墙采用 NAT 方式工作,而内部防 火墙采用透明模式工作以减少内部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 11. 在 PDRR 模型中,一一一一是静态防护转化为动态的关键,是动态响应的依据。 A. 防护 B. 检测 C. 响应 D. 恢复 12. 从系统结构上来看,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不包括 A. 数据源 B. 分析引擎 C. 审计 D. 响应 13. 通用入侵检测框架 (CIDF) 模型中,一一一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 ,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A. 事件产生器 C. 事件数据库 14.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源是 A. 系统的审计日志 B. 系统的行为数据 C. 应用程序的事务日志文件 D. 网络中的数据包 15.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问题是一一一的建立以及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A. 异常模型 B. 规则集处理引擎去 C. 网络攻击特征库 D. 审计日志 16. 一一一是在蜜罐技术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在其中可以部署一个或者多个蜜罐,来构成一个黑客诱捕网络体系架构。 A. 蜜网 B. 鸟饵 17. 下面关于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是相互对立的,不能同时采用 B. 被动响应是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唯一响应方式 C. 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的警报方式只能是显示在屏幕上的警告信息或窗口 D. 主动响应的方式可以是自动发送邮件给入侵发起方的系统管理员请求协助以识别问题和处理问题 18.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于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视一个主机上发生的全部事件,它们能够检 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不能检测的攻击 B.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可以运行在交换网络中 C. 基于 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测针对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扫描 D. 基于应用的入侵检测系统比起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更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应 用程序日志并不像操作系统审计追踪日志那样被很好地保护 19. 使用漏洞库匹配的扫描方法,能发现 A. 未知的漏洞 B. 已知的漏洞 C. 自行设计的软件中的漏洞 D. 所有漏洞 20. 下面不可能存在于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中。 A. 漏洞数据库模块 B. 扫描引擎模块 C. 当前活功的扫描知识库模块 D. 阻断规则设置模块 21. 网络隔离技术,根据公 认的说法,迄今已经发展了个阶段。 A. 六 B. 五 C. 四 22. 下面关于隔离网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够发现已知的数据库漏洞 B. 可以通过协议代理的方法,穿透网闸的安全控制 C. 任何时刻,网闸两端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 D. 在 OSI 的二层以上发挥作用 23. 关于网闸的工作原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切断网络之间的通用协议连接 B. 将数据包进行分解或重组为静态数据。 对静态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等 C. 网闸工作在 OSI 模型的二层以上 D. 任何时刻,网闸两端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品 24. 当您收到您认识的人发来的电子邮件并发现其中有意外附件,您应该 A. 打开附件,然后将它保存到硬盘 B. 打开附件,但是如果它有病毒,立即关闭它 C. 用防病毒软件扫描以后再打开附件 D. 直接删除该邮件 25. 下面病毒出现的时间最晚的类型是 A. 携带特洛伊术马的病毒 B. 以网络钓鱼为目的的病毒 C. 通过网络传播的蠕虫病毒 文档携带的宏病毒 26. 某病毒利用 RPCDCOM 缓冲区溢出漏洞选行传播,病毒运行后,在 %System% 文件 夹下生成自身的拷贝 nvcl 呻牛 .exe, 添加注册表项,使得自身能够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 通 过以上描述可以判断这种病毒的类型为 O S A. 文件型病毒 B. 宏病毒 C. 网络蠕虫病毒 D. 特洛伊木马病毒 27. 采用 进程注入。 可以 A. 隐藏进程 B. 隐藏网络端口 C. 以其他程序的名义连接网络 D. 以上都正确 28. 下列关于启发式病毒扫描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启发式病毒扫描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启发式搜索技术 B. 启发式病毒扫描技术不依 赖于特征代码来识别计算机病毒 C. 启发式病毒扫描技术不会产生误报,但可能会产生漏报 D. 启发式病毒扫描技术能够发现一些应用了已有机制或行为方式的病毒 29. 不能防止计算飞机感染病毒的措施是 u A. 定时备份重要文件 B. 经常更新操作系统 C. 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 D. 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 30. 企业在选择防病毒产品时不应该考虑的指标为 I A. 产品能够从一个中央位置进行远程安装、升级 39。 B. 产品的误报、漏报率较低 C. 产品提供详细的病毒活动 记录 D. 产品能够防止企业机密信息通过邮件被传出 三、多选题 1. 防火墙通常阻止的数据包包括 A. 来自未授权的源地址且目的地址为防火墙地址的所有入站数据包 { 除 Email 传递等特殊用处的端口外 ) B. 源地址是内部网络地址的所有人站数据包 C. 所有 ICMP 类型的入站数据包如 D. 来自未授权的源地址,包含 SNMP 的所有入站数据包 E. 包含源路由的所有入站和出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