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管采用钻孔埋设法 ,管底应 置于深度方向水平位移为 零的 硬土层 中 至少50cm或基岩上。 导管要求垂直, 成孔偏差不大于 %, 然后 ,将分段接长的测斜管逐段接长沉人钻孔中,下沉过程中应注意导向槽的对正,使管内导槽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用标准砂沿管周边均衡回填捣实,等管外填砂密实、紧贴测斜管后,可读测初读数。 图 6 测斜仪布置图 沉降钉 运营期观测点布设:施工完成后,按照施工期观测点布设断面,在路面埋设沉降观测钉,继续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布置 (一)一般路段 位移和沉降观测 (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为 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 2)一 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 10 观测断面。 ( 3)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 设置 沉降板、 位移观测桩和 斜测管 三种 监测 元件。 位移观测桩 每断面设置 4 个,分别 设置在两侧坡脚和坡脚外。 沉降板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和两侧土路肩上 ,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斜测管 每断面设置 4 个,分别设置于 两侧 路堤坡脚处 和坡脚外 10m处。 ( 二 ) 高 路堤位移和沉降观测 (1) 填方边坡高度大于 20 m的高路堤、地面斜坡陡于 1: 的软土地基路堤及滑坡、岩堆等不良地 质体上填筑的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路堤 , 每 50 m应布置一个观测断面 (不足 50 m地段 , 应设一个观测断面 )。 (2) 观测断面应根据填方高度、地面坡度、覆盖层厚度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情况综合确定 , 一般布置在易发生填方基底变形处。 (3) 每个观测断面应于两侧坡脚或坡脚外 5m、 10 m以及土路肩上设置一个位移 观测桩 , 对填方地基进行位移监测。 (4) 在土路肩、线路中心位置及软土最厚处埋设沉降观测板。 (5)在观测断面路基 两侧 坡脚 处 以及坡脚外 10m处分别 埋设测斜管, 对填方地基的深层水平位移进 行位移监测。 观测技术要求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观测方法 ( 1)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 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7 所示: 11 沉降板观测方向工作基点路基面观测桩 图 7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 2) 沉降板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 3) 位移 观测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 位移 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 4)测斜 管 观测方法 采用 BC— l型测斜仪测量不同深度的侧向位移量,测斜管采用 PVC 高精度测斜管。 以 ,水平位移观测精度。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77。 ,读数取位至 ; 路基 水平位移观测精度 为。 深层水平位移 以 ,观测精度 也 为。 观测频次要求: (1) 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 , 应进行一次观测 ,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 , 每 3d 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 预压高程后 , 在预压期的前 2~ 3 月内 , 每 5d 观测一次 , 三个月后 7~ 15d 观测一次 , 半年后一 12 个月观测一次 , 一直观测到竣工验收时为止 , 每次应绘制填土高 — 时间 — 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2)斜测管 观测频率:对真空预压路段,在填土、抽气期间每两、三天观测一次,在路堤填到设计高后每 15d 观测一次。 需要指出的是,监测频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和前期观测数据分析灵活调整。 (3)沉降钉 观测频率 :竣工通车后,第一个月为 1 次/ 2 周,第 2~ 3 个月为1 次/月, 3 个月以后为 1 次/ 3 月。 控制标准 : 路堤中心沉 降每昼夜不得大于 5~ 10 mm, 坡脚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 5mm。 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 , 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 当观测出现异常情况 (沉降不收敛或加剧时 ) 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元件保护要求: ( 1)各工区以工区长、技术主管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领工员、技术员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 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监测箱内。 ( 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 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 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监测断面的填筑。 资料整理要求 ( 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监测记录表格,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监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