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内容摘要:
供 有力 支撑。 二、建设原则 ( 一 )深化改革,加强建设。 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全局 、着眼于 农业科技整体,解放思想,拓展思维, 以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切实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干中改、改中建, 鼓励和引导广大基层农技人员 继续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扎扎实实的科技服务,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 各级 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信任,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推进基层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 二 ) 重点突破,整体 提升。 全面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尤其要根据 各 地改革与建设的进展情况,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其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 健全农技推广机构,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改善设施条件, 激发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活力。 要进一步 强化 新技术推广 、病虫 害 防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公共 信息服务 、农民 教育 培训 等 公益性职能 任务 ,整体 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的 公共服务 能力。 ( 三 ) 凝聚合力,多 方 推进。 中央加强对 体系 建设 的指导和督促,制订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制 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 建设资金 投入。 各地要 因地制宜 ,科学选择建设模式和建设重点, 落实配套 政策 和资金投入 , 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10 和 日常 运行的经费保障。 大力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专业服务组织、涉农企业及科研 教学 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强大合力。 ( 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布局,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与新一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紧密衔接,统筹推进基层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各地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分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 优先选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展较好地区先行建设,逐步扩大到所有乡镇或区域。 三、建设目标 3 年内,建设完善 30000 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工作职能、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优良的推广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建设10 万个村级服务站点试点,使其成为连接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宣传点和服务点;建设 6000 个 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将其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 基地、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地;在全国形成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 教学 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1 分年度建设目标: 2020 年,建设 6000 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2万个村级服务站点、 1200个 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 2020 年,建设 9000 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万个村级服务站点、 1800个 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 2020 年,建设 15000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 技术推广机构、 5 万个村级服务站点、 3000个 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第四章 机构建设 通过 深化 改革 , 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机构设置,科学核定编制,创新管理 体制 ,力争 3 年内普遍健全县乡统筹、便捷高效、开放运行 的 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 为 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 强化 公益性职能 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进一步 明确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的公益性定位。 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主要承担的 关键技术 的引进、试验、示范,病虫 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产品生产过程 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 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12 二、完善机构设置 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 公益性职能 履行 的原则, 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特点, 因地制宜地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 县以下 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可以选择在乡镇范围整合基础上综合设置 ,也可以 由县级 农业 主管部门 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 无论采取哪种设置方式,都要 进 一步提高县级 农业 主管部门 统筹县域公益性 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的能力。 三、 科学核定 编制 根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本着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地 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村庄和农户数量、 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科学测算、合理核定并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县级政府在县乡事业机构事业总编制限额内统筹解决,按程序报批,保证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技人员总编制的 2/3,专业农技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 种专 业 人员 之间 的合理比例。 四、创新管理体制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 , 加强 县级 农业 主管部门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 管理和指导。 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 13 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 要 明确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等方面的 指导职责 , 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意见 , 切实解决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离的问题。 第五章 队伍建设 创新 用人 机制 , 强化人员 培训, 提高 人员 素质 , 切实 为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 提供 有力 的 人力资源保障。 一、实行 人员 聘用 管理 改革用人制度, 在全国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实行 人员聘用制度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 农业技术推广 队伍。 农技人员进、管、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 农业技术推广 人事管理制度。 二、强化 农技 人员培训 启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组织发动各级农业部门,推广、科研、 教学 单位,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 集中 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 14 类开展培训。 力争 3 年内所有一线农技人员都能接受 23 次集中培训,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培训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扩充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常识等内容。 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分期分批选送骨干农技人员到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提高 专业水平和 学历层次,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骨 干人才。 三、逐步推行 农业技术推广 职业 资格准入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 要求, 对 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的从 业 人员,通过考试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方可参与竞聘上岗。 各地 可 选择部分改革进展较好 、 有条件 的 地区 ,进行 农 技 人员职业资格准入试点,待取得经验并完善相关制度后,逐步全面推行。 四、 鼓励支持 大学生下乡支农 实施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 将大学生下乡支农纳入全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引导鼓励素质优良、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的涉农专业大学生下乡村,实施农业 技术推广 项目,领办 农业试验示范 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 利用大学生知识 新 、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储备新生力量。 15 第六章 运行机制 建设 加强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 运行机制 建设, 积极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 运行机制 及服务模式, 为 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 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效能 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建立 农业技术推广 责任制度 在全国 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 普遍建立 农业技术推广 责任制度 ,明确职责任务, 实行目标管理 ,激发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 各 地 结合本地农 业生产特点, 合理设置 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及 工作 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 任务 要求。 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责任制度。 二、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 绩效考评机制 加强对农技人员 工作绩效考核,在全国普遍推行由 服务对象、县级 农业 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三方共同参与的 农业技术推广 绩效考评机制。 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考评结果与 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 评 优评先、研修深造 等 挂钩 ,充分调动农技人员 的 工作积极性。 16 三、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 方式方法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不断创新农业推广方式方法。 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企业、基地、合作社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 技术推广 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 12316”、“农技 110”、“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 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专家大院 、科技特派员等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 采用招投标制、政府订购、委托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农业公共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四 、 发挥多元化服务组织作用 推进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认真履行农业技术推广职责, 引导更多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支持和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科学 指导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农业生产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鼓励农业企业与 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 , 引导涉农企业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销售服务,增强服务和带动能力。 17 第七章 设施 条件建设 根据目前 县、乡两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设施条件现状, 当前 重点 应 加强 乡镇或区域性 农业技术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
相关推荐
旋喷桩 主要施工设备表 表 603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用电量 1 旋喷钻机 XP— 20 型 台套 1 2 高压注浆泵 XPB90E 型 台 1 90KW/台 3 空压机 VF— 6/7 型 台 1 22KW/台 5 钻杆 米 20 6 高压浆管 米 50 7 高压气管 米 50 8 水管 米 50 静压桩主要施工设备 表 605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业主与设计人不能预见、或不能采取措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或社会政治因素 等。 业主风险: 因不可抗力或应由于业主单方承担责任而产生的风险。 天: 指日历日。 年、月、日按公历计算。 时间: 本招标文件所指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合同价: 指合同协议书中写明的,设计人按合同规定完成所有设计工作内容、所有工作量、提供全套设计文件 [包括初步设计概算、修正概算 (如有 )及全部基础资料
5 分钟到岗召开班前会。 在班前会上我 们坚持做到每日通报上日事后监督情况,及时指出各柜员日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表扬工作中好的做法,传达联社文件精神等。 同时创新班前会模式,每周五由大学生员工轮流主持,谈各自对工作的认识心得等。 通过召开班前会,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凝聚了人心,统一了认识,提高了制度执行力。 四、积极配合开展员工思想教育活动,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素质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四、每年对支部委员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内容有:学习党建工作理论,创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能力等,使支部工作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每年对全体党员进行 12 次培训 ,时间不少于两天。 内容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岗位特点,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风党纪、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 六
关文件,一方面提高党员对评议活动的认识,使每个党员都明确评议的目的、意 义和要求,提高党员参加民主评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对党员进行党员标准的教育,使每个党员都能明确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下一步的评议做好准备。 第二,自我评议。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围绕评议内容,认真总结自己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