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sbs防水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均为 100mm)在第一块卷材上弹出基准线,以后卷材就按此基准线铺贴。 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即可铺贴卷材。 在平面与立面交界部位,应先铺贴平面部位的半幅卷 材,然后沿阴角根部由下向上铺贴立面部位的另一半卷材。 立面部分卷材甩搓在永久性保护墙上。 卷材铺贴完毕后,对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缝应用封边专用工具和喷灯进行封边处理。 保护层施工: 卷材防水层铺 设完,报监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 防水保护层施工,保护层为 15mm 厚的 C15 细石砼,浇筑时切勿损伤防水卷材,如有损伤须及时修补,以免留下隐患。 细石混凝土和砂浆保护层须压实、抹平、抹光。 细石混凝土和水泥砂浆保护层养护固化后,即可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支设立面模板进行浇筑底板和墙体混凝土。 桩头及桩钢筋的防水: 6 桩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原因致使桩头周围残缺程度较为严重或钢筋锚固长度不够,为此要求在做防水之前,提前进行处理某些桩头或钢筋长度问题,具体的处理方法为:如果由于桩头较低达不到标高要 求的应进行补做桩头,补做桩头时将原桩头清理干净并刷上一道水泥素浆然后用高标号的砼补接桩头至设计标高。 对于钢筋可以采用搭接单面焊 10d 将钢筋补做到设计要求。 桩头防水做法: 在桩头及桩周边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上做 20 厚 1: 2 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 要求聚合物水泥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随抹随将其压光,以提高其抗渗性。 注意的质量问题是:桩上的防水涂料与底板上的防水卷材必须要满足防水搭接要求,聚合物的配比必须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施工后浇带防水做法: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后浇带处加铺一道防水卷材,注意加铺卷材的尺寸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变形缝处的防水做法: 变形缝的做法示意图见下图,将墙体全部砌筑完毕后在墙体的内侧抹 20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作为防水卷材的基底,卷材施工时顺墙面铺设。 成品保护: 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作到保护,防止造成卷材破裂或划伤,将施工现场的钢筋头等锐利铁器清理干净。 在浇注砼过程中施工人员禁止将铁锹或刮板等直接触放在防水卷材上,防止造成卷材局部的孔洞或划伤。 抹保护层沙浆时防止铁抹子划破卷材。 造成渗漏水。 7 SBS MM 1地下室砖模剪力墙平面应预留不小于 250mm 幅宽的接搓卷材,以便地下室外墙防水接搓使用,接搓预留的卷材应留足用量,且应用砖砌覆盖保护好。 1地下室。地下sbs防水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带位置附加一道防水卷材,施工时采用基层和卷材双面刮胶的方法进行卷材铺贴,以 避免施工时卷材空鼓。 卷材铺贴: 卷材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 第一块卷材应铺贴在平面与立面相交的阴角处,平面和立面各占半幅卷材。 待第一块卷材铺贴完后,根据卷材搭接宽度(长、短边均为 100mm)在第一块卷材上弹出基准线,以后卷材就按此基准线铺贴。 待 基层处理 剂干燥后,即可铺贴卷材。 在平面与立面交界部位
型钢上的表面离地距离 , 找到正确的安装位置 , 打出 80mm80mm 的方洞。 洞的内外大小应一致 , 深度比支架埋进墙的深度大 30~ 50mm。 打好洞后 ,用水把墙洞浇湿 , 并冲出洞内的砖屑。 然后在墙洞内先填塞一部分 1:2 水泥砂浆 , 把支架埋入 , 埋入深度一般为 150~ 200mm。 用水平尺校平支架 , 调整埋入深度 , 继续填塞砂浆 , 适当填塞一些浸过水的石块和碎砖
2)对施工人员已进行沟槽式连接方式的技术培训。 ( 3)核对管材、沟槽式管接头、沟槽式管件等管道组合件和支承件的材质、规格、型号、产品外观颜色是否统一。 安装管道穿墙时应安装钢套管 .套管的管径比管道直径大 2 号,套管长度等于墙体厚度 地下室消火栓、喷 淋管道支吊架型号规格如下表: 管道数 支架型号、管径( mm) 量 DN2540 DN5065 DN80 DN100 DN150 DN200
工程技术和 经济管理人员数量 高级工程师 人 国家注册监 理工程师 人 国家注册 造 价 师 人 工程师 人 福建省注册监理工程师 人 国家注册结 构工程师 人 助理工程师 人 国家注册建 造工程师 人 高级会计师 人 技术员 人 国家注册建 筑师 人 会计师 人 其他人员: 主 要 设 备 现场核查情况: 核查人员: 年 月 日 注: 现场 签名请 待 我局派员核实时现场填写。
持突出重点,抓好 2020 年工作 2020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 开局之年,做好 2020 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工信局和县煤矿 要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在应对新情况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力做好 2020 各项工作。 我就 2020 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确保
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 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 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 ,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