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摘要:
缩裂缝。 (6) 浇水养护不好或不及时,使防水层产生干缩裂缝。 (7) 由于结构刚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充分认识空鼓裂缝是造成渗漏水的重要因素。 (2) 基层表面须去污、剁毛、刷洗清理,并保持潮湿、清洁、坚实、粗糙。 凹凸不平处应先剔凿,浇水清洗干净,再用素浆和水泥砂浆分层找平。 蜂窝、麻面、孔洞等应剔清理刷洗后,作找平处理。 (3) 尽量选用 325 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散装水泥必须经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4) 严格按配合比要求配制各种灰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素浆层必须反复用力刮抹,以提高黏结力。 (5) 加强对防水层的养护工作,出入口等有风干现象的部位,应加强浇水养护,保持经常湿润。 (6)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工作。 四、门窗部位漏水 1.现象 地下工程木门窗的预埋木砖处漏水;铁门或混凝土门的角铁门框和门轴等预埋铁件部位漏水。 2.原因分析 (1) 门窗口部位的防水层连续,或未经任何处理。 (2) 门窗口安装时任意剔凿、磕碰防水层,开关铁门或混凝土门的振动造成门轴等预埋件松动。 3.防治措施 (1) 木制门窗框应采取后塞口方法施工,即先做好防水层,后埋木砖和后塞门窗框,后塞门窗框应 略小于已做好防水层的门窗口,防止剔凿等破坏。 (2) 角钢门框、门轴等应尽量采用后浇或后砌法固定。 4.治理措施 将已出现渗漏水的门框门轴等拆除,剔槽并经堵漏处理和补抹防水层后,重新安装。 五、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漏水 1.现象 接缝处阴湿,或出现点状或线状渗漏。 2.原因分析 防水层留槎混乱、层次不清、无法分层搭接,使得素浆层不连续,有的没有按要求留槎。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防水层的施工缝需留斜坡阶梯形槎,接槎要依照层次顺序分层进行,无论是墙面或地面的留槎,均需离阴角 200mm 以上。 (2) 不符合要求的槎口,应用剁斧、钻子等剔成坡开,然后逐层搭接。 六、卷材防水层空鼓 1.现象 铺贴后的卷材表面经敲击或手感检查,出现空鼓声。 2.原因分析 (1) 基层潮湿,沥青胶结材料与基层黏结不良。 (2) 由于人员走动或其他工序的影响,找平层表面被泥水沾污,与基层黏结不良。 (3) 立墙卷材的铺贴、操作比较困难,容易造成铺贴不实不严。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无论采用外贴法还是内贴法施工,都应把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300mm,垫层上应抹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 ,以创造好的基层表面,同时防止由于毛细水上升造成基层潮湿。 (2) 保持找平层表面干燥洁净。 (3) 铺贴卷材前一、二天,喷或刷 1~ 2 道冷底子油,以保证卷材与基层表面黏结。 (4) 无论采取内贴法还是外贴法施工,卷材均应实铺,保证铺实贴严。 (5) 铺贴卷材时气温不宜低于 5℃。 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胶结材料的适宜温度。 雨期施工应有防雨措施,或错开雨天施工。 七、卷材转角部位后期渗漏 1.现象 地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后,转角部位出现渗漏。 2.原因分析 (1) 在转角部位,卷材未能按转 角轮廓铺贴严实,后浇或后砌主体结构时此处卷材遭破坏。 (2) 所选用的卷材韧性较差,转角处操作不便,沥青胶结材料温度过高或过低,不能确保转角处卷材铺贴严密。 (3) 转角处未按照要求增设卷材附加层。 3.防治措施 (1) 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2) 转角部位应尽量选用强度高、延伸率大、韧性好的无胎油毡或沥青玻璃布油毡。 (3) 沥青胶结材料的温度应严格按有关的要求控制。 涂刷厚度应力求均匀一致,各层卷材均要铺贴牢固,并增设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按照转角处形状黏结紧密。 4.治理措施 当 转角部位出现粘贴不牢、不实等现象时,应将该处卷材撕开,灌人玛脂用喷灯烘烤后,逐层补好。 八、埋人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 1.现象 沿变形缝隙渗漏水,一般多发生在变形缝下部及止水带转角处。 2.原因分析 (1) 止水带未采用固定措施或固定方法不当,埋设位置不准确或被浇筑的混凝土挤偏。 (2) 止水带两翼的混凝土包裹不严,特别是底板部位的止水带下面,混凝土振捣不严或留有空隙。 (3) 施工人员对止水带的作用不甚了解,操作马虎,甚至任意将止水带破坏。 (4) 混凝土分层浇筑前,遗留在止水带周围的木屑 、灰垢等杂物未清除干净。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止水带埋设前须经充分检查,发现有破损等必须修补完好。 (2) 止水带应按有关规定方法固定,确保其埋设位置准确。 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 变形缝的木丝板必须对准中心圆环处。 (3)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一定要讲清止水带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施工及保护讲清楚。 (4) 滞水带处的混凝土浇灌时应特别注意振捣,防止滞水带部位骨料集中。 第四章 模板工程 一、条形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条形基础沿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准;下口 陷人混凝土内;侧面混凝土麻面、露石子;拆模时上段混凝土缺损;底部上模不牢。 2.原因分析 (1) 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线上。 (2) 钢模板上口未用圆钢穿人洞口扣住,仅用铁丝对拉,不能承受浇灌混凝土时的侧压力。 (3) 模板未支撑牢固,在自重作用下模板下垂。 (4) 模板子整度偏差过大,残渣未清除干净;拼缝缝隙过大,侧模支撑不牢。 (5) 木模板临时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以致接触处土体松动掉落。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 找准确。 (2) 模板上口的固定根据模板的种类不同进行加固,并在条形基础的上口处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 (3) 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埋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木模板也可用临时木撑,以使侧模支撑牢靠,并保持高度一致。 (4) 发现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上来,应在混凝土初凝时轻轻铲平至模板下口。 (5) 模板组装前,应将模板上的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 (6)当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接触面,木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靠。 二 、梁模板的缺陷 1.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人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分析 (1) 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 (2) 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3) 梁底模未起拱。 (4) 侧模拆除过迟。 (5) 木模板板材质量不符合模板要求,或木模在混凝土浇灌前未浇水湿润,使得混凝土浇筑后变形大,发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的现象。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力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2) 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 梁底模应起拱。 (4) 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三、圈梁及构造柱模板的缺陷 1.现象 局部胀模,造成墙内侧或外侧水泥砂浆挂墙。 梁内外侧不平,砌上段墙时局部挑空。 构造柱模板的支设及固定不好,致使混凝土浇灌完毕构造柱跑模或水泥砂浆挂两侧墙。 2.原因分析 (1) 卡具未夹紧模板,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造成局部模板 向外推移。 (2) 模板组装时,未与墙面支撑平直。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采用在墙上留孔挑扁担木方法施工时,扁担木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加两组梁高,圈梁侧模下口应夹紧墙面,斜撑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梁上口呈直线。 (2) 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如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立即掉换。 (3) 圈梁上口必须有临时探听头,保持梁上口宽度。 四、柱模板缺陷 1.现象 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 2.原因分析 (1) 柱箍间 距太大或不牢,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 (2) 板缝不严密。 (3) 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正,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4) 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就使用。 (5) 模板两侧松紧不一。 (6) 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成排的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正。 (2) 柱子支模板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 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 加设柱 箍应根据柱子的高度加设牢固,防止炸模。 (5) 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浇筑混凝土,插人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五、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2.原因分析 (1) 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2) 底板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 3.防治与治理措施 (1) 侧帮在梯段可用 2mm 厚钢模板和 8 号槽钢点焊连接成型,每步两块侧帮必须 对称使用,侧。土建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相关推荐
控施工现场的情况。 为保证工程的进度目标得以实现,我积极联系有实力的各分项班组进场,解决班组在施工中的困难,调节各班组之间的矛盾,严格管理,从而保证了工程进度。 2 / 3 现场施工管理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发挥项目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起到的主导作用。 对施工班组做到奖罚分明,形成绝对以项目部为中心的领导方法。 对那些不听指挥的施工班组绝不心慈手软,施行严打、严抓以此来树立项目部的施工方面的威信。
济碾压遍数为 6遍 :18T 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 18T 振动压路机强 振 3 遍, 21T 光轮压路机静压 1 遍 ,18T 振动压路机收光 1 遍。 碾压段落的末端,压路机不得急刹车、急停,以防止土方的推移,造成接头处表面不平整。 碾压分界线处应设明显标志。 严禁在碾压期间中途停留转向。 要点提示: ①.碾压过程中保持表面潮湿,在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 如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款中扣 5 元 /㎡;安全责任经济损失在一万元以内由乙方自负,一万元以上按甲乙两方比例对分。 五、 施工工 期 施工工期按照甲方与业主的合同工期。 如工期延误或提前,按甲方与业主的合同规定罚款或奖励,如遇不可抗力的因素或业主与甲方造成的原因工期顺延; 由外部原因造成每周连续停电、停水累计八小时以上; 施工地质情况与勘察地质报告不符; 人力不可抗拒; 甲方原因造成的停工待料工期顺延; 六、
p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in 24 in. above the bottom of the drop 6. Flexible Couplings for Expansion Joints 1983 On one side of building expansion joints 1987 At or near building expansion joints。
,材料运输的方便性进行布置。 施工用水、用电等以及生活区需要设置相应的分管和分配电箱。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以 井架 作主要垂直运输设备。 计划使用一台塔吊,以配合工程的垂直运输。 物料堆场应尽可能布置在 井架 附近。 材料堆场场地要求平整,压实,并浇筑混凝土硬地坪,材料堆场要求定点挂牌,分类堆放。 第二节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一、 施工现场周边围墙的设置 根据有关要求和设计图纸
的导孔内,当钢筋穿入后,手与压棍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 4)调直短于 2m或直径大于 9mm的钢筋时,必须低速运行。 ( 5)使用调直机作业时,机械上不得堆放物料、工具等,避免震动落 入机体。 送钢筋时,手与轧辊应保持安全距离。 机器运转中不得调整轧辊。 严禁戴手套作业。 ( 6)圆盘钢筋放入放圈架上要平稳,乱丝或钢筋脱架时,必须停机处理。 已经调直的钢筋,必须按规格、根数分成小捆